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考该往何处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考论文,何处去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学考试曾一度因开放灵活的教育考试形式、齐全的专业设置、低廉的学习考试费用、严格的考风考纪、较高的教育质量,而在农村社区受到普遍的欢迎。然而,近些年由于种种因素,自考向农村延伸工作的开展变得步履维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束缚了农村自考的发展?农村自考怎样才能突破自身局限?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农村自考该往何处去?
农村自考症结在哪
回忆起几年前自考的红红火火,重庆市綦江县自考办主任李盛全的心里总是感慨万千。每到自考报名的时候,几乎用不着怎么宣传,考生们都会主动报名,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学生家长也是络绎不绝。彩旗飞舞、人头攒动,那种热闹而忙碌的场面,简直就像逢上一次大集市。那时候,在很多人看来是,参加自考是非常光荣、值得称赞的事。要是有人拿到学历证书,不仅自己感觉好像考上了大学,周围的人也是羡慕不已。
“可是,最近几年人们参加自考的热情明显下降了。从2002年报考的10000科次到2003年的8000科次,到今年的5000科次,几乎减少了一半儿。”李盛全认为,自考生源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与宣传力度、服务工作和奖励措施等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受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所致。
据全国考办有关人员介绍,宏观方面,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向沿海等大城市的转移,而最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又往往以农村青年为主。作为农村自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村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早早离开家乡,造成本地区自考生源的迅速下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近些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电视大学、网络大学、远程教育等开放教育迅速发展,其他各类教育机构也纷纷抢占生源市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增多、门槛逐年降低。考生接受和选择高等教育的条件和机会更加便利,导致自考生源下降。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给予自考毕业生政策上的平等对待,也直接影响了自考生源。例如,在地方公务员招聘、提干等方面,自考考生往往享受不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待遇,“自考等于白考,还不如考别的”,这就造成其放弃自考而转投其他。
就具体层面来看,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考试题目难度过大、社会助学不够完善等因素也促使农村自考生源下降。在专业设置上,尽管自考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的中文、法律、工业经济等几个专业,发展为如今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但由于自考学科设置主要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目前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于农村的实际需要,还有许多不适应、急需改进的地方。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已开设自考专业49个,而使用民族语言的专业只有26个,只占自治区已开考专业的27%;目前全区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有83118人,其中少数民族就达到41082人,占了总考生数的49.4%,考生数和专业数明显比例失调。无论就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言,还是就广大社会成员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言,现有的专业远不能满足社会和求知者的需要。
对于广大自考考生来说,考题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英语、高等数学两科,俨然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有这样一个例子,重庆市某公司会计郑国萍由于基础知识较差,高数连续考了8次未能过关,最后与读初中的女儿一起学习,并请了家教才勉强过了关,获得财会大专文凭。而现实生活中,像郑国萍这种知难而进、能够坚持到底的考生毕竟太少。有资料显示,多年来,自考课程通过率始终在1/30左右徘徊。经过全国考委专业委员会和命题专家的评估,普遍认为目前的自学考试试题难度过大,坚持考试标准是对的,但标准应该科学、合理,并不是越难越好。
此外,教育考试部门与行业部门协作力度不够也是阻碍自考走向农村的因素。由于现行的自考办考模式是省考办主管,各有关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因此,自考开展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各部门的配合程度。但现实情况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行业部门自身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自己的办考思想和功利色彩,当其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没有了积极性,农村自考的开展工作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考试部门在观念上没有彻底的改变,缺乏主动性和服务意识,以我为主的工作方法无形中挫伤了考生的报考热情。
如何走出当前困局
