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及意义论文_宋志银

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及意义论文_宋志银

宋志银

(武警安阳市支队卫生队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分析重大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对策。方法:对在近三个月以来参与重大灾难救援的180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特点以及影响心理应激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由调查结果可得,重大灾难救援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救援环境和心理训练;在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障碍明显减轻。结论:心理应激障碍是危害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减轻心理应激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灾难救援;心理应激;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R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53-01

重大灾难发生后,救援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复杂的灾情变化,艰难的营救环境,对救援人员的生理心理均是巨大考验,面对惨重的伤亡状况,巨大的工作量,救援人员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如恐惧、焦躁等,这些心理应激障碍对救援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分析重大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特进行此次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近三个月参与重大灾难救援的救援人员180名,平均年龄为22.5±3.4岁,工作年数为1~3年,平均工作年数为1.8±0.9年,其中54%来自农村,46%来自城市,所有人员在平均年龄、家庭背景以及工作年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研究性。且所有人员自愿参加此次调查。

1.2 方法

利用SCL-90量表和应激量表对救援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特点、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

2.结果

2.1 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特点:

由于灾难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发展不可预见性、风险不确定性[1],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对180名救援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可得:①在救援准备阶段:救援人员刚接到救援任务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会出现忐忑不安、紧张情绪,尤其是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人员,心理波动会更大,对自己的能力及能否完成救援产生质疑;②在救援中:表现为过度紧张和急性应激[2],过度紧张是指随着救援工作的进行,救援人员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会出现不知所措、反应迟钝等情况,仅是机械性地完成工作,而缺乏对现场情况的思考;急性应激是指救援人员出现胸闷、全身发软、头晕和呼吸紧促等状况,伴有强烈恐惧感等急性应激心理,持续10分钟左右;③在救援结束后:表现为心理应激迟滞和心理疲劳,表现为精神疲乏,脑海中重复浮现灾难现场,对环境中的异常过于敏感,可能伴有食欲下降,失眠等。

2.2 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因素:

在重大灾难的救援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灾难现场,如火灾,浓烟会损害救援人员的呼吸道、眼睛等,这些会刺激救援人员的神经[3],使救援人员产生恐惧等心理,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退缩;并且现场存在发生次生灾难的潜在因素,如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这些会导致救援人员无法集中精力,恐惧等不良应激心理,同时,若遇到伤亡人数较多的灾难,搜救尸体、搬运尸体等也会使救援人员产生恐惧等应激心理,甚至影响到救援人员日后的生活;②救援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包括心理和身体素质,个人素质差的救援人员更易出现不良应激心理,尤其是年龄相对小的救援人员由于阅历少经验少,不能迅速适应灾难现场的严寒、高温、噪声、浓烟、暴雨等情况,从而导致观察力、行动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引发不良心理应激;③救援过程工作及人际氛围:救援现场的氛围是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一大因素,包括战斗状态灭火救援现场氛围和救援人员间的人际关系,如救援顺利时,会鼓舞士气,而救援效果差时候,救援人员易产生急躁、悲观等心理;高昂的士气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救援人员相互鼓励,互相合作,提高救援工作效率;而若指挥员的指挥出现明显错误,则会导致人心涣散,战斗力低下,救援人员易出现愤怒、质疑等不良心理。

3.讨论

由上文所述,可以得出在重大灾难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极易出现心理应激障碍,具有明显的特征,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由调查可得,合理有效的干预对策,能够及时缓解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综合180名救援人员的情况与干预措施,可以得到系统的干预方法,具体为:①进行心理测试,并存档:利用SCL-90量表和应激量表对救援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建立个人档案,为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4];②实施心理干预:由专业人员根据个人的心理状况,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辅导,方式可多样,如网络咨询,指导救援人员用不同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语言提示法、自我鼓励法、转移法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训练:③通过观看纪念片、模拟演练等方式,对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并进行集体训练,以提高团队凝聚力;④加强体能训练: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平时训练,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锻炼救援人员的意志,从而使其沉着应对救援任务,减少不良心理应激的发生。并且由本次研究可得,这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因而值得在实际救援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竺,沈骥,康均行等.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来自汶川的经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383-392.

[2] 黄国平,杨彦春,李静等.庐山地震心理救援:汶川本土化模式的移植[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2):65-67.

[3] 袁红,陈金宏,刘惠亮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3-57.

[4] 陈茹,田文华.自然灾害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量表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53-56.

论文作者:宋志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及意义论文_宋志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