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影响下的黄麻布村落风貌
孙振亚
黄麻布传统村落历经百年沧桑,山环水绕,环境优美,客家排屋与广府民居建筑风格荟萃,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三种宗教互相交融,村落和建筑特色鲜明,是深圳地区十分难得的客家、广府和西方文化交融的村落样本。黄麻布村原居民主要为广府民系,罗氏人迁入后发扬客家文化的传统,又陆续接纳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文化的因素。三种宗教信仰在黄麻布村相互包容、和谐共存,教堂、庙宇成为村落文化活动和公共生活的核心空间,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村落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一、黄麻布村落概况
黄麻布,原称黄麻埔,始建于清康熙二年,是宝安区少数保存相对完整的村落之一。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基本为罗姓,以“豫章”为堂号。
黄麻布村背倚金刚山,面临旦水河,生态环境优美。村落内巷道纵横,四通八达,建筑融合广府、客家、西方的多元风格,反映出深厚的地域特色和包容的文化特质。民居呈行列式排布,书院建在中间,村两侧有碉楼,体现了围村特点。
二、宗教发展概况
黄麻布作为一个面积仅1.2万平方公里的小型村落,却兼容了三种不同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在村落里生根、传播、繁盛至今,外加一座传统韵味的佛教庙宇存在,充分体现出黄麻布堪称文化大熔炉的包容态度,能够容纳、荟萃旨趣殊异的中西方文化。基督教、天主教大约于20世纪初期传入黄麻布村,目前2个教会的信徒在常住人口中各占一半,外来人员也会参加教会活动,佛教近些年才开始传入,信徒主要为外地人。
(一)基督教信仰
黄麻布村的基督教信仰起源于19世纪末。100多年前,德国传教士骆润慈在深圳宝安县传道,被黄麻布村的两位罗姓村民听到,觉得很受启发,就把教义带回了村子。1893年骆润慈在信徒罗某家开设宣道所,后因为信徒不断增加,原本的家庭聚会空间不足,所以于1903年在信徒的支持下,买下一块土地建起新的基督教堂。现在基督教堂的庭院内,摆放着当时老教堂的模型,供人瞻望怀念(图1)。
他父亲有三个要好的朋友,一个是大学教授、物理学家克里斯坦森,一个是哲学家霍夫丁,另一个是语言学家汤姆森。每逢星期五的晚上,他们三人都要到波尔家做客,他们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物理、哲学、文学,评说科学领域的新成就。
图1 老基督教堂模型
黄麻布基督教信徒原以本地村民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深圳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之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现在经常到基督教堂做礼拜的信徒有一两百人,本地人大约占到三成。教堂的神职人员目前有3位,还有义工协助打理教堂的相关事务。
根据教堂提供的《深圳市基督教黄麻布堂简介》可知,基督教堂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暂停聚会。直到1982年,在几位罗姓村民组织下,恢复了家庭聚会。1988年,黄麻布村基督教会得到批准复堂。当时老教堂已经狭窄破旧,经常漏雨,难以满足正常的功能需求。2003年在教堂旧址上建设新的黄麻布基督教堂,经过8个月的建设,黄麻布基督教堂又矗立在村落里,成为村落的地标性建筑。
(二)天主教信仰
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三种不同的宗教同时存在于黄麻布村,却能并行不悖,和谐相处,不同信仰的村民能够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相互尊重。三种宗教分别依托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将军庙彰显各自的宗教特色,对村落风貌、建筑风格、节庆风俗、人文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图2 天主教堂断卖契纸
(三)佛教信仰
黄麻布的村落布局、建筑形制受到基督教信仰的较大影响。罗姓村民本是客家人,传承有崇祖敬宗、慎终怀远的文化基因,而基督教信仰并不主张祖先崇拜,在两种文化力量的交互影响下,祖先崇拜在黄麻布村落和建筑空间的体现,不如其他客家传统村落鲜明。黄麻布村没有建造高大雄伟的祠堂建筑,也没有形成以祠堂为中心的村落布局,村中仅有一座教育子孙读书的维懋书院。现存的民居建筑,厅堂上没有安放祖先牌位,墙体也未开设供奉祖先、门官和灶神的神龛。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采用底物诱导呼吸法。取5 g鲜土盛于280 mL试剂瓶中,加入30 mg葡萄糖粉末和0.025 g滑石粉在22 ℃培养2 h测定CO2呼吸量,然后根据CO2释放速率与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的关系求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8-9]。
