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论文_吴彦文,李媛媛

以人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论文_吴彦文,李媛媛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分析,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内容设计;以人为本;课程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转型发展,教育研究者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有关教学的各种方法不断涌现。教学需要设计,教师们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设计活动,以满足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而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学内容设计,它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课程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形式的过程。本文以笔者多年教学的经历,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谈谈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其弊端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以教材为本位

教师按照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授课内容仅局限于书本,而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和知识往往跟不上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从而使学生只能获得陈旧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接触到最新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无法很好地培养起探求知识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设计以教师自身为本位

教师的“教”是按照教师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出发,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而转,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水平。有的教师只讲自己掌握的、理解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比较片面,系统性不强。

3.教学内容设计以静态教案为本位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实施授课,学生就只能被动接受教案里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随堂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求教师必须实时调整,原定的“教学起点”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起点”,原来的教学难点可能不全成为教学难点或还有新的教学难点等等。

二、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以人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注个体差异,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以人为本”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主要立足三点。

1.“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

“基本内容”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应用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让他们能听懂,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该部分知识设计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除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外,还应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知识结构、知识准备和学习习惯等。第二,注意新知识的由来以及与原有知识的结合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取新知识,并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第三,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并恰当引入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2.“扩展应用”的教学设计

“扩展应用”内容是学生通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

这一部分知识点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时要有充分的案例设计,这些案例应具有实际背景。在设计概念案例时,最好采用正反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原理案例时,及时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原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根据条件的变化,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扩展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讲授与案例设计相关的时间合理规划,使原理、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3.“拓展提高”的教学设计

“拓展提高”内容是学生在前面两项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解决更多问题。

拓展提高方面的知识在一般教材里不会有专门设置,需要教师查找最新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课程内容方面。目前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没有把拓展提高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选用的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吃透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提炼出该类知识点。学生方面。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太习惯自己去学习;另外学生的知识面制约着拓展提高方面的知识的教学,应提醒学生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拓展提高方面的训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总体上讲,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这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注意内容的取舍、时间的合理分配。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内容进行有机的取舍,所选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

第二,注意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各知识单元内在逻辑关系,心理顺序即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二者在很多情况下会有不一致性,所以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两者的顺序。

第三,注意课堂讲授时形成主线。把离散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对教师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本门课程的授课依据,一定要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有深入的把握。充分梳理出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扩展应用”和“拓展提高”三项,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提供依据。

2.了解学生

教师要依据有效的措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学习兴趣等,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有机融进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脱离”书本

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仔细研读教材而高于教材,讲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经过教师深加工的。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研究得越深、越透,它的教学指导性就越强,反之就只能是泛泛而谈。尤其是“拓展提高”的知识点需教师对教材进行提炼与升华,才能够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

4.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际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并且经过不断反思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

四、结论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单单关注教材等书本知识,更应关注知识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应用,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教学内容的设计分三部分逐步增加难度: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教师必须梳理、编排知识点,从而确定重点与难点,使一般水平的学生能学到知识,并能简单应用;使优秀的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完成,要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万陈芳.“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教学管理[J].人口与经济,2011,(S1):129-130.

[2]黄梅.以人为本的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8):39-42.

论文作者:吴彦文,李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论文_吴彦文,李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