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同时,阅读也是一享受,它能够让人享受文学的美好,并以书中之语窥探万千世界,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改变命运尚不能定论,但足以改变人的思想。而语文课堂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阵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受到情绪化影响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依据,全面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让学生自主体验阅读的过程,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初步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增强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趣味性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发环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机。趣味性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增加趣味性元素,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文本探究中去。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优化阅读教学效果,我会以趣味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活动进行导入,让学生将一张纸卷成一个圆筒,从圆筒里看天空,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有多大?接着,我会相机提问学生“圆筒里的天空只有圆筒大小,圆筒外的天空却是无限大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在课堂上交流文章大意。进而,我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寓意的理解。最后,我还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成语故事进行自主阅读,并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而且,也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为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在方法的指引下增强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切入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以多媒体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泼水”的原因产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此来揭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我,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进而,我会创设问题情境,如,“文章是怎样介绍人们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的情景?泼水节和凤凰花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以细读的方法再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另外,在讲到古诗词时,我会让学生以品读的方式展开,以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有确切的认识。
三、开放式结尾
课堂结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学生知识得到沉淀的“场所”,但也是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刻。要想保持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结尾。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性为基本原则,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带有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产生对文本意义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除了为学生讲述教材内容的基本内容外,还会在课堂结尾时开展情境表演活动,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老虎和狐狸,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对话,提倡学生大胆发挥,鼓励其加入自己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如此一来,既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展开有意义的思考。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极大的阅读兴趣前提下逐步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晓华.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03-104.
[2]樊晓辉.小学语文学科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设计分析[J].华夏教师,2019(27):61.
论文作者:周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