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论文_李晶

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论文_李晶

(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东关小学校,03610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学习它时,必然要学习它的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教育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小学这个学习英语的最开始阶段。但在两国文化碰撞融合时,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矛盾,所以本文将通过西方文化融入我国英语教学的意义,西方文化渗入本土文化产生的问题,和如何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教育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融合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习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的人也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从中考必考课目到小学的必修学科。学习了解西方的文化,开拓眼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正是因为学习英语年纪过小,过早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容易使他们排斥中国的本土文化,造成本土文化接受不良,所以如何把握住中西方文化摄入的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能将本土文化传承下去。

一、西方文化导入的意义

(一)、导入西方文化的原因

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

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西方文化是起源于古罗马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其中又深受基督教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又是欧美文化的统称,英语国家也包括其中。有学者称,语言的文化的载体[1],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底蕴或环境。所以西方语言中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而中国的文化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方文化,受到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或老子的道家思想等的影响,与西方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构成体系,所以东方语言体系与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二)能够深入学生对文化的了解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会随之减弱,当文化理解上存在困难的时候,就会对语言的应用产生错误的判断,很容易造成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出现。小学时期是一个能接受新事物非常快的时期,这时候输入西方文化会使孩子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应用这门语言。

(三)文化碰撞带来进步

古往今来,民族强盛的时期都是开放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大量涌入,使得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才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大唐盛世更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时期,胡服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东瀛(今日本)也是在那个时候大量的学习了中国文化,为今日的日语奠定了基础;还有万国来朝的明朝,郑和几下西洋将中国文化带去其他大洲。只有文化不断碰撞、不断融合,这个民族才能不断进步。

二、西方文化渗透所带来的问题

文化的渗透肯定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过度渗入,会造成对本土文化的忽视,发生崇洋媚外的现象。

(一)教材偏重于西方文化

现小学英语课本的内容都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所编写的,甚至直接使用西方课本或者文章内容,力争让学生学习正宗的西方文化,还有些有资力的学校聘请外教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学到纯正的发音和文化。于此同时,忽略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和渲染,在加上英语对学生们来说更为新鲜有趣,使得学生们的喜好出现了偏差,容易形成“文化的软入侵”。

(二)老师的文化素养需要提升

很多英语老师在学校学习时主要学习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有所忽略,造成中国文化素养的不足。而且中西融合教育在现阶段来说,尚且属于尝试阶段,对于如何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教育,使很多老师对此感到迷茫、没有方向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考试中缺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题目

我国教育体系是很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内容会根据考试内容来进行相应的调整。英语考试中的题目对于传统文化这一块内容不够重视,所以教学内容也没有对这一方面的着重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偏“西化”。

三、如何将中国的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教育

想要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丢失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就需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中西词汇、句子汇合

相对于中文来说,英语的表达更为直白,不管是哪种表达方式,都有着它自己的趣味。将两种语言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能够增加语言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两种语言,在两种语言中感受两种文化。例如在my schoolbag 一课中,“my schoolbag is heavy.”这句话最简单的翻译就是“我的书包很重。”但是老师可以交同学们进行改编,把英文改成了“my schoolbag is very heavy”加深了程度,而中文则可以试着用意译法改为“我的书包非常重,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了”。意译法相对于直译法更为灵活有趣,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还有一些非常常见的词语或歇后语,都可以翻译成英语,其表达方法与中文完全不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翻译为“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相较于与中文更为直接。中文的“向上”用“进步”的英语来代替,也体现出了中文词汇比英语单词更加丰富。还有在在中文中,形容父亲对女儿的珍视一般用“掌上明珠”这个成语,但是在英语中,他们会用眼睛来做比喻—the apple of one’s eye.[3]在这个词的翻译中就能感受到两国文化的差异。

(二)提高英语老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学生的知识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老师,老师们的文化素养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只有老师的肚子里有货了,才能将它传递给学生们。所以我建议学校可以定时组织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对于老师自己,可以下载软件自行学习,比如在网易公开课这个软件上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下其他老师是怎么讲两种文化融合的,分析其可取之处,根据班级现状,改良应用。还有在教材选择方面,可以多费点心思,不要一味的追求国外原版进口,在小学阶段,进口和自产的区别并不是很大,甚至自产的会更适合我们中国学生。

(三)追根究底

中文和英文的表现不同,是历史的演变,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原因。在学习时,可以寻找这个词历史演变下来的过程和它们文化背景。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查找资料、对比分析,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能够加深他们对于这个词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对于两种文化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将传统文化加入到考试内容中去

将传统文化列入考试内容,有一种强制学习的意义,但是只有这样硬性规定了,每个老师、每个学生才会真正的对传统文化重视起来,才能保证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让传统文化保留一席之地,让两种文化融合的时候不丢掉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英语的越来越重视是文化全球化的一种发展,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来学习我们的中国文化,这个时候,我们更不应该为了学习西方文化而舍弃我们本国的文化。我们更应该学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与西方文化融合,与其他国家的人一起进行交流,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而在小学阶段更应该打好坚实的基础,小学老师引导着学生们自觉自愿地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层次的对两种文化进行研究,巩固本国文化,了解西方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钱奕君.论西方文化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J].基础教育论坛,2015(1):47-48.

[2]张博.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8,No.736(15):114-116.

[3]叶玲.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承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27):8.

论文作者: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论文_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