主成分因子载荷是主成分因子与原始变量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主成分载荷矩阵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特征值再开平方根,即为各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特征向量[15]。从表4可知,第一主成分中,草本层多度载荷相对较高,为0.888,说明第一主成分是草本层多度的主要反应;第二主成分中,平均株高载荷最高,达到了0.876,说明第二主成分反应了平均株高的状况;第三主成分中,一年生新枝生物量的载荷最高,达到了0.929,说明第三主成分代表了一年生新枝生物量的状况;第四主成分中,物种均匀度指数的载荷最高,达到了0.745,说明第四主成分代表物种均匀度状况(表4)。
黄麻布村江钲将军信仰的发展源流,目前未找到明确史料记载。因为江钲是江西九江人,而罗氏族人亦从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徙而来,笔者推测将军信仰可能起源于江西,随豫章堂罗氏族人流传至此。将军庙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在《深圳市西乡街道志》中也不曾提及。现存一堵三合土夯筑墙遗址,上面附有“深圳市西乡‘将军庙’庙志铭”的文字,记载了江钲的事迹,据建筑材料推测,应该是近代以来的遗物。2015年在将军庙遗址旁边兴建观音殿,供奉观音像,并把将军信仰和观音信仰合并在一起祭祀,重续香火。将军庙后的金刚山西坡上,有刻着莲花纹样的巨石,山路旁设置有财神、观音两座神龛,供人祭拜。
将军信仰指的是对抗击蒙元的南宋名将江钲的纪念,黄麻布村将军庙最初是为供奉江钲将军所建。江钲(公元1229-1279年),字国岩,号道斋,祖籍江西九江都昌,南宋著名民族英雄、礼部尚书江万载次子。江钲以武举仕,官至殿前禁军指挥使。南宋末年,蒙军大举南侵南宋,双方交战于崖山,20万南宋军民战败。江钲招募士卒一起赶赴崖山,途中抵达广东海陆丰时,得知崖山海战早已结束,明白大势息微,遂投海殉国。百姓感其忠义,为其立庙祭祀。
三、宗教影响下的村落风貌特征
香港在黄麻布村天主教的传播历程中独具意义,其坐落于香港仔的华南总修院,如今的香港圣神修院,管辖着黄麻布天主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传教士将天主教传入黄麻布村,并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最早一批神父从北京派遣而来,筹建最早的天主教堂,并以此为活动点进行传教活动,管理本堂所辖区教徒。据天主教堂的地契显示,教堂建设土地购买于民国十七年,天主教堂大致就从该时间点开始兴建(图2)。由于战争破坏和年久失修,教堂一度破败,宗教活动也中断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恢复了黄麻布一个临时聚会活动点。1999年,黄麻布天主教堂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可惜后来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天主教堂是2012年在原址上重建,设计建造过程中有神职人员参与交流、讨论,将宗教学说通过建筑语汇表达出来。
天主教主要依托血缘关系、家族关系进行传教,父传子、子传孙,往往从几个人信仰发展为家族信仰。黄麻布村天主教神父大多不是本地人,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神学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然后被派遣到这里从事传教活动。
(一)建筑风格
佛教信仰是近些年外来务工人员日渐增多以后才兴起的,传入时间较短,宗教传统不如基督教、天主教浓厚,本地居民信奉佛教的人数不多,反而外地商客为发财祈福纷至沓来,敬献香火。佛教依托将军庙为主要场所,融合了观音信仰和原来的将军信仰。
将军庙位于金刚山脚下,与高耸庞大的教堂造型相比,显得朴素平和(图5)。目前将军庙有屋3间,均为一层建筑,其中1间为单开间大屋顶建筑,墙体表面贴绿色瓷砖,上置琉璃瓦硬山顶,屋脊中间树立“卍”字佛教金轮,两端设计成云纹形态。庙宇高度很低,信众几乎要弯腰才能看到供奉的神灵雕像。庙宇旁边有一座约1米宽、两人高的佛塔供村民烧香引烛,高墙上用红色油漆写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大字,体现了佛教的庄严、宁静、祥和,与庙宇里播放的佛教音乐相互应和。
图3 黄麻布村基督教堂
图4 黄麻布村天主教堂
基督教堂位于黄麻布村西南,楼高29.7米,主体四层,教堂不同于典型的哥特式或者巴西利卡式风格,而是一座偏现代化风格的中式建筑,在门、窗、柱、屋顶等部位采用了西方特色的建筑符号(图3)。教堂入口采用层层收分的拱券门,窗户比例狭长、顶部呈弧状,建筑外墙挺立着尖顶壁柱,屋顶竖起红色十字架。教堂两侧同高,1层北端布置讲台,讲台上有一架钢琴,大厅中布置信众坐席,2层南端布置部分坐席。教堂旁设有庭院,庭院水池中摆放有微型假山和老教堂模型,可以看出老教堂的原型是一座三开间、双坡悬山屋顶的民居建筑。
