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论文_徐开东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论文_徐开东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安全,始终是电梯检验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为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保证电梯检验工作质量,应始终秉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将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情况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检验人员应积极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力争将检验期间的危险源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关键词:电梯检验;间隙过大;安全问题;对策

1电梯间隙过大的危害性分析

近三年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设备故障诱发重大伤亡事故共为1518起,造成的死伤人员约为2370人。若电梯运行期间也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那么将会对电梯检修人员、乘客及保养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轿厢地坎和井道壁间的缝隙过大,将会增加乘客坠落至电梯井道事件发生的风险,危机生命。

2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

2.1不可控周期延长

现阶段的电梯检验工作,受到关注,由于其是高层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坚持在检验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做出良好的提升。作为一种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现象时有发生。电梯的年度检验1年检验一次。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为15天一次,由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有鉴于电梯知识的普及程度低,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的不重视,价格竞争导致日常维保的走过场,发现问题因费用的不及时整改,使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出现时,直接导致不可控周期表现为延长的状态。当电梯的不可控周期表现为延长的现象后,很容易导致电梯的内部组成,表现为工作状态不清晰的特点,包括电梯的结构状态、电气状态、制动器状态等等,每一个构成的状态出现问题后,都有可能造成隐患的发生,最终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这一点来看,不可控周期过长的问题,应坚持在未来工作的处置上,选用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这样才能促使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把控力度,不断获得更好的提升。

2.2轿厢入口间隙过大

在现阶段的电梯检验工作当中,轿厢入口间隙过大的现象,已经在业界内引起了较多的探讨和分析。该项问题的出现,直接对电梯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果在未来的处置过程中,没有选用合理的方式来执行,将很容易导致未来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受到影响。电梯在建设中,需保障轿厢与井道壁的间隙≤15cm;对于局部高度≤50cm或者选择垂直滑动门的货梯,可以增加到20cm。根据上述标准展开电梯检验,如果间隙过大,电梯出现故障后未能停在层站区域,就可能会导致乘客扒开轿厢引起跌落的安全事故。

2.3门间隙过大

电梯检验的间隙过大现象,门的强度要求在GB7588-2003第1号修改单得到了加强。门强度的增加减小门间隙变大的发生。门是保障电梯运行期间轿厢内封闭的基础,结合相关规定电梯的门扇与立柱、门扇与门扇之间,客梯均需要≤0.6cm;对于货梯≤0.8cm,使用中磨损货梯≤1cm。以150N力施加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最不利点,旁开门间隙总和需≤3cm,中分门间隙总和需≤4.5cm。如果电梯层门与四周间隙超出允许值,就可能会导致乘客夹手的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异物进入到电梯的运行空间中,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发生。由此可见,门间隙过大的问题发生后,肯定会在未来工作的进行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损失,应坚持在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大幅度的提升,努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对策

3.1科学制定检验周期

为了消除电梯安全隐患,首先要求从电梯的客观事实出发,科学制定电梯检验周期和检验责任制度,并将电梯运行质量控制纳入检验人员的工作绩效中,以免发生电梯漏检事件;其次,深入解读电梯检验的具体内容,以实现高效开展电梯检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在用电梯的检验

出现间隙过大的电梯,通常是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电梯,检验人员应重视对该类电梯不同构件间间隙的检验,若发现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使用单位,并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同时要组织电梯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进行电梯安全紧急会议,在对电梯安全职责精确定位基础上,规划进行安全自查自纠作用,及时解除安全隐患。针对商场、医院及火车站等人员密度较大的电梯应用场所,应增加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次数,严格遵照相关规范定期更换零部件,对于传动系统及附加制动器等需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与处理相关问题,在电梯维保过程中,切忌投入使用。此外,鼓励使用单位特殊设备检修人员积极学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认真执行电梯日常巡视任务,针对故障与异常状况,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停运检修,以技术将隐患消除。

3.3加强突发事故的处理

结合电梯使用年限与检验工作的运行特征、电梯间隙过大可能诱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有真地形的制定防范措施与紧急处置预案。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全面贯彻落实突发情况下的预警工作,及时传达与故障相关的预警信号,以保证各种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②提升各种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效率,确保24h通讯的畅通性,针对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电梯,应严格你找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合理处理,禁止出现迟报、漏报及瞒报等问题。③针对电梯检验危险源事故类型,进行应急预防演练,以保证部分事故发生时处理工作运行的有效性,将电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水平。

3.4加强维护工作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处置过程中,维护工作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首先,电梯的所有设备、元件,都要定期得到维护、更换,长久应用后容易产生磨损和隐患现象,如果单纯顾及成本,没有采取有效的更换模式、维护模式,会导致电梯检验间隙过大问题,不断的展现为恶化现象,这对于将来工作的进行,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次,在维护工作的开展上,要对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相关数据、信息开展详细的记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每一次安全问题的出现,都具有自己的原因,开展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能够确保将来工作的进行,不会造成严重的疏漏现象,整体上的工作实践,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就。

3.5完善安全处理体系

①从源头控制,具体的电梯安装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电梯各项构件的安装规范,减少由于安装不规范引起间隙过大情况。且验收过程中,详细的展开对轿厢入口间隙和门缝间隙的测量,如果发现间隙超标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新安装和施工,达到规避安全隐患的目的。②强化间隙过大预防。加强电梯验收质量控制,通过验收控制间隙过大。再通过张贴电梯停止时的应急措施,禁止出现扒门的情况,规避人为对门间隙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能够对安全处理体系做出良好的健全,整体上的工作开展,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疏漏情况。

结束语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用地面积的减缩,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电梯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活动活动中重要工具。电梯运行效率及安全性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性密切相关。加强电梯定期检验与维修,是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减少或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间隙过大是电梯常见的故障类型,本文主要对其进行详细探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启洲.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及讨论[J].化工管理,2018(35):59.

[2]何丽娟.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5):17-18.

[3]叶登峰.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1):162-163.

[4]伍津楷.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10):61.

论文作者:徐开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论文_徐开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