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反契合性探析
张翘楚,杨玉海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
摘 要 :恐怖主义实施的恐怖活动一直是举办国际大型活动、重大活动的最大安全隐患。揭开恐怖主义定性认识纷争的面纱,在政治目的、反人类本性上产生共鸣。恐怖主义追求 “负能量”的政治影响之重、政治影响之深、政治影响之广、政治影响之久的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的充分体现国家政要性质、国家形象性质、汇聚凝聚 “人心”性质、永载史册性质的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政治站位角度看,这对做好北京冬奥会的安保工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关键词 :恐怖主义;北京冬奥会;反契合性;探析
被确认为21世纪“四大瘟疫”之首的恐怖活动一直被各国政党、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高度一致地认为是举办国际大型活动、重大活动的最大安全隐患。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谓是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国际性大型体育活动。更准确地说,是关乎中国在国际社会、世人心目中具有不可逆的、高度政治性的国际重大活动。北京冬奥会的这种性质必不可免会遭至恐怖主义的“眷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政党向世界各国政党、各国人民承诺,将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影响、制约实现“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有诸多因素,恐怖主义实施的恐怖活动无疑是重中之重。因此,基于恐怖主义本性分析其与北京冬奥会特征的反契合性对做好北京冬奥会的安保工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一、关于恐怖主义的定性认识纷争与本性认识趋同
所谓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是定性分析;所谓本性是事物的原初性质。分析具有政治属性事物的性质和本性,对全面认识该事物有益而无弊,恐怖主义便是一证。
(一)关于恐怖主义定性认识的纷争
“恐怖”作为词条世人皆知,但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抑或“恐怖主义”概念、内涵、性质,由于受诸多因素所限,目前世人并未形成一致认识。基于不同的政治倾向、国家利益、研究目的,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有上百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法律、不同的学者,都从各自视角界定着“恐怖主义”。《美国法典》第22条将恐怖主义定义为:“亚国家集团或者秘密代理人对非战斗人员实施有预谋的、基于政治动机的、意图影响公众的暴力。”美国国务院将恐怖主义定义为:是指由地方团伙或秘密组织实施的有预谋的、有政治动机的、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一般作案目标旨在影响公众。美国学者布丽奇特·L·娜克丝将恐怖主义定义为:是由团体或个人实施的、旨在影响目标公众和政府的行为和行动的、故意瞄准平民或非战斗人员的政治暴力或暴力威胁。[1]
在我国,权威界定“恐怖主义”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普及知识渠道。2007年,“恐怖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蓄意通过暴力手段(如制造爆炸事件、劫持飞机、绑架等),造成平民或非战斗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和主张。二是通过法律知识渠道。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怖主义法》),这是我国打击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有力法律武器。该法规定: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不难看出,我国法律对“恐怖主义”的定性,既符合逻辑规范又符合语言规范,既符合政治规范又符合法律规范。
(二)关于恐怖主义本性认识的趋同
尽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法律、不同的学者对“恐怖主义”定性有所纷争,但是,对“恐怖主义”本性认识基本趋同,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形态、何种方式呈现,其目的和本性则是单一性的,即政治目的和反人类本性。只有从政治角度、反人类角度认识恐怖主义,才能对恐怖主义的本性认识清楚;只有从政治高度而不是从法律底线认识恐怖主义本性,才能引起世界各政党、全政权、各国人民反恐的共鸣。在当今国际政治环境下,恐怖主义者在他国实施诸如暴力、爆炸、劫持、恐吓等恐怖活动,都不足以颠覆一个国家的政党、政权、政府,其政治目的主要在于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影响一个政党的执政根基,影响一个政权的政治稳定,影响一个政府的秩序运行,抑或通过威胁公众、破坏公共设施等方式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党、政权、政府。在正式宣战或不宣而战的战争和其他军事冲突中,作战双方都将目标确定为对方的武装部队士兵,而恐怖活动却随机将平民和无辜旁观者确定为目标。正是基于此,美国反恐理论学者布丽奇特·L·娜克丝(Brigitte L. Nacos)认为:恐怖主义处心积虑地想威胁和恐吓目标受众。目标社会远比直接受害者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恐怖分子针对目标公众和政府的心理倾向,使他们以攻击者期望的方式行事。美国反恐理论学者迈克尔·斯托尔(Michael Stohl)将恐怖主义解释为三个步骤:暴力行为或威胁,对这种行为或威胁的情绪反应,以及这些行为和反应对社会的影响;并根据这个过程模型推断:恐怖分子的兴趣主要是观众,而不是受害者,暴力行为或威胁只是(三个步骤的)第一步。 [2]
通过“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课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查漏补缺,针对自身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遇到难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政治影响之深突出表现是恐怖主义对一个国家形象的影响。许多学者常常引用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K.E.)的观点: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5]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和亚丁湾护航行动,这是对国家安全形象的展示。国家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等多种元素和多种维度。