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摘要:ICU是医院危重患者和各种高精尖抢救治疗仪器集中的场所,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医疗、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加之ICU的特殊要求封闭式管理,病人家属不能陪床,从而大大增加了护理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这就要求,ICU的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更新并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制观念;为病人提供更高的护理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ICU;护理缺陷;质量控制
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现象都是护理缺陷。质量控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缺陷的控制,质量缺陷是质量是否合格的分界线。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普及,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也逐步增强,对医院的管理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ICU常见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的原因
1.1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服务态度差、没有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应急能力低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临床经验缺乏等因素是造成护理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
1.2护理服务的基础条件 病房的基础设施及布局、护理工作量、医护配合与协调不好是造成护理质量缺陷的客观因素。护理人员配比严重不足 护士工作量大,忙于工作,急于完成任务,休息时间少护士休息也得来顶班,导致护士情绪低落,护理差错率大大提高。
1.3 抢救器材准备不充分,用后未及时补充检修。ICU工作量大,每天抢救次数多,抢救器材用后不能及时补充,导致抢救器材偶有短缺。
1.4 护理记录不及时 重操作,轻记录,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未及时记录。法律意识淡漠,一味抢救患者,缺乏团队合作,记录不规范。
1.5 基础护理不到位 一些护士未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基础护理工作,特别是对生活护理认识不正确,普遍认为危重护理中,基础护理不重要,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专科护理不熟练 科室管理者忙于危重患者管理,疏于专科操作技术的培训。导致护理人员专科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1.7 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 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急诊外科患者较多,家属对于患者突然从健康人到危重患者的转变,短时间缺乏理解。护患关系缺乏沟通,理解、谅解不够,与客观现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满情绪。
1.8 报告医生不及时 一些客观检查的结果当班护士自认为是病情变化的必然或者无关紧要,而未及时通知医生。导致病情延误。
1.9 护理管理缺乏严谨性 从护理管理责任的角度分析,护理缺陷的发生与护理管理的严谨性有关。查对制度的执行只简单强调查对制度,未注重查对过程的细节是否存在隐患。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的责任范围不明确,对带教护生未做到放手不放眼。
2 预防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关键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持证上岗,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指导,有效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缺陷应鼓励护士上报,严格登记,逐级上报,妥善处理,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将危害降到最低。
2.1 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执行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高新仪器的使用,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2.2 医护之间要搞好配合 各班专人管理各种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及时给与补充保证处于完好状态,护理人员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加强护士弹性排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按规定认真床头交接班 按护士总数与病床之比为(2~3):1[2]比例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合理排班,及时调整护理人员上班时间。
2.3 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对新技术、新业务、侵入性、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加强危重患者家属沟通工作,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家属满意。
2.4工作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病房各类物品放置有序,抢救药品用后要及时补充,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时记录,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2.5 严格操作规程 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中要有职业素养。
2.6 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按规定处理已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而给患者带来伤害。
2.7 加强基础护理 强调基础护理的重要性,根据ICU护理工作的特点,合理排班,可每天定时、定班次及具体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规定实施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确保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8 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及时制定护理常规 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2.9 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制度及不安全事件检查报告制度 对已发现的违反护理规程的行为或不安全因素,每周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0 在工作间张贴温馨的提示语 督促护士按规章完成工作,克服盲目自信、凭印象和习惯定势的缺点。
2.11 成立护理缺陷监控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组成,负责全院的质量监督管理,检查评价,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月定时对上报护理部的缺陷进行分析、评估,对科室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公布缺陷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意见,落实奖惩。
参考文献:
[1] 殷 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
[2] 冯志英,王建荣.影响我院基础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21-22.
[3] 黄庆秋.护理工作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49-50.
[4] 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2.
[5] 谢惠兰,罗 敏.累计扣分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0-32.
论文作者:张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缺陷论文; 质量论文; 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基础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