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海南乡卫生院 1523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7d为1个疗程,对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分别进行判定。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2.5%;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率为67.50%,总有效率为95%;治疗6个疗程后,治愈率为9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瘫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药内服;配合;面瘫;临床疗效
面瘫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相当于中医的“口僻”、“吊线风”,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本院对收治的40例面瘫患者进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面瘫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7-75岁,病程7d-8个月。其中26例为左侧面瘫,14例为右侧面瘫,6例为二次复发。所有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将脑血管意外及其因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予以排除。
1.2诊断依据
患者出现起病突然,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大,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病侧不能做蹙额、皱眉、闭眼、露齿、吹哨和鼓腮等动作,病侧常会流泪、流涎,食物在病侧颊与齿龈之间滞流,多为一侧发病。一些患者在开始发病时会产生耳后疼痛、患侧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减退或消失以及听觉过敏等症,久而久之,会发生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向患侧反牵,严重者会产生面肌痉挛。临床上常见于以下病症:(1)风寒症:发生在发病初期,面部受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症:发生在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3)气血不足:多发生在恢复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和头晕等。
1.3治疗方法
1.3.1早期治疗 针灸治疗:取患者翳风、地仓、颊车、合谷、下关、阳白和四白等穴,主要进行循经取穴,一周后可透次面部穴[1]。加减:对于风寒症,加风池祛风散寒,对于风热症,加曲池疏风泻热。加攒竹治抬眉困难,加迎香治鼻唇沟变浅,加水沟治人中沟歪斜,加承浆治颌唇沟歪斜。早期针灸的要点为:穴位针刺宜浅不宜深;手法宜轻不宜重;局部穴宜补不宜泻;患者在留针时不宜讲话。
操作:合谷及风池针采用泻法;下关及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用抽针法,让面肌向后抽动,留针时间为30min,对其他穴位采用补法,1个疗程为7天,病情轻且行及时治疗者,通常治疗2个疗程就能恢复。
1.3.2中期治疗(1)针灸治疗:前方去翳风。视症状对攒竹、鱼腰、太阳、迎香及承浆等进行加用,可透刺,手法轻中有重。穴位加减和前期治疗相同。(2)中药治疗:主要药物有白芍20g、白附子6g、僵蚕15g、白芷15g、炒地龙15g、蝉蜕15g、防风10g、全蝎10g、仙灵脾15g、川芎10g、皂角12g、黄芪30g、钩藤20g、红花10g、葛根20g、蜈蚣(另包)2条[2]。用法:除蜈蚣外,将以上药物水煎3次对匀分服,1剂/d。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用药汤将其分3次冲服。
1.3.3后期治疗 主要采取用针灸及中药内服两种方法来对后期的面瘫患进行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本人根据临床经验将自拟标准总结如下:面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面部感觉及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如眼睑闭合、额纹恢复、鼻唇沟对称和口角无歪斜等为治愈;面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面部外观对称,但做表情动作时稍有迟钝感或发生偏差。如眼睑用力可闭合、大部分额纹恢复,鼻唇沟欠对称和口角略歪斜为显效;面部症状体征部分改善,做表情动作时面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如眼睑闭合不全、额纹部分恢复、鼻唇沟欠对称和口角仍歪斜等为好转;诊疗前后无任何变化为无效。
2结果
本研究7d为1个疗程,统计并分析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详见表1。
3讨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本病与病毒感染和风寒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缺血、缺氧及水肿、肿胀密切相关。针灸处方为达到疏通阳明、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使筋肉得濡润温煦的目的,主要取手足阳明经穴,辅之以足少阳经穴和手少阴经穴,重点在麻痹部位取穴,配以远部合谷穴。取阳陵泉可疏肝利胆解郁,又因心主情志之郁,故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现代医学认为针灸疗法能及时对“面瘫”进行良性调整,可促进神经兴奋性的提高,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有利于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方药处方中当归、白芍配伍可柔肝养血解郁;当归能发挥抗贫血的作用,且能改善末梢神经及血管功能,白芍可扩张血管,两药合用具有补血和改变面神经缺氧状态的功效。术苓草枣可健脾益气、补卫气,其中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水、消除肿胀;姜枣可调和营卫、补益气血。方药中柴、薄、姜疏风散络中之邪。诸药配伍可奏舒肝健脾、益营和卫、疏风散邪之功效。再配合针灸疗法,疗效显著,改善了面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消除了水肿、肿胀,故得以将面瘫治愈[3]。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地采用针灸疗法或方药疗法均能有效治疗面瘫,两者配合使用可使疗效增强,缩短疗程,极大地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69.
[2]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6(1):59.
[3]安化捷.针药结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43例[J].河南中医,2014,34(9):1832-1833.
论文作者:李宝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针灸论文; 疗程论文; 面瘫论文; 面部论文; 歪斜论文; 患者论文; 面神经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