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保险增资备战全国信诚人寿高呼速度宣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寿论文,宣言论文,信诚论文,速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多月来张简志汉一直在耐心等待中国保监会的批复。
作为英国信诚人寿主要的创建人之一,他以管理总监的身份参与制定了信诚的增资计划,这个计划已于4月份提交中国保监会。在电话里,仍处于加班兴奋之中的张简志汉告诉记者:“如果不出意外,7月份增资计划可以完成。”
这意味着,已经在珠三角快速布点的信诚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触角伸向全国。
增资狂潮
国内首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信诚人寿5月20日向媒体公布的消息稿中,人们看不到一丝英国式的矜持。这篇消息的末尾宣布:“信诚人寿拟将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增至5亿元人民币,现正等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该增资计划,进一步体现了信诚人寿开发市场的雄心……”来自英国保诚台湾分公司的张简志汉快人快语。他透露,信诚董事会在4月底通过了增资计划,公司随即在5月中旬上报保监会。目前一边等待批复,一边做增资的实际准备。
根据保监会规定,合资公司外方资金最多不能超过50%,所以这次增资3亿仍然是中外股东对半分。张简透露,由于中方资金到位比较快,而外方股东资金汇进来还需要一定手续,所以公司估计增资的完成差不多在7月份。
打算增资的合资保险公司远非信诚一家。
几乎与信诚同时,中宏也传出准备增资的消息。该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财务部正在形成增资方案,只是现在还没有上报保监会。
与中宏同在上海的其他合资公司充分显露出上海“做了再说”的传统作风。虽未见诸媒体,但记者得到确切消息,太平洋安泰人寿和金盛人寿增资计划都已完成。
太平洋安泰的王雪奇告诉记者,该公司5亿元的增资计划保监会已经批复,现在向工商局申请更改注册资金。而金盛人寿的一位人士透露,金盛的增资已经完成,“现在正在报批分公司——不过正在进行的事情还不方便说。”
安联大众的徐清波也出言谨慎:“董事会正在研究,不过还没有形成计划——你知道,德国人做事情讲究基础扎实。”
但分析人士认为,无论保险公司的调子高低与否,一场旨在发动全国扩张的增资狂潮已经在合资公司中掀起。
全国抢滩
合资保险公司之所以积极增资,是因为今年2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第7条,除了规定外资公司(在“条例”中指“合资、独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本文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之外,还加上一款:“中国保监会根据外资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提高前两款规定的外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或者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
在实际的操作中,保监会把在全国开展业务的注册资本门槛定在了5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上述合资保险公司的增资计划中都把增资后的注册资金定为5亿元的政策因由。“在现有的开放区域内,5亿元开展全国业务已经绰绰有余了。”张简志汉说。
对于早已落地、但又通常被称为“区域性公司”的外资保险公司来说,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保险市场群雄并起的关头,通过增资谋取全国通行证,成为稳固总部所在城市市场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国内首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宏人寿,自199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巩固上海市场。2000年底代理人已超过3200名,8个营销部部分已经渗透到上海郊县各地。
而就在中国加入WTO的同一天,2001年12月11日,获保监会首肯的中宏人寿广州分公司开始筹建,迈开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信诚人寿的发展看起来更具扩张性:去年在震惊业界的“寿险精英集体倒戈”事件中,信诚人寿一举网罗了广州市场上近千名寿险从业者。这导致信诚寿险代理人数直线增加。
“现在信诚的代理人大约在3200人左右,内勤超过了200人。”张简志汉语气中透出一丝自豪。
他还透露,自2000年10月落地广州到现在,信诚这个“外来和尚”累计保费收入已达1.78亿元人民币。而在地域上,信诚已有拥有番禺、花都等8个营销部。
进入中国近10年的首家独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也开始厚积薄发。在拥有上海、广州、佛山和深圳四个城市的经营权限后,5月23日友邦宣布,在金融政策中心北京的经营权得到保监会的批准,而同时获得保监会批准的还有苏州分公司以及东莞、江门支公司。
“速度宣言”
保险市场烽烟四起,中国12亿人口的市场成为各大保险公司跑马圈地的重要版图,而对于像信诚这样“资历尚浅”的合资公司而言,速度成为其全国战略的“榜首”。
“我们速度要快。只有快速成长的保险公司,才会有快乐的代理人,也才可能有到位的服务。”张简志汉最终这样来解释信诚的全国经营战略。“先求量,再培训,实现质的转变”,是信诚现行代理人政策的指导方针。
此时,信诚通过成立了两个中心来催化其“质变”的发生——培训中心和服务中心。张简志汉解释说,前者面向代理人,从国外引进“管理发展精髓”(The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EMD)课程;后者则面向客户,全周无休。这种“高调扩张+‘双中心’”的“双拳并出”模式现在已经初现轮廓。
在信诚人寿战略实施在全国布局中,信诚人寿在要进入的市场不够成熟时,宁愿自己出人,甚至必要时请保诚在亚洲其他地区的分部支援,来抢占其市场份额;而对于相对成熟的市场,则将就地招人作为必然的选择。“这样成本会大大降低。但紧接着的是严格的培训——长期来看,自己培养或许更合算。只是现在我们需要速度。”
这一观点与友邦保险、纽约海尔人寿等公司不谋而合。后两者都曾对媒体宣布,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代理人。
在尚不完善的中国保险市场中,外资保险公司显然不愿意接受国内保险业的观点。在他们眼力,内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上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区,国外的保险思路虽然对于国内的保险公司而言并不陌生,但显然他们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政策变数
但合资公司增资之后并不一定可以马上开展全国业务——保监会正在就经营范围的条件制定新的细则。张简志汉告诉记者,原来的说法是5月份新细则就会出台,但至今仍未得到任何消息。
一位监管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细则将为外资公司开展全国业务设立具体、统一的条件,如在国内经营的时间,年保费收入总额以及经营管理状况等等。
对于不同的外资保险公司而言,新细则的具体内容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像已在上海经营多年的友邦和中宏等公司,通常认为新细则不会产生什么障碍。而张简志汉的忧虑则是,如果细则规定必须在国内开展业务两年以上,那么信诚开设分公司的计划恐怕要推迟到明年。
“我们希望今年年底,最迟明年年初能够开设第一家分公司。”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