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120例,按初产妇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产妇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剖宫产知识,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能力
初产妇初为人母常伴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加上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因此,在妇产科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1]。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但剖宫产容易导致术中出血、子宫破裂等,不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很容易导致初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预后[2-3]。因此,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和剖宫产相关知识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120例,按初产妇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23±3.12)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40.02±1.51)周。对照组6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62±3.06)岁;孕周37-43周,平均孕周(40.21±1.66)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产妇相关的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向产妇讲解剖宫产的基本知识,并告知产妇本院具有先进的仪器,医务人员均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担忧,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同时向产妇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对于产妇不明白的地方,可亲自示范展示相关动作,以便日后加以应用。②产后护理:新生儿出生第1d,产妇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为新生儿洗澡,沐浴后于新生儿脐部涂抹专用的护理液,若发现脐部脓肿和发红,应立即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指导产妇抚触操作,从新生儿眉间至四肢按顺序进行抚触,10min/次,1次/d。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臀部护理、辅助活动以及喂养,直至产妇可自行完成。③出院指导:叮嘱产妇按照标准规范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提醒新生儿注射疫苗的时间和复查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进行判定,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比较两组产妇新生护理能力,采用新生儿能力量表[5]判定,内容包含臀部护理能力、辅助活动能力、抚触婴儿能力、为婴儿洗澡能力以及母婴喂养能力,评分越高,新生儿护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心理状态( ±s,分)
2.2 新生儿护理能力
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 ±s,分)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作为产科的重要手术之一,能有效解决难产问题,降低新生儿死亡率[6]。自然分娩后产妇身体能迅速恢复,新生儿也能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然而剖宫产产妇由于受到手术的创伤,术后恢复较慢,剖宫产儿免疫力也远不如自然分娩儿,加上初产妇初为人母心理压力较大,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7]。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对初产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充分解决初产妇面临的各种问题,促使初产妇掌握相关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8]。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分析原因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初产妇剖宫产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促使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命,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将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灵活应用,促使新生儿健康发育。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剖宫产知识,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贤珊.“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7):1366-1368.
[2]李亚文,刘红莲,江春丽,等.综合干预对社会因素高龄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2):201-202,208.
[3]杨静,勾宝华.体位护理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致仰卧位综合征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6):2295-2297.
[4]王飞,史琳.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及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6):183-185.
[5]罗秀珍.剖宫产术后护理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6,38(06):846-847.
[6]周燕.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02):214-215.
[7]周继红.中医康复护理融入舒适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1):158-160.
[8]李齐心,万九菊,吕雪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848-2850.
论文作者:易宏,杨旭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初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产妇论文; 能力论文; 母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