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71200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根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的同时,思想文化上更是受到国际上的各种影响,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冲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宣传我国传统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穿插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把我国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学生的意识里,只有这样,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众多文化中能够明辨是非,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的瑰宝,精神的象征。在塑造高中学生人格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高中时期要面临高考,所以导致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升学率,进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人格的培养,教师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学生的死记硬背,并且教学方式仍然与小学初中时期并无太大区别,毫无新意,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早已褪去。所以对于传统文化得了解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1]。
(二)抵制不良文化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各国文化席卷而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而由于高中阶段,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缺乏,此时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位置也是受到威胁。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且处于叛逆期,有一种猎奇心态,此时对于他国的文化,有着浓烈的兴趣,盲目崇拜,甚至有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对于传统节日毫无兴趣,而对于外国的节日,却是趋之若鹜,而他们尚且不能很好地区分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而全盘接受,而对他们自己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2]。
(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树立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而传统文化中,不乏伟人的先进事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看到伟人身上的发光点,学习伟人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典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对学生起警示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扬,是必不可少的[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做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必须要做到言传身教,只有自己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很透彻,才能从多个角度去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如果要求文章要背诵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起带头作用,首先把它背下来,当学生看到教师自身作则,他们也会从心里对教师充满敬意,自己也会主动学习,教师不仅要把文章理解,更要多收集关于文章资料,从多方面去讲解文章,而不是对着课本照念,教师带领学生从其他方面,去发现文章外的内容,抓住任何可以传递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把传统文化深入到教材教案中
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也可以进行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例如在语文课中,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在学习了解了文章大意后,想要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播放一些古人的视频或者音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让学生听一些名师的朗读,让他们在名师的朗读中,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让他们了解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既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文章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4]。
(三)把握节日契机,教育回归生活
传统节日是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最好机会,因为在节日中,有浓烈的节日气氛,教师可以在节日中,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在重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敬老院,关心老人,借此机会,给学生教授重阳节的由来和一些历史中的典故,或者组织学生一起在重阳节登山,让他们体会古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感触。还可以在校内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比如春节临近的时候,可以开展写春联贴春联活动,再向学生提问春节贴春联的由来,和其背后的故事。还有端午节的时候,可组织学生一起示范怎么包粽子,或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划龙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把屈原的《离骚》这篇文章再拿出来,提问学生谁还记得这篇文章,提问过后,教师可向学生教授当时的故事。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传统文化的选择
虽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不免传统文化中也有一部分是糟粕,是落后文化,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擦亮双眼,自己首先要明辨是非,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走极端。高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接收能力比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强,学生会以自己教师为准则,当教师没有分清正确的传统文化思想而引导学生,只会误导学生,就会妨碍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宣传传统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精华部分,如忠心爱国,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等这样的优秀品格,我们要弘扬,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比如宗法等级,三纲五常,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要批评指正。
(二)宣扬我国传统文化,也要尊重他国文化
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外国的文化,我们要否定的只是外国的糟粕的文化,对于优秀的东西仍然需要要学习。,要想立足于世界,与世界接轨,我们就要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相融合,互相交流,最后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世界的认同与赞扬。
(三)把握分寸,协调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要分清重点,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协调兼顾,如此才能符合语文课程安排的多重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抓住重点,而注意不要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而把课程中的重点忽视,把语文课变成了历史课。例如《过秦论》这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容易花过多时间在讲解当时的历史故事中,过多地讲解春秋战国,秦如何统一的历史故事,而忘记文中对于《过秦论》的写作手法,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等重点该掌握的内容,却没有让学生掌握。又或者在讲《兰亭集序》的时候,教师可能为了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书法的伟大,就把这篇文章上成了书法课,而忽视了文章的重点应该是理解作者写情言情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在文章中暗藏的人生哲理。
四、结束语
任何文化的渗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也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把传统文化教学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文化是前提,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好当今社会的媒体设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继而把传统文化弘扬发展,提高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国际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丽艳.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中华少年,2017.
[2]尤国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3]张琳.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高考,2017(9).
[4]熊霞.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下),2017(2):16-16
论文作者:屈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我国论文; 文章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