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群体特征分析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群体特征分析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群体特征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群体论文,特征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群体特征是影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是90后大学生群体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基本特质,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青年群体特征,也与以往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不同,反映的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价值需要和价值愿景。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取向、人生态度所彰显出来的群体性变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课题。

       (一)认同主流价值,但趋向务实

       90后大学生趋向于理性化,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的动态和热点;他们关心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充满信心的,希望并相信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但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观念更加务实,他们对个人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问题的考虑往往与自身利益相联系。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国家中西部地区建设更需要支援,但首要选择不是到中西部地区去,而是更希望留在东部沿海大城市。

       (二)成才欲望强烈,但缺乏毅力

       在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自信,自我发展和成才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尊重知识,愿意主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他们不仅希望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能为自己和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也认同在这一基础上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正因为这一代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环境较好,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成才目标的实现缺乏持久的毅力,他们遇到困难会退缩动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会出现中途放弃、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渴望人际和谐,但不善交际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生活、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营造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大学生心情舒畅、健康;人际关系不好,大学生心理焦躁、甚至抑郁。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由于大学生自身个性张扬,相互之间包容心不强,面对同学或师长,往往以较高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的价值追求与自己不完全一致,就会深感失望,沉默寡言,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导致人际关系失衡。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就移情网络,沉迷于网络社交,在网上结交各类朋友,但回到线下,又非常孤独和郁闷,无法融入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

       (四)追求新潮事物,但辨别力差

       大学生对新潮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当新事物出现后,大学生很容易被流行所感染,总是最先尝试。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尤其明显,网络造就了一些大学生人才,他们在网络中自学,扩大知识面和眼界,但其实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一味跟风追新,像“吓死宝宝了”等网络流行语言、“笑哭”等表情符号大行其道,但在一段时间后就被新的流行网语所取代。另外,网络信息繁杂,各类思想混杂其中,不少大学生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弱,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使其思想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重视创新创业,但脱离实际

       大学生群体有趋新的特征。他们追求新知,不满足已有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喜欢自行设计、规划美好的愿景,这符合时代总体创新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确,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立志把自己培养成创新的人才,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发挥积极作用。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愿望,却停留在理想状态,缺乏实际行动,好高骛远,脱离社会现实,特别是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社情了解不全面,在创新创业中遇到困难,无功而返。

       二、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群体不仅要反映时代的新要求,体现时代的新特征,还受到自身个性发展的制约,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不同类别的群体特征的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和发展。

       (一)反映时代新要求

       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对大学生的成长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特征会集中反映在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上。当前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与发展。在1000份不同学习阶段大学生的样本调查中,当问及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特征与时代特征的关系时,56.3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时代特征与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特征的联系是“不同的时代特征有不同的群体特征”,32.09%的学生认为是“时代特征决定群体特征”,18.05%的学生认为是“群体特征影响时代特征”,7.63%的学生认为是“没联系”。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群体特征与时代特征关系紧密,群体特征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代特征有不同的群体特征,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事实上,90后这一代大学生群体,他们学习生活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年代,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生态化的持续推进,这代大学生既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享用者,因而他们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能力和信心”的时代特征具有较深的体会,赞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充满信心并做出努力。但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多元价值取向面前,他们也产生价值选择的困惑,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契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解答时代的问题,不辜负时代的托付,敢于承担时代责任。

       (二)凸显个性发展的特征

       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是个体的结合体。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紧密相关。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90后大学生群体既表现出朝气蓬勃、正直坦率、务实创造的个性;也反映出他们思想单纯、不够成熟,待人处事任性、情绪化,考虑不全面,容易冲动,还易被网上的舆情所忽悠,随意跟帖,不考虑后果。这表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和发展时期,还未完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追求个性独立的人格,对人生发展的愿景和规划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上,能正确认识中国梦对个人梦的重要意义,但在价值选择时,又往往在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寻找两者结合的平衡点。这种个性特征影响了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随着大学生学习阶段的递进,年龄的增长,实践体验的丰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个体的个性发展融入到群体发展之中,重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三)注重群体的分层分类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既有相同的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又根据学段、专业、心理、兴趣爱好等不同分为不同的群体。从学习阶段来讲,本科生群体有低高年级学习层次的差别,研究生群体有不同专业和学位的区别。大学生群体还因地区、家庭、民族、兴趣、专业等千差万别,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分类特征。大学生的群体还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党团组织、班集体是正式群体,街舞社、轮滑社、文学社等社团是非正式群体。大学生群体还有现实群体和虚拟群体的区别,特别是在网络中又呈现出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虚拟群体等。这些不同的群体特征区别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一般特征。因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注重共同的群体特征,还要分层分类,针对不同的特殊群体,加以积极的引导。

       三、基于群体特征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教育培养的过程,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心中,又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更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群体特征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以身边朋辈为榜样,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机制。

       (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起到引领和凝聚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是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24个字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一般地说,大学生是有文化的一代,从认知的视角来看,他们容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认知不等于认同。认同有内源性的认同和外源性的认同。内源性认同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与已有的大学生价值观融合升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升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外源性的认同是经过社会的宣传,加深认知,在实践体验中,达成对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内源性认同和外源性认同是互动的,从认知到认同到体认是逐步加深的过程,既不能止步不前,也不能一蹴而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精神需求,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挖掘其专业本身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他们在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心,还要采取活泼新颖的形式,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故事,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视频、剧目、图片通过网络传播,使大学生喜爱和产生共鸣,使大学生心理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转化

       实践是联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纽带,是能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动和信念的重要方式,也是价值观培育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发挥作用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中介,是一种推动着大学生群体个性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育活动。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实现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群体特征积极开展各类有益的实践活动,如随手公益、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意义的认知,并以实际行动把个人需要同服务人民、效劳国家统一起来,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境界。

       (三)发挥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群体模仿性强,有样学样。典型开路、榜样示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因而社会要广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榜样、善人善事,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大学生这个群体又是受到朋辈影响较大的群体,因而学校要主动挖掘和培养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事迹,以此来教育和感染大学生群体。首先应挖掘大学生身边道德榜样,显示其崇高的道德人格,使之成为道德的标杆,让大学生有学习的道德楷模。其次应树立多种类型的榜样,可选拔一批“学习之星”“公益之星”“自强之星”“风采之星”“创业之星”“梦想之星”等等,不同的榜样典型带来良好的模仿效果,让大学生群体有榜样可学,学会见贤思齐,学会追赶榜样。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地逐步构建才能实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根据大学生群体特征构建长效机制,培育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社会有用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构建,应包括教育机制、养成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要融入大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并且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的宗旨。要改变以往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分层分类的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群体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个性的发展和不同类型大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也会发生变化。深入探讨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标签:;  ;  ;  ;  ;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群体特征分析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