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董晶晶1,韩佳穆,邵宜强,卢超琦,卢锡雷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董晶晶1,韩佳穆,邵宜强,卢超琦,卢锡雷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BIM技术,并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与常见问题,探讨了BIM技术在此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1.引言

1.1BIM技术概述

BIM的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其中Building应该是整个建设领域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交通工程等;Information为信息,几何信息则为模型的尺寸大小信息,其他的所有信息则为非几何信息。因此BIM技术较好的解释则应该为由完全充实的信息咨询构成,用来维持生命周期管理,并可由程序直接进行阐述解释的工程信息智能模型[1]。

1.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对于装配式设计构件还存在着模数设计、生产设计、吊装设计、连接设计、力学设计、防水设计等问题;自动化的问题,而对于不同的构件则又需要设计新的模具和自动生产方式,这对工厂的优化能力是个挑战;但划分模块越少则相应每块也越大则对运输难度也越大;装配式建筑相关规范问题,国内施工单位以做横向构件的装配为主,即梁、楼梯、叠合板等,但像墙、柱这样竖向构件则尽量不做,因为目前还没有针对装配式的较为全面的规范来计算节点.

2.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中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2.1结构设计不合理

大部分的设计院没有去施工现场了解现实状况,盲目设计构件,导致很多构件的连接无法在施工现场实现,拖延了工程进度,现场安全风险大,构件安装和连接的效率低下。同时,根据文件要求,各地要有一定的高预制率,导致产生了过多的预制构件,这些预制构件安装在不该安装的地方,安装时间和难度过大。对于某些项目,施工现场采用传统和装配交叉的作业方式,垂直运输机械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加大了施工难度和风险。

2.2构件与材料质量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的质量就一定不符合质量验收的标准。由于材料费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承包商为了节省材料的费用,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同时,采购人员的素质低下,不能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关键是企业内部没有较好的质量管理机制。

2.3施工方案的随意性隐患

装配式建筑需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推演,但有些施工单位在确定施工方案时,缺乏参考的数据和表格,过多依靠经验,流程过于随意,影响质量安全。

2.4缺乏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质量管理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过程中的小目标,通常是施工项目的最终目标,目标控制和分配不合理。因此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逐渐达到最终目标,然后把分解后的工作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位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施工的过程中.

2.5缺乏有效的施工管控流程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控流程包含了整个项目的施工方案文件。然而,若施工方案不正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节决定一个工程的成败,对项目细节缺乏考虑,会导致施工拖延问题,增加了施工的投资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套筒灌浆连接的技术可靠、稳定,同时,要注意避免叠合楼板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开裂。以上是监管机制和检测方法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此之前,如何对其进行全面谨慎地评估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3.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3.1改善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管理

在预制建筑中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储存,人力和物力方面,它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错误。通过将RFID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嵌入式RFID芯片可以直接读取有效信息的预制件,芯片包含“信息,安装位置和信息”中的预制件生产过程。

3.2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

预制建筑物吊装过程繁杂,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比较全面。在没有开工建设的时候,施工单位可以采用BIM模型技术进行吊装施工预制构件程进行模拟演练,进而对整个预制式建筑进行施工现场的预测和仿真,可以让安全管理计划建设领域及时改进,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3.3 5D 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成本计划

使用BIM技术,将资源和时间概念在预制建筑的BIM建筑模型中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实现从“3D-BIM”模“5D-BIM”模型的转换。此时,施工单元就可以通过“5D-BIM”模型模拟整个装配建筑的结构。建设过程和各种资源投入,为预制建筑制定专门的“动态建设计划”,从而非常直观地了解预制建筑的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及资源和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它也可以在模拟过程中找到。

4.基于BIM 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控制体系最显著特征是共享项目管理信息,消除信息沟通壁垒,项目各方可实时、高效获取质量信息,提高管理效率。BIM技术可结合其他先进方法和工具形成质量控制体系,如智能型全站仪(RTS)、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对施工质量进行综合管理,加强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在此质量控制体系中,要充分发挥BIM技术与质量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应用价值,改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流程。

在正式施工前完成质量信息交底,如质量要求、施工工艺要求等。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将总目标细分为阶段性目标或者分单位目标,并编制各质量目标的管理负责人,明确质量责任,依据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实施。特别的,要做好“5M1E”(人、机器、方法、物料、环境、测量)的控制管理,对不合格的环节进行及时纠偏。在最后交付时给相关信息留底,以便查阅。在整个质量管理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沟通和协同管理。BIM技术主要是通过其可视化施工、进度优化管理、模拟施工、碰撞实验检查等作用应用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优化施工方案,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指导,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实时进行模型与实际施工对比,查阅相关构件信息、管理信息,检查施工工艺等,有利于进一步科学、高效地进行质量管控。

5.结语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会出现矛盾,这更加要求了BIM技术的运用,使其能动态的去解决各种问题,更好的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肖阳,刘为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价值工程,2018.

作者简介:董晶晶(1998—),女,汉,浙江宁波,绍兴文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552005489@qq.com。

论文作者:董晶晶1,韩佳穆,邵宜强,卢超琦,卢锡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董晶晶1,韩佳穆,邵宜强,卢超琦,卢锡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