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采矿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更多大型的先进机械被用于矿山的开采,矿山开采的深度和力度大大提高。矿山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矿山的通风系统和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山的通风系统和安全技术不仅保证了矿山开采工作的效率,更是对其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是采矿业的基础工作,在采矿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矿井中的环境条件限制,十分容易发生起火事故,今天本文主要基于在矿井中防灭火的方向阐述分析矿井的通风技术。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防灭火;技术分析
为了使矿井下的各个工作地点有充足的空气供工作人员进行呼吸使用,并限制其中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的数量,使之不会超出限定标准的范围,需要对矿井进行良好的通风,并且在矿井的内部形成适宜的小气候。矿井开采作业中,需要保证井下具备充足的氧气,满足作业人员呼吸需求,同时还要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矿井中通风条件不好时,某些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失火事故的发生,失火事故为矿井中较常见的一种事故,本文就基于防火灭火来讨论矿井通风系统技术分析。
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应用现状
在矿井作业中,通风系统直接影响到井下正常作业活动开展,主要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构成。风流进入到矿井中,在气压作用下流入到矿井各个地方,循环结束后通过回风井排出去。矿井中的风流主要是包括机械风和自然风,主要是根据动力来源不同决定,其中自然风流动是由于自然气压导致,自然气压为动力的缺陷十分明显,动力较弱,并且不稳定,只能将其作为辅助通风形式,而机械通风则是矿井作业的必备动力。机械通风有助于改变井下气压强度,促使空气在井下各个区域流通。在井下作业中,运用通风系统排出井下浑浊空气,主要包括对角式、中央式和混合式几种方式,通风系统和排气方式协调配合下,实现矿井内部空气流通和循环,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尽可能降低火灾事故出现,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矿井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2.1矿井起火的原因
矿井火灾事故的出现原因较为多样,主要表现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火灾主要是在矿井以及电缆铺设巷道区域处发生火灾。出现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违规操作行为,或是井下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进而产生严重的或灾害事故,危害到人员生民财产安全。诸如。矿井下作业人员吸烟或是使用明火等,种种问题都将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点燃瓦斯,发生爆炸事故。或是由于机电设备故障溅出火花造成火灾事故出现。近些年来,瓦斯爆炸导致的火灾事故较为常见,需要予以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在作业过程中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带来严重的损失。内因则是由于煤炭自燃导致,主要是由于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炭自然特性,加之矿井内部通风效果较差,境内温度不断升高可能导致煤炭发生自燃现象,严重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于内因导致的爆炸事故,更多的是在煤炭堆积量较多的区域,在煤矿开采中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通风系统防火灭火的原理
对于外因导致的火灾事故而言,预防措施较为简单,主要是规定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循作业流程进行作业,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同时对井下机电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问题,为井下作业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定期组织井下作业人员参与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安全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了解到井下作业中面临的安全隐患,严格遵循作业要求进行,提升煤矿作业效率的同时,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应该以安全教育为主,促使煤矿作业活动可以安全、高效开展。同时,需要了解到,由于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采矿机电设备可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故障问题,这就需要作业人员能够定期检修,提升专业检修成效。对于内因火灾事故,则是充分考虑到容易出现火灾事故的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尽可能避免煤炭大量堆积,井下温度过高,导致煤炭和空气接触发生自燃,产生火灾事故。在井下作业中,作业人员应该着重对采空区火灾隐患予以防控及时封闭采空区,保证采空区的密闭性,或是通过黄泥浆灌溉方式来阻止空气进入;或是在煤炭中添加阻燃剂等,同样可以有效避免自然事故出现。可以说,矿井下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加快井下空气流通和循环,将温度较高的气体排出到井外,并带来新鲜空气,维持井下温度平衡,避免煤炭出现自然现象,进而产生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危害到人员生命安全。
3通风系统的优化和改造以及火灾发生时井下灭火措施
3.1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
为了进一步对矿井火灾做好预防措施,需要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此时需要把把中央式通风改成中央、对角式混合通风系统;同时为了应对集约化生产的进行将对矿井进行分区域的采集。每一个区域都配备相对独立的改进后的通风系统,由此,整个矿井具备了通风充足,机动灵活,区域间干涉较小,较安全的特性。提高了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
3.2矿井失火的灭火措施
矿井失火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要做要预防为主,严格预防,但是一旦火灾发生,井下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具有专业的应急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是人人都要会的,这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是需要强调的地方。除此之外,在火灾已经发生时,主要采取的灭火措施有黄泥浆灌溉防灭火、使用惰性气体扑火防灭火、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均压防灭火等。黄泥浆灌溉等的方法原理是通过黄泥灌浆的方法,阻隔空气,燃烧在没有氧气助燃后会逐渐熄灭,此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对灌浆管道进行清洗以保证下次灌浆的顺利进行;惰性气体主要有氮气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井下作业中,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火灾事故出现几率,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保证矿井下良好的通风,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的选择,建立安全、可靠的井下通风系统,排出有害气体,降低瓦斯浓度,避免遇到明火出现火灾事故,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促使作业活动可以有序开展。只有这样,在满足井下作业人员氧气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火灾事故出现,提升煤矿开采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丹.基于防灭火下矿井通风系统技术的研究.科技视界,2017.31.111-145.
[2]陶伟.基于防灭火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低碳世界,2017.13.81-82.
[3]李楠.浅析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3.100-102.
论文作者:韩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矿井论文; 作业论文; 井下论文; 通风系统论文; 人员论文; 火灾事故论文; 煤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