天主教堂位于黄麻布村东北,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图4)。教堂为框架结构,入口在短边,平面为仿巴西利卡式,有中厅、侧廊,立面呈典型三段式,两侧3层建筑高11.5米,钟楼为6层高27.9米。教堂粉墙黄瓦,大量采用壁柱和叠涩的装饰手法,钟楼上的时钟十分醒目,方便观看时间。登临钟楼,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景致极佳。与教堂隔着马路,是专门纪念圣母玛利亚的一个庭院。庭院内设计有假山,流水自假山上潺潺流过,锦鲤在池水里游荡,鲜花与绿植摆满了假山周围。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就位于假山上的壁龛中,享受着鲜花的供奉。
图5 将军庙
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将军庙,分别位于黄麻布村西南、东北和金刚山脚下,结合周边环境,形成具有向心性的空间场所,别具特色。两座教堂的体量高大,造型别致,其垂直向上的建筑形态,在村落水平延展的视觉环境中独树一帜,构成村落的显著地标和特色天际线。建筑风格上,教堂大量借鉴西方建筑意象和符号,采用拱券门、圆窗、壁柱、尖顶、吊灯等西方装饰题材,洋溢着浓郁的异国风情。沿村后的金刚山拾级而上,首先看到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将军庙,登临金刚山向下俯瞰,将军庙的琉璃瓦屋顶、基督教堂的尖顶塔楼、天主教堂的十字架成为村落十分醒目的建筑标志,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致。
(二)节庆风俗
黄麻布村基督教、天主教信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地传统民俗。大部分村民都是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他们除了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外,更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节日。客家人崇宗敬祖的观念比较强烈,而禁止偶像崇拜是《圣经》中非常明确的诫命,出于对二者的调和,黄麻布村民在清明时节更倾向于纪念祖先,而非祭祀祖先。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也会按照传统风俗贴上春联。春联内容大概有三类:一类是求财的,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通常出现在沿街商铺上;一类是祈求幸福吉祥的,如“一帆风顺年年好,四季平安步步高”,是寻常百姓所用;还有一类就是具有宗教意味的,为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徒所用,两个宗教在春联上并不做明确区分,如“主爱常存户户乐,圣恩永在家家福”、“天开美景家业顺,主赐平安吉庆多”等。宗教相关的春联在黄麻布村张贴比例较高,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特色。有些春联上还会印刷富有宗教意味的图案,比如代表白鸽、葡萄枝和葡萄果等。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气氛并不十分浓厚,但到了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教堂会按照宗教仪礼举行主题活动,组织黄麻布及周边村落的居民祈祷和聚会。教堂门前的大街小巷都会变得很热闹,神职人员身穿正式服装,站在教堂门口派发糖果、饼干等礼物,来往信众络绎不绝,构成黄麻布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Google提出了一套影像分割规范,并对应地开发了一套对应的API[1],在地理信息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音信仰和将军信仰也对当地民风民俗产生较大影响。2017年,观音殿内举行了“江钲将军诞辰788周年纪念法会”,法会为期七天,以表彰其忠义之心,瞻仰其民族气节,祈求将军保佑一方水土平安。每到清明节和将军诞辰日,将军庙也会开展纪念活动,讴歌江钲将军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验证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引用文献[15]的方法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得到故障模式重要度统计图,如图6所示。由图6可得到6种故障模式重要度优先级排序为:齿条断齿、齿条移动过位、齿面疲劳磨损、齿条移动不平稳、齿条移动发出异响、漏油,其结果与本文所用方法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而且本文所用方法避免了计算机仿真所带来的误差,能够通过较少的量化评价指标快速地对故障模式等级进行决策,所得结论更加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相较于实际工程应用中许多企业采用RPN法或危害性矩阵图法确定其数控机床故障等级而言,本文方法更加客观、准确且效率较高,便于企业设计人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改进以及维修过程控制。
