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评价;方案
在笔者近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当笔者每天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的时候,认真反思所讲授的一堂堂历史课,无不亲身感受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完全达到相互交融状态的极其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启发和引领下,使得笔者对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即使教师的教学环节天衣无缝,现代化手段充分运用,表现在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但未必就是一堂好课。因为在整个课堂上,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一直被教师牵引着走,没有自己的思考、探究、讨论的时间,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处于被动状态,所谓课堂气氛的活跃只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活跃,整个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2.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引导性、启发性、激励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达到充分有效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很多,目的很多,方法也很多。针对课堂教学具有的动态性、智慧性、灵活机动性、课堂气氛的表现性等,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促进发展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标。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设计的优化,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进步,以及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2.教师主体原则
评价应该以教师为主,包括教师自己评价和教师同伴相互评价。要使评价真正起到诊断、促进、互助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评价的目标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架构一个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教师的发展需要一个共同愿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一个共同实践的整体,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队伍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
3.教学过程的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对其教学过程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发生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之中的,评价不只是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学中师生的行为表现和课堂氛围,将教学评价的系统化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4.合理反馈原则
对教学评价的反馈要及时,反馈要恰当。要依据教学评价的目的而进行。反馈时要允许评价对象自己进行解释,说明其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与设想,以及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等等,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
5.基本伦理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课堂活动价值的评价行为,坚持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目的是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禁止一切对教师本人的非教学因素(如相貌、音色等)进行评判。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坚持“评活动不评人”这一基本原则。绝不应该出现任何贬低教师人格、相互诋毁、人身攻击等的现象。
三、评价的对象、内容以及评价的标准、方法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没有知识性错误。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课堂容量适合学生实际。?
(2)抓住主干知识,通过点、线结合的方法,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内容,集中解决重点、难点,系统围绕主线脉络,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目的。??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和运用,克服随意性和零散性。
3.教学方法?
(1)课堂的导入方式要新颖,精心策划和设计每一个环节,力争达到引人入胜、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气氛活跃的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探究、故事分享等形式,坚持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抓准疑点,条理分明;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健康、平等、互助、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抛砖引玉,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历史学科的探究,重视交流与合作,对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或者通过历史性场馆进行参与性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通过典型例题、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指导学生学会对自我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和总结。倡导为突破重点、难点而设计的开放性题目。作业布置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和灵活多样。作业练习题要精心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搞题海战术,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业负担。?
(6)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意在运用一些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智能化改革。要特别注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将历史教学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捷、有效,力戒形式主义。?
(7)板书设计新颖,板面使用合理,重点知识突出,字体规范,图线直观明了、准确到位。?
(8)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关爱学生。课堂教学要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精练,声情并茂;课堂氛围民主融洽,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强。
4.学生学法?
(1)认真观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加以区分各个层面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比例,然后综合分析后进行优化指导。?
(2)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有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好学、乐学、会学,敢于表达和质疑等;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能不能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进行评价等,制定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的教学计划。?
5.教学效果?
(1)教学的多维目标是否达成。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否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2)学生全体发展和差异发展状况。全体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否得到有效提高,优秀学生是否得到能力的拓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扶持。?
(3)特色与创新情况。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有创新性,要从师生的融合性、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的活跃性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来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评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围绕历史课程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时代环境特征和学生接受程度进行因事、因才施教,需要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 030900)
论文作者:杜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目的论文; 方法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