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214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手术室护理干预运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护理中对其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参照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综合手术室护理的患者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各50例。护理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P<0.05;②试验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可比性。结论: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肢骨折;手术室护理;切口感染;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11-01
在外科手术中,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其关键组成部分,患者术后极易由于血管、肌肉以及骨骼等损伤导致肢体肿胀[1],进而对静脉的回流以及血液的供应产生影响;外加患者因疼痛、神经组织或者局部的肌肉因缺血而出现坏死情况,寄居诸多种类的微生物,出现切口感染,不仅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还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四肢功能障碍与全身性的感染,甚至死亡[2]。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意义重大。本次主要探究开放性四肢骨折护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现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10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所有患者中有55例为男性,有45例为女性,其中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均值为(45.59±4.38)岁,骨折类型:11例尺桡骨骨折,16例肱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中位值为(45.46±4.92)岁,骨折类型:12例尺桡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的类型等基本资料无太大的差别(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注射,常规备皮,其后消毒手术切口的周围,确保消毒的范围超过切口范围15厘米左右;
试验组:给予患者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探访以及巡视,由于本次手术属急诊手术,因而护理人员需于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依照患者个体化的差异进行详细合理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过程、目的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所了解;若患者存在焦虑、紧张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与消极情绪,以免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确保患者的情绪处于较稳定且良好的状态中,建立充足的信心来面对手术;②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来辅助手术医师,及时更新手术观念,给予患者舒适化及人性化的护理体验,因患者极易引起创伤性的休克,因此需尽快建立相关的静脉通道,同时实施扩容,以免由于失血失液过量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做好患者的消毒工作,科学合理消毒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运用乙醇对术区油垢以及污渍彻底清除,利用大量生理盐水实施冲洗与消毒,尽最大可能性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的机率;术中还需注意患者的保暖,确保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输注液与冲洗液术前加温,对患者暴露的部位盖上床单或棉被等物品,保暖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③术后护理:结束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选取正确的体位,例如平卧位或者健侧卧位,利用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其血液的循环,进而减轻患肢肿胀的情况,并促进新陈代谢,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1.3评价指标
①对患者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评定,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护理舒适度度以及护理的质量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满意:问卷评分>85分;一般满意:问卷评分60-85分;不满意:问卷评分<60分。②对患者切口愈合以及感染的情况进行评定观察,其中愈合的临床判定标准为:一级愈合:患者切口愈合状况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二级愈合级:患者切口愈合部位存在积液、硬结以及红肿等炎症情况,无化脓;三级愈合:切口存在化脓情况,需采取处理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参照组与试验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示,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详细数据为:试验组:满意23例(46%),一般满意25例(50%),不满意2例(4%),总满意人数为48例(96%);参照组:满意17例(34%),一般满意23例(46%),不满意10例(20%),总满意人数40例(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2.两组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观察
研究得出,参照组切口愈合的情况不及试验组,且切口感染率高于试验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对比(%)
3 讨论
在开放性手术中,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由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具有开放性的特点[3],因而正确有效的清创与清洗措施极为关键,其可有效降低伤口处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服务。
本次参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均不及试验组,主要原因在于试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与人性化的特点,立足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各个阶段的护理,在术前,所有手术人员均严格清洁手部,并做好伤口周围皮肤的准备工作,应用乙醇对油垢与油污进行清除,形成皮肤保护膜[4];而在术中,对手术流程的不断完善,通过采取正确的清创术实施有效的冲洗措施,减少切口沾染的细菌,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在术中密切辅助手术医师,可向患者提供更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服务;此外,在连台手术时,为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对手术所需物品进行彻底更换,且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消毒与清洁工作,尽最大可能地预防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经本次研究可看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6%)、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感染率(2%)均优于参照组(80%)、(10%),P<0.05,提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的水平,还可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珍.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1):114-114.
[2]陈旭.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5,23(1):178-178.
[3]张京京.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96.
[4]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312.
论文作者:卫如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开放性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情况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