李宏荣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651200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的根本改革。该技术的运用无疑给新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教育领域里遍地开花,多姿多彩。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一整合会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但另一方面,虽然用了电化教学手段,但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果起不到好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偿失。因此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时间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01-01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是否与文本有充分地接触,就剥夺了学生读书、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难以寻找到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体现语文学科或是不同课型特点的痕迹,难以看到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揣摩、静心品味的过程——朗朗读书声没了,品词析句没了,理解感悟没了,积累欣赏没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没了。一句话,语文学科的特点没了。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 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样舍本逐末、颠倒主次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2、学生思维简单化
网络系统拥有许多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一遇到重点或难点,老师立马采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在学生还没充分感知课文,与文本还没来得及多接触的情况下,就让媒体提早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中。不可否认,美轮美奂的画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这些画面过早地出现一定程度上也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形象的东西代替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于是学生依赖媒体创设的情境,而让自己的思维、想象处于简单封闭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1、做优秀的“剪辑”,让学生入情感受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情景,对学生的理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将课文活化成话语,使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功能句进行实际操练。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学生真实的需要。而预期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有真实的意义——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求,最终使画面有了新的意义、新的形象,使学生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选用的多媒体技术跟语言文字必须是紧密相连的,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
2、学生仍是课堂的“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确定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策略整体设计,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入手,不断地形成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地利用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从而更主动地学习。通过运用精心设计的课件,使学生都能进行独立的网络学习。
3、老师要做课堂的好“导演”
如果说学生是课堂这一场表演的主角,那么教师则应该是做一个好导演。计算机所包括的信息不仅只有文字,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等其它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引入各种信息,包括对话、练习、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预备知识、补充材料等教学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们以何种方式展示,何时展示,展示的次数等都是动态和随机的,会受到教学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要完成这些环节需要各种不同的媒体,这些信息分别出现在课本、录音机、投影仪中。这些媒体之间是独立的,很难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忙乱的现象,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根据人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要求把所有资料链接在一起,极大的方便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电脑毕竟不同于人脑,教师要随时随地地指导学生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和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到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只有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能一路高歌!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杨开城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中国电化教育》,2001.
[2]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2001年10月.
论文作者:李宏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没了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