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医院血液肿瘤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R5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187-0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获得性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自身的免疫抗体攻击血小板表面,与患者自身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低下相关。临床对其治疗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但是经相关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长期的、大量的使用对患者的免疫力,骨质、血管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常引发临床患者出现骨质疏松、血管的脆性增加等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rhTPO治疗方法,通过皮下注射1.5万U单位,每天1次,连续使用2周;用药期间需要严密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如总量增加超过50×109/L可以提前停药。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联合醋酸泼尼松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mg/kg;观察组接受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用量为每天0.5mg/kg。出血严重亦或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患者及时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小板计数,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不同时段计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后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头晕、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寒颤、发热等,经个肝功、肾功检查出现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普遍认为与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同时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血小板产生的减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患者的免疫调节出现功能障碍。在相关研究表明,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同时伴成熟障碍,血清TPO的水平低于骨髓增生,导致血小板减少。同时在研究中已经证实血小板生成素的外源性加入可有效在短时间内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水平[4-5]。由此可见,血小板生成素可以应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在医学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首选药物,加上血小板生成素的良好治疗效果,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则成为临床上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佳方法。然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具有限制性。因此,为了临床效果最大化,有专家提出减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对患者的其他脏器减少冲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有效提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骏,咖啡酸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39(18):2143-2145.
[2]郑敏翠,糖皮质激素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2):91-93.
[3]何广胜,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89-3791.
[4]陆月琴,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8):763-765.
[5]张慧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J].实用医学,2011,27(5):874-876.
论文作者:李清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血小板论文; 患者论文; 激素论文; 免疫性论文; 血小板减少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糖皮质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