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3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欣母沛用于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孕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欣母沛;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95-0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十分重要[1]。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欣母沛能够有效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出血,本次研究对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产妇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26.83±2.5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6.85±2.67)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3例,胎盘早剥7例,前置胎盘6例,多胎妊娠4例。对照组30例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62±3.24)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6±1.94)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4例,胎盘早剥7例,前置胎盘6例,多胎妊娠3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危险因素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孕妇分娩后,应用20U缩宫素(国药准字H12020482,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5%浓度的500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期间观察止血效果,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可重复上述治疗方法,但缩宫素的总剂量需低于60U。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宫体注射欣母沛(国药准字H20094183,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250ug,如产妇的失血情况较为严重,可在15min后再次使用同样剂量的欣母沛治疗,每天剂量不得超过2mg。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的出血情况,包括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产后出血量的测量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2]。容积法是指阴道分娩到胎儿分娩出羊水流尽带有刻度的聚血盆中,即为失血量;面积法是指将粘有血液的敷料按照面积10cm×10cm相当于10ml;称重法是指测量分娩后的敷料重量-分娩前的敷料重量。(2)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例如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寒战、胸闷气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
观察组30例产妇中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3.3%;术后2h出血量为(175.32±52.43)mL;24h出血量为(263.43±72.62)mL。对照组30例产妇中有6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30.0%;术后2h出血量为(248.66±81.28)mL;24h出血量为(332.93±81.44)mL。由此可见,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30例产妇中恶心呕吐1例(3.3%)、血压升高2例(6.7%)、寒战1例(3.3%)、胸闷气短1例(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对照组30例产妇中恶心呕吐3例(10.0%)、血压升高4例(13.3%)、寒战2例(6.7%)、胸闷气短2例(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由此可见,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增加,使得产后出血的几率也随之提高。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此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缩宫素的治疗范围主要包括引产、催产及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3]。但缩宫素容易被消化液破坏,因此给药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但缩宫素的起效时间较长,半衰期短,且临床应用缩宫素会出现心律失常、过敏等不良反应。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剖宫产的产妇无法使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欣母沛[4],又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其活性物质主要是丁三醇前列素,具有诱导和刺激子宫收缩的效果,而且能够压缩肌层止血,在治疗产后出血时,通过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使子宫内部血压升高,而闭合宫腔内的血管和血窦,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欣母沛能够有效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此外,欣母沛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减少,这与陆建平等人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欣母沛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邱秀红,詹玮玲.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12):131-133.
[2]李肖笑.应用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6(11):217-218.
[3]蔡俊琴,张毅,王海梅.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3(21):79-80.
[4]陆建平,李天涛.高危剖宫产孕妇给予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及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6,18(11):3717-3719.
论文作者:王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