(三)人文生活
黄麻布村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深刻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在知识启蒙、敬老服务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体现出社会公益性。历史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曾利用教堂空间开办学校,为培育黄麻布村民作出过贡献。以基督教堂为例,自191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教堂一直作为小学为村里的适龄儿童提供上学机会,从改革开放教会复办以来,基督教堂就开办儿童主日学,设立少儿诗班和青年团契。黄麻布基督教、天主教会每年都会安排敬老活动,平时也会根据需要进行探访、帮扶当地村民,社会评价比较正面。部分神职人员和信徒来自不同省市,在宗教传播和交流过程中,也增强了其他地区与黄麻布村的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认识水平,密切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联系。
黄麻布村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的位置、功能和造型都很突出,承载了村民集体活动的功能,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和视觉焦点,起到心灵教化的作用。基督教堂门口用一排铁质竖杆设置了交通缓冲带,将道路与教堂入口分隔开,创设了相对安静的入口缓冲区。教堂门口就是儿童主日学,墙上画有富有宗教意义的壁画。每天放学时分,成群结队的孩子在教堂门前聚集玩耍,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感。教会开展的聚会活动有青年聚会、家庭聚会、诗班练唱等,按时参与规律性的宗教活动成为一部分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习惯。
将军信仰逐渐发展为黄麻布村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2015年江钲将军庙举行建成庆典,同时启动百位将军系列文化活动。活动邀请文化名人为江钲将军撰写碑文,并详细介绍江钲将军的事迹,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军庙前的庙志铭详细记录了江钲将军一生的丰功伟绩,开篇称颂都昌江氏家族“江氏溯源,祀世积德,承儒哺耕,慕德昌隆”,中间记述江钲为国事尽心尽力,“惟见拳拳于国事,未尝汲汲于身谋”,结尾极力讴歌了江钲的碧血丹心和忠烈英魂,“赤心南渡抗元狨,今日寻踪没海风,极目苍茫云水远,忠魂终见九州同”,读罢让人陷入对爱国英雄的长久缅怀中。
多元宗教信仰的交流共融,深刻影响了黄麻布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建筑造型、风俗民情和文化生活,对营造和谐社会风气、塑造村民精神风貌有重大作用。基督教、天主教传入村落历史悠久,宗教传统深厚,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的风俗习惯,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村落和建筑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传统村落的风貌特色。以两个教堂为依托,教会兴办小学,在特定时期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为信徒的沟通交流提供场所,对外有较强的文化辐射力。将军庙周边生态环境优美,融合了观音信仰和将军信仰,承载着南宋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在有关新农村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当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图件比例尺。当前我国的五级规划体系当中,最低的乡镇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比例尺要求是11万,县、乡级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件与村级土地的利用规划需要并不匹配。我们现有的图件大部分都无法适用到土地利用中的微观尺度规划当中,现有的规划文本当中的用地指标无法对小尺度规划进行准确的定量,只能大概明确其所有范围。同时,当下农村中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么就是几乎没有,即便有,规划当中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数据也相对残缺或者不够精准。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