一个国家要立足于世界需要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就是国家形象。因此,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并通过各种媒介将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向本国公众以及国外公众进行输出,从积极方面提升国家形象度。但是,媒介具有双重功能,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秘鲁成功解救人质事件(1997年4月22日)的媒体报道提高了秘鲁国家形象以及时任总统阿尔韦托·藤森的形象,而菲律宾失败解救人质事件(2010年8月23日)为媒体报道大损其国家、政府形象。恐怖主义正是看中媒介的作用,从反面进行强化,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恐怖组织公开嚣张承认自己实施的恐怖活动,并让各种媒介包括别有用心之人进行报道,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从消极方面降低国家形象度,给某一国家的国家安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给本国公众造成社会治安环境恶劣的印象,给国外公众造成人身、财产不安全的印象,进而达到使某一国家、某一政府减少或取消某种活动的目的,进而达到一些国家因严重安全因素减少而取消与该国的正常交往(包括公众);以国际体育盛会为例,若恐怖主义成功实施恐怖活动,必将影响参赛国以及运动员的参赛热度,必将影响体育盛会的观注度,从而实现恐怖主义破坏国家形象的政治目的。
二、恐怖主义本性追求政治影响的负面效应
政治影响之重突出表现是恐怖主义袭击国家政要(包括政党要员、政府要员、重要机构、军事设施等),这是恐怖主义实施恐怖活动的“硬目标”。近年来所发生的诸如:英国议会议员参加面见选民活动遭攻击身亡事件(2016年6月16日),俄罗斯大使参加艺术展开幕式被刺事件(2016年12月19日),英国议会大厦前恐怖袭击事件(2017年3月22日),菲律宾总统车队遭伏击事件(2017年7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遭恐怖威胁事件(2017年11月5日),印尼总统千金婚礼险成恐袭事件(2017年11月6日),英国挫败刺杀首相阴谋和消除对教皇、英国王子、英国女皇恐怖威胁事件(2017年12月6日),等等,都是恐怖主义为制造严重政治影响针对国家政要而实施的恐怖活动。国家政要代表国家和政府,对其采取恐怖活动,能够产生强烈的国际影响。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静脉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第1天和第2天1000 mg/(m2·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500 mg/(m2·d)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52)75 mg/(m2·d)静脉滴注,腹腔灌注应用热化疗灌注机将顺铂75 mg/(m2·d)和氟尿嘧啶500 mg/(m2·d)分别溶于42~45℃的生理盐水内,3周为1个周期,共计化疗3个周期。
(一)政治影响之重
尽管基于不同的立场、观点、理论背景给恐怖主义不同的定性,但其核心——政治属性始终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荷兰国立莱顿大学社会冲突研究所的著名恐怖主义研究专家亚历克斯·施密德(Alex P. Schmid)与艾伯特J·江曼(Albert J. Jongmam)在合著的《政治恐怖主义》一书中,以归纳、统计方法计算“政治目的”在恐怖主义定性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3]无独有偶,中国学者胡联合在《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4]一书中也做过相同的统计,并得出相同的结论。他们的共识是:具有政治性的暴力行为才能称为恐怖主义;暴力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真正的目的在于政治而非其他因素。恐怖主义本性追求政治影响的负面效果表现在:
(二)政治影响之深
乙醇可作为洗脱剂减弱被吸附物质与树脂之间吸附力的作用,使大孔树脂溶胀而释放出花色苷。树脂吸附平衡以后,用酸化蒸馏水洗净树脂表面的多糖和蛋白等杂质,再使用不同浓度(20%、40%、60%、80%、100%)的酸化乙醇溶液进行解吸。结果如图4所示。无论是静态洗脱还是动态洗脱,使用60%~80%浓度的酸化乙醇的洗脱效果均为最好,考虑经济效益和实际效果,故确定最佳解吸乙醇浓度为60%。
(三)政治影响之广
所谓契合就是符合、相吻合。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的契合性不是正契合性,而是反契合性,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北京冬奥会特征符合世界政治规律、符合人类社会文明规律,是国际政治、人类文明“正能量”的最大彰显;恐怖主义本性则违背世界政治规律、违背人类社会文明规律,是国际政治、人类文明“负能量”的最大体现。恐怖主义妄想通过亲手制造的最大“负能量”抵消、化解北京冬奥会创造的最大“正能量”。恐怖主义的反人类本性使其成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必将成为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恐怖势力的首选目标。[6]
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军事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军事文艺作品,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贯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官兵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精神食粮,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官兵情操、启迪官兵心智、引领时代风尚。
(四)政治影响之久
政治影响之久突出表现是恐怖主义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公众产生长久而又挥之不去的阴影。自德国慕尼黑奥运会(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发生恐怖事件——“慕尼黑惨案”后,凡举行大型国际赛事,尤其是举办奥运会、冬奥会的政党、政府在安保方面,都以“慕尼黑惨案”作为反面教材,高度警惕恐怖主义的恐怖破坏活动,这给举办奥运会、冬奥会的国家、政党、政府造成巨大阴影;这种阴影不仅挥之不去,反而通过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第26届)、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2000年第27届)、希腊雅典奥运会(2004年第28届)等期间发生或之前发生的恐怖事件不断强化。举办国政党、政府通过举办奥运会、冬奥会等国际体育盛会提高国家形象的同时,不得不考虑会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恐怖事件,恐怖主义成为举办国政党、政府巨大心病。同时,自“9·11”事件发生以后,每一个国家无论是理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还是国家安全政策制定者、恐怖事件处置执行者,都必谈“恐怖主义”,就好比通过反面来“纪念”恐怖活动、恐怖主义。“9·11”事件发生在世纪的转折点,由此导致国际社会安全问题的转折点、国际恐怖理论研究的转折点。恐怖主义政治影响的持久性将会长久地伴随着政党人、政府人、理论人、社会人的研究与思考。
