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学生怕作文”的说法,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作文对于自己的意义,而是简单把作文归结于“作业”来处理。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是没有养成认真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学生没有发现可写的东西。二是学生没有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老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养成这个习惯。三是老师没有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训练等等,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怎样改变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笔的困境,老师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作文,我自己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学会积累素材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我告诉学生: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品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一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我在作文辅导时对学生说:“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是一闪即逝而又难以把握的东西,我们必须把握它们、抓住它们。如果你们能做到著名作家茅盾的要求,作文能力一定有很大的提高。”后来的教学跟踪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真的这样做了,问及他们的效果,说是作文可写的题材多了很多,不再有无话可说的时候了。二是关注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等。如,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指导学生通过看新闻和报纸,及时了解灾区动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或给灾区学生写信去鼓励他们等;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又号召学生给组委会写信提建议,知道他们喜欢林丹、姚明等,我又叫他们给喜欢的奥运健儿写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仰慕。还有学校组织的活动,如为汶川灾区组织的捐款活动、火灾自救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我都预先通知学生做个有心人,时刻留意,这样,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二、专项训练出成绩
1.开头。指导学生利用开门见山、欲扬先抑、环境描写、名言指路等方式的开头,每种开头都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过渡。如给学生前后两部分内容,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过渡语言,一两个关联词或过渡句、过渡段等方式训练。
3.结尾。指导学生利用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意味深长式、直抒胸臆式等方式的结尾。
4.表达方式。这方面重点进行了议论和抒情的练习,做法是给学生以材料,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学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真情实感。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如要求他们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学校举行的篮球赛的激烈、表现某个同学的个性特点等。
这些专项训练中,老师一定要先准备好有关材料,而材料也要求与学生的生活接近,让他们有写作的热情、有话可说。训练中多让学生表现,树立写作信心,激发写作热情。平常作文,我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要求写好开头和结尾,第二次要求有较好的过渡,第三次要求有精彩的议论和抒情等,只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给学生以高分和表扬。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都大大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观察要多感官多角度。观察过程要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官,利用视觉、触觉、味觉等,观看事物显露在外的现象,思考本质。通过彼此的横比,有不同阶段时期的纵比,有同类事物的类比,有对立事物的反比,积累材料。
2.认识现象,思考提炼主题。如学习观察人物心理。人物心理是隐藏在内心的,我们可以观察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外在表现,揣摩、推测其心理活动。还可以去问问当事人,当时是怎么想的,想了些什么?与自己的推测相比较。
3.积累资料主要有三种方法:摘录、提要、写心得。平常要求学生有个摘录本,经常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等,有要求、有检查。
4.重视作文的修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标点运用是否正确、修改词语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章的详略是否得当等,都要求学生一一斟酌。
5.坚持写日记,写读后感,记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四、推荐发表作鼓励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让他们尝到甘甜,树立写作信心的好办法。每次作文,我都认真批改,选出写作质量高的文章,装订起来,把它挂在自己教室让其他学生阅读。把最好的推荐到学校刊物《山花》上发表,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寄投《清远日报》等刊物。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又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我们不得不承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不一定在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只要我们坚持有效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念,师生齐努力,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论文作者:潘文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习惯论文; 他们的论文; 老师论文; 材料论文; 灾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