“农村自考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整个自考的问题。自考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还是要在自身认识上入手。”全国考办有关人士指出,其中关系到“如何看待自考”和“自考是什么”的问题。众所周知,自考出现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学历的巨大需求,其次向高考落榜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在此背景下,自考被誉为“中国第一考”也就不足为奇。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依然以满足学历的眼光来看自考,显然不合时宜。因此,自考要发展,首先需改变观念,即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为“三农”服务,还要为农村的当地经济服务。
2000年3月,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河坝村潘兵,收到了渝北区自考办和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重庆市举办高教自考涉农大专班的通知。“这个时节没什么农活,闲着也是闲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报了名。等开课的时候,潘兵一下子被种植、养殖及畜禽病治疗及预防等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下课后也经常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心得。为了保持长期联系,他还要了老师的电子邮箱,时不时地“难为”一下老师。半年下来,这个班的近500名农村青年全部毕了业。
如今,已拥有800多头生猪、年收入近20万元的潘兵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东正养殖厂,而且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1年度‘重庆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由于带动了村民致富,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今年9月还当选为河坝村党支部书记。
非学历证书的开展使渝北区的养殖大户明显增多,如统景镇玉华村的刘兴东养有山羊200多头,去年年收入达5万余元;王家镇的孵化大户村支书何世全学习后,投入资金5000余元,从安徽买回半自动化孵化设备,年孵化小鸡6万只,纯收入3万余元,成为该镇远近闻名的“何鸡娃”……
实际上,自考这种学历考试与非学历证书并重的转向是非常受农民欢迎的。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在全市12个涉农区县启动“红色证书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18万人。其中,包括3万名高自考本、专科毕业生和7万名中职毕业生在内的10万人将获得“红色证书”,首批确定的高自考开考专业涉及畜牧兽医、园林、农村经济管理等10个本、专科专业,从报名情况来看,这种以传授涉农技能为主的培训在农村很有市场。
针对近年来,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的现状,北京市自考办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将自考与为远郊区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相结合。如大兴县127名党政干部基础课的毕业生中,有近一半在上至县委组织部长,下至乡镇党委书记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房山区果树专业是许多毕业生负责规划、建设万亩杏园基地,现已形成相当规模,其中一名农学专业毕业生研究优良小麦品种,培育出房农95-1号品种,50亩地总产达4万斤,被尊称为“土博士”。而在当地农民看来,“土博士”无疑是走上致富之路的宝贝。
在西南农业大学自考办李主任看来,现在农民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学历。目前的自考应试教育痕迹比较重,而加大技能操作方面考核,可以作为吸引农村生源的突破口之一。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实行模块化管理,即在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需要,适当地加几门课程,结业后发放相关证书。而且,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对技术需求量猛增,不能局限在农科专业,工程、企管等也要涉猎,农村也需要培养多方面人才。因此,发展非学历考试,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具有涉农专业的人才,是当前农村自考亟待努力的目标。
“另外,自考面向农村,不仅仅是面向农民,还包括农村社区的所有成员,在服务层面上应涵盖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而不只是农业。事实上,对于自考来说,位于农村的企业和乡镇企业是很大的一块市场,拥有了这块市场,农村自考就拥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李主任说。
作为一家拥有125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既是所属的重庆市的重点企业,也是所在的綦江县打通镇的支柱企业。每年年初,该公司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培训员工,公司领导也积极带头参加自考,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奖励——单科通过者每人每次奖励200元,获得大专学位者奖励2000元,获得本科学位者奖励4000元,报销考试往返路费及餐费。
但是,如此丰厚的奖励并没有止住近些年自考生源下降的态势,究其根源,主要是自考涉及的专业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岗位操作,都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起煤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已延续多年的财会、企业管理、机械自动化等寥寥可数的专业显然难以从容应对。长期下来,参加自考越来越变成单纯的学历提升,与员工继续学习、能力提升的愿望相去甚远。
“我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培养最适合企业需要、促进企业发展的员工。”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钱龙认为,在讲究培训成本和效益的时代,大规模的离岗脱产培训已不可取。由于具备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等特点,自考曾经非常适合企业职工的在岗学习。“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自考不能打破现有的专业设置,将被长时间地挡在企业的大门之外。”