三、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的反契合性
政治影响之广突出表现是恐怖主义对受害国家公众乃至各国公众安全心理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将政治精简为“人心”,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恐怖主义广泛影响公众,让广大公众人心惶惶,对自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产生怀疑,进而对政党、政府失去信心,让政党、政府失去广泛政治基础的“人心”。如果说恐怖主义袭击国家政要是“硬目标”,那么袭击普通公众(如普通交通工具、商业居民区、群众聚集场所)则是“软目标”。恐怖袭击不仅仅针对直接受害者,更主要是针对间接受害者,是针对那些没有在恐怖行为发生现场、没有受到恐怖分子直接攻击但却受到恐怖行为影响的人;恐怖分子杀人不仅在意被杀的人的死活,而且更在意让别人知道他杀人。在恐怖主义肆意蔓延的国际环境下,对“软目标”实施恐怖活动俯拾皆是、举不胜举、罄竹难书:近年来发生的法国巴塔克兰剧院恐怖事件(2015年11月13日,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爆炸事件(2017年5月22日,22人死亡,59人受伤)、西班牙巴塞罗那汽车冲撞人群事件(2017年8月17日,13人死亡,100人受伤)、英国伦敦地铁爆炸事件(2017年9月15日,18人受伤)、美国拉斯维加斯音乐会枪击事件(2017年10月1日,59人死亡,527人受伤)等便是实证。20世纪7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著名反恐专家布兰恩·詹金斯(Brian Jenkins)所说的“恐怖主义是一个剧场”,恐怖分子“想要很多的人看,而不是很多的人死”(Brian M. Jenkins:International Terrorism:An New Kind of Warfare,California:Rand,1974,p.4.)已经过时,现在的恐怖活动则是“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无辜人群成为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的目标,公然向全人类挑战,充分体现恐怖主义反人类的本性。目前网上流行“一颗将爆的炸弹比一颗已爆的炸弹恐怖得多”一句话道出了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心理学依据,让各国公众产生“谈恐色变”的心理阴影,让各国公众始终存在“狼来了”的可能性和让人们的神经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逼迫任何国家、任何人都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目的在于使公众始终陷入恐惧、恐慌状态,破坏公众正常生活。如果恐惧打断了公众正常生活,恐怖主义认为“这就是胜利”。
(1)根据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管理要求,以水功能区为功能控制单元、流域为统筹管理单元,实施分阶段排污总量控制,重点提高不达标水功能区内污水处理能力与质量,加大超采水功能区限排力度,有序提升水功能区达标水平。
(一)北京冬奥会具有高度国家政要性质
从国内方面看,北京冬奥会得到执政党的高度重视。回顾冬奥会举办历史,哪届冬奥会都没有像北京冬奥会这样得到执政党集体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积极申办冬奥会过程中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在中国获得冬奥会申办权第一时间表示祝贺、寻机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商谈北京冬奥会、听取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国事访问时关切北京冬奥会、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情况、亲自主持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十九大报告书写北京冬奥会,等等。在冬奥会的历史上,作为执政党的总书记如此密切关注冬奥会,绝无仅有。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执政党集体成员、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张高丽先后4次召开“北京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从国际方面看,为继续书写北京奥运会创造的辉煌历史记录,中国执政党有能力、有条件、有水平在国际政要、国际组织等出席北京冬奥会再创历史记录(目前在国家元首、皇室成员、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出席冬奥会的历史记录是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达65人),不仅将北京冬奥会变成“体坛盛会”,而且将北京冬奥会变成“政治峰会”。正因如此,恐怖主义自会认为这是达到其“政治影响之重”的最好时机。这是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反契合性的第一表现。
(二)北京冬奥会具有凸显国家形象性质
一个国家要立足世界则需要一张“名片”,“北京冬奥会”这张名片就是中国凸显国家形象不可替代的“名片”。自2012年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组织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5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政治上的“一带一路”、经济上的“高铁”、文化上的“儒家思想”等都是代表国家形象不可替代的“名片”。通过北京冬奥会,使北京变成“双奥之城”是世界各国所不具有的“国家名片”;通过北京冬奥会,实现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全面提升在体育方面的国家形象;通过北京冬奥会,创造冬奥历史记录的数以万计的媒体客观、全面地报道中国,定会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整体指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塑造文明灿烂、文化独特、开放改革、求新求变的中国国家形象惊动世界,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评价。党的十九大加快了中国改革的步伐,中国的国家形象无论是国内视角还是国外视角都得到稳步提升,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精彩、非凡、卓越”的姿态会再次惊艳世界,再次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世界人民的心声。与此相反,恐怖主义一定想通过制造各种事端、各种危害北京冬奥安全事件,再借以别有用心或不分青红皂白的媒介进行消极的、负面的报道,达到降低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正因如此,恐怖主义自会认为这是达到其“政治影响之深”的最好时机。这是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反契合性的第二表现。
