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行认为投标难,难在周期短,难在设计目标难于把握,更难在设计成果难于把控。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方案就是那一刹那间的灵感迸发,做投标似乎就是花九十九天在寻找、等待灵光的光顾。诚然,很多设计大师同时也都是高超的艺术家,许多优秀的设计都恍若灵光一现的偶得。很多人认为的“建筑是艺术”、“艺术就是感性思维的结果”更是加深了这种观念。可事实上,纯艺术也含有理性的成份,而何况对于不完全能够纳入艺术范畴的建筑,“建筑的最高形式才是艺术”。
建筑的方案设计含有很大的理性成份,尤其是目前我们更多进行的商业性地产项目的方案设计,完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到不错的方案。以下,将以笔者曾参与的项目为例,具体阐述方案设计的流程。
一.基地的认识及规划策略
一个新的项目方案,我们一般习惯考察现场,期望从现场中挖掘该项目的信息与内涵。回来后根据地形图,制作1:500或1:1000基地模型。基地模型的制作有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特征,整个基地一目了然。
我们要重点发掘用地特点,扬长避短,想方设法将优势最大化,用可能的手段规避不利因素。该项目的任务书和相关设计基础资料拿到以后,我们对用地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去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
根据开发商的任务书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大约分两期,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希望项目一期能够尽快销售。对于项目容积率是3.0,用地约6万多平米的规划,按照惯常的设计经验,应该是采用一种全高层或者高层+小高层的规划方式。但假如以这种方式进行设计,将不太可能保证工期。所以我们考虑,可否采用高层+多层的规划方式,一期开发为少量高层+多层住宅,这样就能大大缩短一期开发周期,为赢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初步确定了高层+多层的规划形式。往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用地情况仔细分析,合理的安排下20万的建筑面积,并尽量做到均好性。
二.用地价值分析
对于一块基地,不同方向上截然不同的资源条件必然决定了可以细分为好、中、差几个档次。但这种好坏之分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可以用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筑体型甚至建筑高度去发挥价值优势,或规避不利因素:
用地南向直接邻接山体公园,具有非常好的景观资源优势,第一手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为我所用。(思考:应该充分发挥此区域的价值)
用地东、北以及西面现状存在大量民房及厂房,在4、5层的高度之内视线围堵,缺乏足够的外部景观资源。而在高过此高度的视点向外远眺,西面和北面都具有不错的自然景观资源,东面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城市景观视野(思考:此位置若布置高层住宅,是否就解决了视线围堵的问题?)
目前用地周边用地交通状况差,仅有南侧及北侧是与城市道路直接相接的,而南侧更是规划中的山体公园,沿城市道路的界面较少,该地块拟建商业不宜过多。(思考:商业布置取决于临街状况,目前的临道路界面其实已经决定了商业的布置位置)
三.规划布局
通过对用地的分析及思考,其实我们已经非常容易的得出了规划布局形式:
沿用地周边布置高层,单层皮设置,求的最佳的通风采光及视野;用地中部布置多层住宅,强调邻里氛围;用地南侧适量布置小高层,以大户型为主,将尽可能多的面积布置在一线景观资源方向。同时,为了给北侧高层留出好的景观视野,用地南侧中部最好留住空档,让南向的景观资源渗透进来,获得最佳的资源共享及均好性。
用地东侧、西侧及北侧的民房对向外视野有很大阻隔,将高层布置在这三侧,可充分发挥高层住宅视线和采光不受影响的优势。我们认为这是对用地扬长避短的最优方案。
用地南侧的山体公园,无疑是本项目最具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在用地南侧的狭长地带,也是最靠近绿色山体的位置,我们要毫无保留的将自然景观资源最大化,让高端的户型拥有高端的资源享受。
中部区域洋房的组织非常值得注意,我们引入约5000平米的景观水面,构建起多层住宅组团区域的骨架,同时也作为多层区与高层区的自然分隔。保证了多层住宅的私密性要求,也为多层住宅提供了美好的景观资源。
综上,我们通过对用地的分析,一步一步的推导出了最为合适的规划总平面草案。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工作了。跟往常一样,根据一贯的设计流程,我们核定计容面积,布置楼栋,计算户数,根据面积要求及规划空间形态确定层数及高度,同时也按照消防要求控制楼间距,一户一户的去抠开敞面,保证均好性。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规划总平面。
四.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在投标方案中是最难把握的也是最难归纳总结的,每种风格都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孰优孰劣也是很难评价的。
但我们要找到最合适的风格,力求一击必胜。我们可以搜纳同一区域的楼盘信息,区分未来潜在的客户,推测他们的喜好,以此来确定我们所需要的立面风格。比如本项目,周边的知名楼盘走的都是古典风格的路子,大区域范围里也有公园大地这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楼盘。所以,我们决定尝试一下现代风格,走精细化的路线,与众不同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的品质感。我们的立面造型采用现代简约的构图原理,强调体量间的比例,强调对比、韵律等关系,灵活运用色彩与材质。最终,我们的方案获得了评委和甲方的一致好评,顺利拿到这个项目。
设计的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项目会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差异。但至少,通过对该项目设计流程的分解与分析,我们知道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设计流程或是步骤,有利于我们设计能够避免南辕北辙,寻找到我们方案设计赖以存在的真正理念。
论文作者:冯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多层论文; 高层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资源论文; 方案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