作为自考优势和功能的一种扩展和发挥,綦江县自考办针对山区农业县的特点,积极发展社会化考试项目。自1998年在赶水、东溪、永新等镇乡中小学组织开展“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学习班以来,已有近10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培训学习,并有782名学员参加了剑桥少儿英语一、二等级考试;2004年,该县又在书院街、万兴等8所小学开展了“少儿NIT考试”,现已有学员200多名。
“也许很多人认为,自考不好好做自己的学历考试,偏偏又是英语、又是计算机,简直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綦江县自考办主任李盛全说,“既然社会对英语和计算机考试有需要、有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做,自考应该为全民再学习、继续学习服务。与其让这些培训被各种家教、培训班等质量参差不齐的中介机构去做,不如依靠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由我们主动去做。从现实角度讲,人们对自考的品牌还是相当欢迎的。”
提高服务水平,迈向发展之路
“自考生源数量虽然连年下滑,但质量不能放弃,质量就是自考的生命,考核标准绝对不能降低。”渝北区招办主任朱荣熙认为,要想在不降低自考试题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自考的通过率,重新燃起考生的热情,自考必须在服务考生上下功夫。
事实上,服务水平不高是自考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自考的社会助学工作普遍开展不起来,如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州拜城县所使用的光盘大部分是汉语光盘,但学员的汉语水平普遍偏低,反映光盘知识偏深,学习上很吃力,难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辅导站设施相对落后,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基层的自考服务不够完善。农村考生在参加学习和报名考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很多困难。一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考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因而带来报名难、咨询难、购买学习资料难的问题。许多地区县以下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或有专人负责相关管理工作。以重庆市綦江县为例,该县地广人稀,33个乡镇大多远离县城,尽管自1998年以来陆续建立了28个工作站,但仍有5个乡镇的自考生难以获取相关信息,且考生考试均必须在县城进行,很多考生就是因为嫌麻烦而放弃了自考。位于新疆东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总面积48.2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河北省那么大,占新疆的1/4,全国的1/20,在面积如此庞大的地区,自考考生无论在报名、咨询,还是在购买学习资料上,都存在现实困难。
“相对来说,缺乏社会助学是农村自考生放弃自考的直接因素。”朱荣熙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乡镇一级建立自考工作站,还可以与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相结合,借助其考点多、信息传递便捷等优势,将自考的社会助学做大做强。此外,目前高等教育自学有纸笔闭卷考试和实践环节考核(个别课程实验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学课程的特点,尤其是纸笔闭卷考试,虽然在考查能力方面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憾,加上现在的申报新开考专业环节多、周期长,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报考者和委托开考部门的积极性。作为主考部门,应该吸取普通高校的有益经验,在考试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如开卷考试、有限制的开卷考试、考试时间的安排等,并对自考政策的一些细节进行调整。
另外,自考教材难度较大,也是考生反映的一个焦点。据了解,现有的自考教材主要依托于高校的教学体系,由高校的教师编写。问题是,高校教材尽管自成体系,但编写成本高、更新周期长,不完全适合自考的因素,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农科类教材内容落后,学习目的性不强。
在重庆市渝北区自考办副主任童作勇看来,自考教材除了在编写上应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考虑到农村考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贴近农村发家致富及农民未来事业发展的方面之外,在使用上也应该突破观念束缚,即教材合适即用,不合适的要么进行拼切整合,要么进行自主开发,在保证主干教材质量的同时,按考试目标灵活确定教材内容。
至于一些考试之间的关系不顺,一定程度上限制自考工作发展的问题,应由全国自考办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据了解,教育系统内(含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考试(如计算机考试、英语考试以及其他行业组织的资格考试等),虽与全国统一考试的内容、科目相同,但却各自为政,存在着考试成绩相互不认、考试时间冲突等问题,这样的重复教育和考试既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加重了考生的负担,又造成各项考试之间在考试时间、场地、监考教师方面的相互撞车。
从宏观角度讲,要充分发挥自考作用,为“三农”服务,除教育部门自身努力之外,还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和协调,出台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行业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农村自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