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可控性研究论文_钟凯

建筑混凝土可控性研究论文_钟凯

摘要:建筑用混凝土是建筑用工程材料最多的原料之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对建筑混凝土的施工环节严加控制。另外,建筑混凝土由于水泥的品种多,配置比例不同,配置原料的情况不同,在配比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必须要提高混凝土施工的可控性。主要从混凝土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振捣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成分是将碎石等集料通过胶凝材料胶结形成的重要工程复合材料。因其制作简单,合成材料来源丰富、并且具有耐久性好、抗压强度高等优点,因此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并且用量很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在配置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不良工程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置和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提高其施工过程的可控性。

1、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环节,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大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分析并总结了几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1)混凝土建筑部件出现裂缝。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问题。混凝土建筑部件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如果裂缝不能得到修补,那将会在建筑中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技术上,很多建筑施工行业仍然需要大的技术提高。根据笔者的调查,有很大一部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前期,并没有对工程所用的混凝土的特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往往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施工,导致施工过程中技术欠缺或者环境不恰当,使许多建筑部件完成后出现裂缝,给建筑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还有的施工单位技术缺乏,在进行裂缝修补时不能够进行合理的施工,同样给建筑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技术问题。虽然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应用时间也比较长,但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在其浇筑过程中就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混凝土的浇筑主要是针对筏板基础、剪力墙等进行灌浆处理,如果浇筑过程出现技术问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些工程部件的质量,在后期进行验收时就会出现问题,进行返修,这样就使工期有效延长,这会造成项目总的交付验收时间后拖。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都不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

(3)混凝土养护的技术问题。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十分重要,是确保混凝土在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环节。由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关于混凝土养护的技术尚且不太成熟,所以在一些养护细节上并没有过多的注意,这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需要根据混凝土前期水化时其内部的温度变化和受力变化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够避免浇筑完成后由于养护不当而出现裂缝或者构件变形等问题。做好养护工作是提高混凝土施工可控性的又一个重要保障。

2、建筑工程中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措施

2.1混凝土配置过程的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首先要考虑混凝土的配置过程。选择混凝土的配料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混凝土本身的性能。混凝土的原料主要包括:水泥、水、添加剂以及砂石等,它是一种工程复合材料。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水泥种类,并按照科学的配置比例将所有原料粘结在一起搅拌均匀,这样便是混凝土的制备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工程原料,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料并按照科学的顺序、合理的比例进行配置。混凝土的搅拌技术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一项,是提高其施工技术的可控性的重要因素。通常建筑工程用来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是工程专用的搅拌机,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机械。施工单位必须制定规范的搅拌制度,约束搅拌过程。将搅拌的顺序、时间以及每次搅拌时对混凝土的投入量的控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搅拌要求进行搅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配置出的混凝土的密度均匀,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几率。

2.2安排合理的浇筑工艺

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需要施工单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规范,对混凝土浇筑时要遵循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并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实施浇筑。在浇筑开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准确测量建筑模板的尺寸、强度以及刚度等,将讲准确的数据记录在工作记录表中,这样才可以保证浇筑过程有一个科学的基础。进行浇筑时,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要求从高向低,一次分层浇筑,并根据建筑部件的配筋情况来确定每层的浇筑情况。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要确保整个浇筑过程具有流畅性,避免发生浇筑脱节的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在浇筑时要避免使建筑模板发生偏移或者变形,如果有类似的现象出现,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另外在浇筑时还应该考虑到外界环境对施工的影响。例如降雨、降温或者刮大风等恶劣天气出现,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尽可能地绕开这样的天气。而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浇筑时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条件适当将混凝土导入建筑模型的时的温度适当降低,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尽量采用低温水进行搅拌,另外也可以通过对配置原料进行预冷处理达到降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温度的目的。

2.3确保正确的振捣方式

混凝土振捣技术是施工过程中的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振捣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混凝土入模后分布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混凝土成型时的密实度是建筑部件质量好坏的关键,它对建筑部件的抗压强度的影响非常大。

根据笔者的工程经验,提出在振捣过程中设置三道振捣:一,振捣混凝土的坡角;二,混凝土坡中间;三,混凝土坡顶。在振捣过程中通过这三道振捣,确保振捣均匀。在振捣时要注意振捣棒的深度以及振捣的时间。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出:当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0毫米,移动振捣棒时按照40厘米左右的间距为最佳施工标准。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必须要进行慢拔和快插,直至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泛浆现象为最佳状态。振捣结束后,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表面刮平处理,并在其表层撒上5毫米到25毫米厚的碎石,在混凝土终凝前有木抹进行至少两次的表面搓平处理。

2.4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保养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进行科学的保养,让其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凝固过程因缺水而出现裂缝。尤其是位于屋面处的混凝土建筑后,由于位置的原因,屋面面板受到风吹日晒的影响最大,水分丧失的非常快,所以在混凝土压平后及时洒水,然后给其蒙上一层薄膜,然后再用一层保温材料覆盖到薄膜上开始养护。养护要有专人负责,对混凝土的湿度严格控制,不能太湿润也不能缺水,在气温高的时间段,施工人员要及时掀开覆盖材料进行散热处理。在浇筑后的24个小时期间,严谨踩踏。只有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期强度的百分之八十后才能进行其他构件的施工。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只有测定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可拆除,以免发生受力变形。

3、结语

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可控性主要表现在:混凝土配置过程的控制、安排合理的浇筑工艺、振捣方式的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保养控制等几个关键步骤,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利和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细节,只有对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的几个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控制才可以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素东.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关键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0(17):55-56.

[2]郭旭东.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9(16):181.

[3]饶华.探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8,45(7):445-446.

论文作者:钟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建筑混凝土可控性研究论文_钟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