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山西 大同 037300)
【摘要】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门诊治疗的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口服奥硝唑同时联合西咪替丁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情况及自我评价结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我评价结果为明显改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奥硝唑;西咪替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31-02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及细菌感染等是导致痤疮发生的常见因素[1]。皮肤科对于痤疮的常规治疗主要为日常护理以及用药治疗,其中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提高痤疮治疗效果,为探讨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将我院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门诊治疗的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属知晓情况下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重度痤疮诊断标准,同时排除[2]:(1)面部粟粒性狼疮患者;(2)皮脂腺瘤患者;(3)妊娠、哺乳及药物过敏患者等。其中,实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至45岁,平均年龄(35.1±2.1)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9至42岁,平均年龄(33.5±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彻底清洁面部皮肤,并拍照存档。对照组患者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江苏永信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27)100mg,2次/天。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硝唑(西安博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13)联合西咪替丁(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8)口服,奥硝唑片0.25g,2次/天,西咪替丁片0.2g,3次/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6口服治疗,同时选用硫磺香皂清洗患处皮肤,1次/天,疗程6周,同时两组患者均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一次。同时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采取清淡饮食方案,少吃或者不吃海鲜类食物(鱼、虾、牡蛎等海产品)、辛辣刺激类食物(辣椒、姜蒜等)及甘甜食物,同时注意面部皮肤的保护,积极有效的采取防晒和保湿措施,注意避免搔抓刺激和化妆。
1.3 检测方法[3]
1.3.1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情况:患者皮损情况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个水平。其中,治愈:皮损消退>90%;显效:皮损消退70%至89%;好转:皮损消退30% 至69%;无效:皮损消退<30%,甚至恶化。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总例数x 100%。由有关医务人员随访跟踪收集患者数据,结合患者病历,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并绘制成表。
1.3.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结束后由患者自己进行面部皮肤的自我评价,其中包括皮肤的洁净程度、油性程度以及皮肤的光泽度,按面部皮肤的状况分为明显改善、一般改善和无改善三个等级评价。明显改善:面部皮肤洁净、油性程度适中、光泽度好;一般改善:面部皮肤较洁净、油性程度适中、光泽度一般;无改善:面部皮肤较治疗前无任何好转,甚至出现皮肤状况恶化的情况。我们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并收集患者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并绘制成表。
1.4统计学分析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明显,若P<0.01,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情况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情况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在医疗领域联合运用药物治疗单一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以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尤为明显。
痤疮即人们常说的“青春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为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痤疮能造成人体皮肤上皮脂腺或毛囊的发炎,局部病变时会产生能挤出白色或乳白色碎米样粉汁的刺状丘疹。痤疮的诊断标准按临床上皮肤科广泛采用的Pillsbury4级分级法,即根据炎症性皮损和深在性皮损的有无及多少将痤疮严重度总体上分为4级:Ⅰ度(轻度),黑头粉刺散在及多发,有散在性炎症性皮损;Ⅱ度(中等度),Ⅰ度加浅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仅限于颜面;Ⅲ度(重度),Ⅱ度加深在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颜面、颈和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加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在上半身。痤疮的治疗主要是减少皮脂分泌、溶解毛囊角栓、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及调节激素水平[4]。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但是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而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对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严重,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痤疮治疗手段迫在眉睫。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治疗中重度痤疮,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疗法[5]。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以及炎症反应的发生是痤疮的主要发生机制,所以通过抑制微生物可以比较有效的治疗痤疮,奥硝唑是硝基咪唑类药,是继甲硝唑和替硝唑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感染药物,具有抗厌氧菌谱广,抗菌效力强,吸收迅速,作用持久,分布广泛,组织渗透力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等特点,其抗微生物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与微生物细胞成份发生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其死亡。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抗剂,在临床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西咪替丁本身的抗雄性激素及皮脂分泌抑制作用的存在,临床上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痤疮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西咪替丁作为肝药酶抑制剂,与奥硝唑联用时可延长奥硝唑的血浆清除半衰期,所以西咪替丁联合奥硝唑使用时,应当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两种药物的用量。由于给药间期的延长和给药量的降低,其副作用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故为探讨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将我院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可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我评价结果为明显改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得出,相比较皮肤科传统常规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方法,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显著性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皮肤皮损情况,降低药物副作用,同时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伤痛体验。综上所述,奥硝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涂雪松,彭友林,胡友红.两组用药方案对重度痤疮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9):46-48.
[2]景春晖,夏庆梅,杜天乐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47(2):41-43.
[3]张凌宇.桂枝茯苓丸联合螺内酯和西咪替丁治疗女性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28-28.
[4]杜娟,刘慧.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痤疮40例[J].河南中医,2013,33(8):1305-1306.
[5]金兆清,吴庆军.螺内酯等四药联用治疗边防官兵痤疮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3,56(11):1266-1267.
论文作者:张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痤疮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硝唑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