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四川眉山 620564)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50人,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显著优于对照组(西药治疗组)(66.00%),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清除率升高,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降低,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40-02
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使患者的机体得到全方位的调理,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1]。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中已经得到有效的验证,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2]。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较易合并出现糖尿病肾病[3]。该病的临床症状为尿蛋白、高血压、水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以及晚期严重的肾衰竭,严重者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4]。我院为探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50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3];(2)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4];(2)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3)哺乳期及妊娠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控制其饮食,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具体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降血糖、血压,防止感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1)补肾活血渗湿中药方:30克黄芪、15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茯苓、后下6克砂仁、15克仙灵脾、10克桃仁、12克半夏、15克泽泻、6克红花、15克丹参、6克陈皮,煎至一百毫升,每天一剂;(2)给予患者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大黄,蒲公英,牡蛎组成的50 毫升结肠透析液,混合100 毫升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半小时以上,每日一次。
1.4 观察项目及临床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则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
观察组50例中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5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00%。差异较为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清除率升高,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降低,程度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临床上西医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尚发现阻止其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报道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5]。
我院为探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50人,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显著优于对照组(66.00%),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清除率升高,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降低,程度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国良,孙威,魏涛等.经验交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43-3144.
[2]徐诗静,张彤,盖云等.浅谈中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 15(35): 32-33.
[3]赵永强,田德增,郭永兵等.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8):713-714.
[4]章甜,鲍晓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7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1013-1015.
[5]张建伟,王学敏.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片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1007-1008.
论文作者:王道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肾衰竭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