(三)北京冬奥会具有汇聚、凝聚“人心”性质
北京冬奥会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汇聚、凝聚天下“人心”的盛会。在拥有2 170万常住人口、800万流动人口的“巨都”举办冬奥会,北京尚属首次;北京作为首都本身就汇聚并凝聚近14亿中国人的心,北京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作为“双奥城市”“五朝古都”和著名历史名城,将会迎来数百万的冬奥观众和中外游客,中国“人心”、世界“人心”涌向北京、涌向冬奥,“人心”之广将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带来的正面政治影响不可估量。恐怖主义反人类本性正是看中这点,无论是比赛现场、抑或繁华街面还是拥挤地铁,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以地铁为例,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之时,北京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1 100公里,日均客流量将超过1 000万人次,地铁内人群密集程度、拥挤程度是恐怖主义制造负面“人心”的最佳目标。世界主要城市地铁发生恐怖事件并不鲜见,尤其是以“世界城市”著称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地铁均发生过地铁爆炸袭击事件。通过制造恐怖事件,让观众和游客心里恐慌,进而让北京冬奥会失去“人心”、让执政党失去“人心”、让蒸蒸日上的国家失去“人心”。正因如此,恐怖主义自会认为这是达到其“政治影响之广”的最好时机。这是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反契合性的第三表现。
(四)北京冬奥会具有永载史册性质
北京冬奥会将以“精彩、非凡、卓越”的盛会载入冬奥史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将以北京冬奥会所取得辉煌成就使中国由竞技大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体育复兴的中国梦;将以北京冬奥会万无一失的安保措施供以后举办冬奥会国家借鉴;将以北京冬奥会创造祥和、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人们留连忘返。这或许就是北京冬奥会不仅以体育事件而且以政治事件产生长久政治影响的价值所在。与此相反,恐怖主义借机制造恐怖事件也想“载入”冬奥史册,让“惨案”产生长久而又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北京冬奥会产生负文明历史。正因如此,恐怖主义自会认为这是达到其“政治影响之久”的最好时机。这是恐怖主义本性与北京冬奥会特征反契合性的第四表现。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恐怖主义反人类本性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为彰显北京冬奥会“正能量”的特征,全面强化各项安保措施,既是崇高的历史使命,也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不是让北京冬奥会政治影响的“正能量”与恐怖主义本性的“负能量”产生“零和效应”,而是让北京冬奥会政治影响的“正能量”淹没恐怖主义本性的“负能量”。尽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也要拿出优异的答卷。
参考文献 :
[1][2]〔美〕布丽奇特·L·娜克丝(Brigitte L. Nacos)著,陈庆,郭刚毅译[M].北京:金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杨隽,梅建明.恐怖主义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4]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5]刘笑盈.俯视到平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6]杨玉海.北京冬奥会安保基本内涵探讨[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4).
An Analysis of the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e of Terror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Zhang Qiaochu,Yang Yuhai
(Beijing Police College,Beijing 102202)
Abstract :The terrorist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errorism have always been the biggest security risks for holding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events and major events.Uncover the terrorism nature,political purpose,anti-human nature.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errorism pursuing“negative energy”are deep,wide,long-term nature have a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fully reflect the nature of the country's political politicians,the country's image,convergence,cohesion,everlasting history.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this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ecurity work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Key Words :terrorism;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anti-correl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D6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41(2019)02-0080-06
收稿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张翘楚,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杨玉海,北京警察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冬季奥运会安保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7GLA004。
(责任编辑:王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