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论文_覃建,王升龙,安云飞

简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论文_覃建,王升龙,安云飞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变革的今天,任何社会化建设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安全生产问题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自然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引言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当前的安全形势相比,这从某种角度上已经严重导致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整个行业内外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快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1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淡薄

因为施工企业单位管理层,很长时间以来,缺乏对建筑产业施工安全在实际操作中重要性的理解,他们未能深刻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策的意义与本质,忽视了施工安全生产,建筑建设场地安全施工责任不清,奖惩制度不严,制定的制度条例不完善,有的施工企业即便是编写的有奖惩条例,它也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能组织方法不到位,实施不力;班小组施工安全自我检查、施工工程部门专项安全检查和企业控制检查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建筑施工场地的保障安全机构薄弱,忽视了劳动人民的合法劳动和安全权益保障。因为建设工程招标产生的投标价格较低,工程的原有工期被人为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被任意延长。工人长时间处于超载和过度疲劳状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安全事故。

1.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具体体现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建筑施工安全科技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处理建筑施工安全建设核心科技问题的措施比较落后,施工安全技术成果的大量运用缺乏社会市场化的政府引导与相对应的经济激励制度;第二,和经济发达的国家比较,国内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保障设备以及机械设施仍然比较落后。第三,施工单位管理安全方面工作者与施工建设的人员安全素质一般较低,安全管理工作者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不了解安全生产的规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安全预防方法、安全生产知识等,他们既没有监督管理本领,也不能履行本职工作的职责。

1.3国家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经引入了一些建筑和生产管理法律来应对中国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但这些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性不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过程不容易控制,此外,国家颁布的政策不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之下,没有人知道企业是否实施了相关的实施制度。甚至一些施工单位也对施工期间国家引进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视而不见,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结果导致虽然国家确立了管理制度,但相关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要点

2.1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一是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队伍。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起有专人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作业制度,建立标准化安全作业规程。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安全作业操作制度和规程,应该包括一般性作业制度、专项性作业制度和特种作业安全制度。三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实施安全规定情况进行监督,落实标准化安全操作制度。

要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将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将人为违规风险降到最低。四是要加强完善安全生产轨迹,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台账。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软件资料建设也是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对安全事故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到事后补救追责都能够清晰明确,确保任何安全生产工作都能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同时根据地方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台账,对于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为安全生产的整体状况分析提供依据,对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2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施工单位的领导者一定把安全施工作为施工单位的生命,一定重视学习中央和政府关于环境和职业健康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制度和安全施工学习培训机制,编制安全施工条例与具体操作规程。定时间开展单位领导者与管理者进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安全施工、职业健康和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的学习;采取培训、学习和考核,单位领导和管理者的法律理念和安全施工、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文明生产的方法,保正建筑安全施工经费的充分使用。

施工单位应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首的安全施工小组,协调安全施工工作。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管理机构,成员的编制应符合政府标准要求,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开展整改,落实到人,限时间、定办法,真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健全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责任制度和单位制度条例,加强领导,责任明确。加强施工场地安全文明生产的检查,认真管理和整改安全隐患,提升单位形象,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单位应给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管理机构添置专用车辆,天天到施工场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做出整改方法,有权对整改不彻底的项目进行批评和经济惩罚,设立安全施工专项资金户头,他们有权从这些资金中奖励表现好的施工部门或个人,以提升安全管理部门的控制力度。

2.3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部门的建立

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虽然国家引入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监督部门,很难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实施,使安全管理机制对施工现场几乎没有用处。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设立相关监理部门。监管机构的成员可以是负责建设和施工的政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邀请市场上的高层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组成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小组,确保国家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施工单位制定的管理体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当然,对于没有实施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具体到经济利益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监督限制超高建筑的施工,降低施工期间的安全问题发生概率。

2.4建筑标准化设计

当今,采取建筑标准化设计的多为住宅建筑,或者为相对简单的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符合“底色建筑”的类型,集体演绎着城市整体风貌。建筑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针对不同人群对同一建筑空间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细分的建筑标准化设计。再将由功能定义的细分部件进行组合创作,实现艺术提升的附加设计。以建筑标准化核心为基础,完成建筑项目由内至外的对城市风貌的思考。

结束语

安全生产问题,是建筑工程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涉及建筑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工程进度等多个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并予以落实,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对当前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必要补充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科鼎,胡煜.全面深入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J].江西建材,2017(21):271-272.

[2]贺清亮.贯彻实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3):72-74.

[3]袁金虎.关于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思考及对策[J].建筑安全,2017,32(4):26-29.

论文作者:覃建,王升龙,安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简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论文_覃建,王升龙,安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