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人文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生命教育的根本是对博爱的追求,对大同世界的渴望,是人性光辉的张扬,体现的是人物共存、天人合一的境界,寻求的是和平、和谐,是对今日竞争、破坏的平衡和纠正,更是对人类终极目标的追寻。
生命教育应以生命为主线,从个人推及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由人衍生动物、植物和环境,将今日扩展至未来。要让青少年理解每个生命都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生生不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应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以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生命教育,应着力于完整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精神家园。具体来说,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并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教育应首先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即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启迪青少年如何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并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
生命虽然宝贵、可爱,但生命中并不总是鲜花和阳光,生命中也充满了荆棘与风霜。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青少年欣赏生命的美好,沐浴生命的爱雨,还要让青少年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学会面对生命的无常。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命的旅程不会是一路坦途,也会遇到曲折和坎坷,所以生命教育还应培养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并不是一般的忧患心绪。通常的忧患心绪只是指人们在陷入困境时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困惑、烦恼和苦闷。而忧患意识“则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搅扰中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以达到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心态。”
生命教育的忧患意识不仅体现为对于生命中无常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还包含着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的深层内涵。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广泛地蕴涵着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在这种忧患意识中,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是责任感得以生发的直接契机,而承担苦难的责任感则是同情心的必然升华,二者共同构成忧患意识的有机内涵。
《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先生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三个和谐,即让学生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应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而生命教育之本质乃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
生命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学会与自身的和谐。人类最大的痛苦往往源于自身的不和谐,世界不和谐的根本也源于个体生命的不和谐。个体生命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人格的分裂状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剧增,脆弱的心理容易导致心态的扭曲、人格的分裂。所以,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青少年健康而坚实的心理。
与此同时,生命教育也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类的生命的一分子,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点。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是与同他人的交往和关系密切联系的,人一生的快乐、烦恼、悲伤、爱与恨的情感,也同样是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分不开的。生命教育必须开展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一方面使青少年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共融共在。
此外,生命教育还要让青少年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谐意识的教育应包括社会生活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使青少年明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要保持必要的克制,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对其他生命保持尊重和关照,以维持自身和大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
对终极关怀的探问,是生命教育的升华。一个有终极关怀的人才会真正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味生命之丰富、之美好,也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之无常,享受生命之苦难,达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对于生命教育而言,终极关怀的基本涵义就是强调人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应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能够真正地超越一切世俗功利的束缚,达到真善美的崇高人生境界。
生命教育应让青少年明确自己的终极关怀,要让青少年认识到追求生存条件和追寻生命意义是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追求享受和享受人生不能混为一谈。同时,生命教育还要告诉青少年,一个人只为自己或少数人活着是不可能有终极关怀的,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人、社会、人类命运联系起来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生命价值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在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为改善人类的命运而努力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丰满与心灵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