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小学低段;阅读;教材插图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是多幅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色彩艳、构图精巧,而且与课文内容也是密切配合,是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课堂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教材插图,其形象、直挂的优势,如果教师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教材插图进行充分的利用,发挥其教育作用,灵活的运用好这些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此,也将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语文阅读中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方式,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利用插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思考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更加重视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已经成为教育活动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插图的运用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内容,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问题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疑问。这一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或是在阅读文本中,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以《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文本中给出的是两幅插图,并且是具有着前后的联系:一幅是一个人在长满葫芦的翠绿藤蔓下,开心的笑着;另一幅画是翠绿的葫芦藤变得枯黄,原本长在藤蔓上的葫芦也都掉了下来。这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而排列起来的一组独立图,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对比分析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在学生各抒己见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想一想,葫芦藤的变化,会是怎样的原因导致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文本的阅读,去文章中寻找答案。由插图设置疑问,不仅能迅速的吸引学生兴趣,通过问题思考,还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锻炼学生阅读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会大大加深。
二、注重图文紧密结合,强化学生文章把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应借助读物中的画图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也要求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脱离分析插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图文之间的紧密结合,借助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怎么都快乐》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文中的插画可以说是十分丰富,一共用了四幅图来共同表达同一个主题,即“怎么都快乐”。而这四幅图分别是:一个男孩在独自搭积木;两个小朋友在下棋;三个小朋友在跳绳;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小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插图出发,让学生观看着四幅图,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小朋友的状态,然后想一想在这些游戏中,这些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最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来得出“快乐和人多人少没有关系,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结论。教师通过插图联系阅读内容,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文本的中心思想,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
三、灵活运用现代媒体,提升学生阅读效益
由于低年段的学生过于年幼,且人生经历有限,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理解文本,也很难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共鸣,教师就可以在利用教材插图的前提下,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双重的图画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效益的提高,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黄山奇石》的教学为例,本篇文本所配的插图是独立的风景图,虽可直观真实地体现景色特点,但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并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关于黄山怪石的更多信息。教师通过将教材插图与多媒体画面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的刺激,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通过相同直观形象的展现,让学生对黄山上怪石的奇特,获得深刻的体会,能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益,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感知语文知识,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实现语文真正引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插图的创新运用[J].黑河教育,2018(06):38-39.
[2]赵春玲.让插图“活”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1(14):48.
论文作者:于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插图论文; 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教材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