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136000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渗出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科病,近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探讨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防止聋哑发生。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临床效果都不理想,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通过内服中药加以综合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的主要疗法是抗生素和局部使用减充血剂,我院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共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12岁,平均6.5岁,病程12周~1年。并排除以下情况:有明确的吸入物致敏原史;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严重的鼻中隔偏曲者;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者。在治疗前告知患儿或家属本次研究的目的及过程,并征得家属同意。症状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平均气导损伤15~24dB,骨气导差15~24dB。纯音测听:本组45例呈轻度传导性耳聋,20例呈混合型耳聋。声阻抗测试:40例呈B型鼓室图,25例呈C型,声反射均消失。
1.2临床诊断
有以下症状之一:①揉抓耳朵或头面部,睡觉时易惊醒,哭闹不宁,不时尖叫。②鼓膜充血状态,鼓膜环部松弛;部分鼓膜完整但内陷,光维缩短、中断、移位、散淡或者消失,有时鼓膜浑浊,透明度下降,急性者可见鼓室积液呈阳性。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显示低频损失。
1.3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头后仰20°,先用1%地卡因、1%呋嘛液进行表面麻醉鼻腔及鼻咽部黏膜,纤维内窥镜由下鼻道进入至鼻咽腔,将耳咽管导管置入耳咽管咽口内并固定,再将肾盂造影管向内插送 2.6~3.0cm后,抽吸鼓室内的积液,然后自管内注入气体,使鼓膜膨出,咽鼓管置管留置10min,最后注入少许地塞米松、呋嘛滴鼻液、糜蛋白酶剂混合液0.2~0.3ml。每周扩张注入药物治疗1次,直至恢复鼻腔通畅、积液消失。同时所有患者配合中药治疗,中药方剂:柴胡6g、苍耳子10g、辛夷3g、白芷3g、茯苓6g、泽泻5g、菖蒲5g、白术6g、石斛6g、生地6g、佩兰5g、杏仁6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4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疗效标准
显效:耳堵、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提高至正常;检测骨气导差在10dB以内;声阻鼓室压力图为A型曲线;峰值为0.3~1.5mm。镫骨肌反射引出。
有效:耳堵、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有提高;检测气导较治疗前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声阻鼓室压力图为As型曲线,峰值较正常偏低。
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临床疗效
6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1例(3.1%),有效23例(35.4%),痊愈40例(61.5%),总有效率达96.9%。
2.2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地塞米松引起2例头面部背部皮疹,呋嘛滴鼻液引起31例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皮疹并伴有胃肠道反应1例。除1例皮疹较重进行抗过敏治疗外,其他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天后好转。
3讨论
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很多,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炎症递质在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咽鼓管器质性狭窄或阻塞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目前研究趋势认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调所导致。而中耳腔炎性渗出液才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条件,两者相结合是发生顽固性中耳积液的真正必要条件。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故其治疗方法较多,有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外耳道皮下置管、咽鼓管置管等。目的是清除中耳渗出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但是只能达到鼓室引流、消除中耳负压的目的,如耳咽管不通或不能开放,中耳压力不能维持平衡仍会产生负压,再次出现鼓室积液,人为造成耳膜生理结构的破坏,导致耳膜产生斑痕、钙化,从而影响耳膜的振动及声波的传导,导致听力下降。另外耳膜破坏后,增加了中耳腔感染机会,临床效果欠佳。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中医学慢耳痹、耳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中药方中柴胡疏理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灶;苍耳子、白芷宣肺开窍,清热燥湿;茯苓、泽泻渗湿利水,石菖蒲、辛夷芳香开窍;生地清热凉血;白术健脾利湿;活血通经脉;杏仁宣肺理气、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黄芩等有抑菌、消炎、解热作用;车前子、泽泻有利尿作用;黄芩、当归均有抗过敏作用。
由于本组患者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须严格按体重计算用药量,对可能出现的药物性皮疹、腹泻等反应予以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反应严重时立即停止服药。疗程结束后,适当调理脾胃,促进机体消化吸收营养。对反复发作患者,给予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及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指导。渗出性中耳炎多有鼻病,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应先治疗鼻炎。如有腺样体肥大,应给予鼻炎侧位摄片以证实,并给予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对于年迈患者,要排除鼻咽部病变,尤其是鼻咽癌患者。
总之,本组6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疗效显着,总有效率达96.9%。治疗时患者仅局部有发热并无其他不适,是易于接受,简单实用的好方法。
论文作者:王宇,杨玲,颜廷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中耳炎论文; 鼓室论文; 中耳论文; 患者论文; 鼓膜论文; 声阻论文; 皮疹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