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分析_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数民族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以1994-2003年中国期刊网上的核心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为准)和《体育科学》发表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论文、报告,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上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位论文,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少数民族体育立项为分析样本,对论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近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

1 分析样本的筛选和确定

1.1 核心期刊所载论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筛选出来的,旨在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该书综合了载文量、被引量、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并经专家鉴定,形成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目录表。由于核心期刊是国内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它直接反映着我国各领域研究的总体水平,因此,选择核心期刊中所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水平。

核心期刊论文的筛选:对于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进行了聚类检索、高级检索,以多种检索词通过“篇名”、“关键词”、“中文摘要”、“作者”、“机构”等途径进行多重检索,最后结合论文阅读进行人工筛选。毫无疑问,还会有许多论文漏选,但以多种检索词通过多途径进行多重检索统计所获得的目前的样本,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应该具有了相当的代表性。《体育科学》上的论文通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学会的会刊检索系统进行机上检索和人工检索。由于武术已是自成体系的学科,本研究的分析样本不包括武术的研究论文和研究项目。

1.2 国家基金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立项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国家社科基金从1997年起开始体育课题立项,至2003年共立项155个,本研究以其中有关少数民族体育的立项课题作为分析样本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1991-2000年先后9次发布部级年度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共立项291个,2002-2003年共立项205个,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也把国家体育总局少数民族体育课题作为分析样本。

1.3 博硕士论文

以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博士后论文文库”、“硕土论文文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

2 检索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期刊网论文检索分析

2.1.1 论文数量

截止到2003年10月(中国期刊网的文献截止到2003年8月),本研究共检索和筛选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论文25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66篇。从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量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近5年呈显著增长态势,而且显示出很强的后劲(表1)。

表1 近10年核心期刊发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论文情况一览表

表2 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主题(核心期刊论文)一览表

 少数民族体

少数民族

学校体育

全民健身

合计

 育的发展

 体育文化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篇数

73

67 30 18 188

 %

38.8 35.6 16 9.6100

注:(1)由于许多论文同时讨论几个主题,为便于分类,选择其主要论述主题加以归类。(2)总数超过166篇是因为对少数综合讨论两个主题的论文重复计数。

图1 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主题的变化曲线图

核心期刊论文占总论文数的66.4%,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论文的总体质量是较高的。刊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非体育类核心期刊达18种,计43篇,占核心期刊少数民族体育论文数的25.9%,说明该体育研究的影响已超越体育范围,也说明该研究得到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学科发展的机会和有利条件。

2.1.2 研究主题

本文把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论文的主题归为4大类进行统计分析,这些研究主题的划分并不是学科意义上研究领域的划分,只是对某些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的总结和提炼。“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主题包括发展模式探讨,现状展望、学科建设,西部建设、产业化道路与旅游开发,少数民族体育在当今面临的冲突与出路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主题包括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渊源、传承、演进,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价值、地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整理、介绍等;“学校体育”包括从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角度探讨少数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与课程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等;“全民健身”包括少数民族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资源、健身模式等的研究。

从文献分析(表2和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主题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主题。图1显示,近几年以“发展”为主题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占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影响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主题的关键因素。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文化形式的重新发现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民族风情的主要内容,其商业化潜力被普遍挖掘和利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促成了对少数民族体育宏观发展战略等研究的升温。

2.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仍是传统主题。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渊源、传承、演进,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价值、地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整理、介绍都是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传统领域,从表2和图1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者对该主题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方面的研究是少数民族体育学科的根基,理应得到不断的重视和加强。近年来,在该主题上的发展除民族、地域有所扩展之外,一个突出的进步是对少数民族体育价值和功能从笼统的讨论进入对某一方面价值的深入探讨,例如,《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王桂忠等,2003),《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休闲参与价值》(印春力,2003)等。

3.学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体育的关系被重新认识。在这类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少数民族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讨论。西南师大体育学院李嘉的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地区民族体育之教育传承体系研究》(2002)对西南少数民族体育的教育传承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学校教育尚未充分发挥其传承作用,但潜力巨大,其观点和研究结果值得注意。

表3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列前8位的院校统计一览表

4.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被普遍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是伴随我国体育改革、全民健身被提到与竞技体育等同的战略地位而成为研究热点的。少数民族体育是在民间土生土长的传统活动,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相协调的健身活动,因而是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资源。许多研究者从多方面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健身功能进行了讨论,对其健身模式和健身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2.1.3 研究队伍

研究显示,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方面,稳定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群体逐渐形成。随着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升温,一批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骨干和研究群体迅速成长起来。按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的排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排前8位的院校分别是:吉首大学、西北师大、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成都体院、西藏民族学院、新疆大学、广西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是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领跑者。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研究基础还是学术骨干力量和研究后劲来看,他们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他们发表了大量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少数民族体育方向的课题立项,其研究几乎涉及我国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所有方向,尤其是对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体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始系统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并且成绩显著的院校之一。2000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民族体育研究项目,对该校民族体育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校以西北民族体育研究见长;云南大学凭借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取得明显优势的有利条件,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央民族大学利用本校多民族多文化研究的优势,在少数民族体育与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的渊源与发展方面很有成就;西藏民族学院利用地域优势,在藏族传统体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2.1.4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依然是以文献研究为主,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也开始出现。实地研究和以问卷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作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研究方式这一层次上的直接体现,一直是社会研究的两种主要方式,也应该是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规范的实地研究不多,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

2.2 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立项资助情况

研究显示,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立项资助课题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具有导向、扶持作用。虽然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课题立项在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立项中的比例不大(表4和表5),但在所分析的核心期刊论文中,有12.7%的论文是属于基金资助的,而且,联系表6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立项的内容和表2、图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主题的变化,可以看出,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项目负责人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直接作用和其发表的论文对他人的选题所起的间接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扶持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人才方面,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基金的作用也十分显著。一批研究者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表4和表5显示,近年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对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支持力度在逐渐加大,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值得高兴的现象。

表4 历年国家社科基金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立项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表5 历年国家体育总局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立项情况一览表

 1994-1998年

1999年

2002年

2003年

合计

项目数 2  2 6 9

  19

占总立项%

1.1 4 6.3

  8.2

4.4

注:国家体育总局所公布的立项资料缺2000-2001的资料;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理论处。

表6 历年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少数民族体育立项研究主题情况 (单位:项)

注:国家体育总局所公布的立项资料缺2000-2001的资料;

资料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理论处。

2.3 体育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情况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体育科研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遗憾的是,根据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博士后论文文库”、“硕士论文文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到目前为止,博硕士群体选择少数民族体育作为学位论文的寥寥。在68篇博士论文中还没见到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涉及少数民族体育(并不完全是少数民族体育专题)的硕士学位论文也只见到12篇。尽管国家图书馆“硕士论文文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所收集的硕士学位论文并不全,但此间的状况已完全能够反映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课题没有被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足够重视的事实。不过,尚感欣慰的是,在屈指可数的硕士论文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佳作,例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谨的硕士论文“论藏区跳锅庄的社会功能”(2002)、西南师大李嘉的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地区民族体育之教育传承体系研究”、华南师大赵苏喆的“论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2002)等。

3 评价与思考

3.1 发展与进步

总体上看,我国近10年来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有如下几点发展和进步:

1.对传统的研究主题有所拓展,并能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研究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问题。例如,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对少数民族体育如何在全民健身之中贯彻实施的问题;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体育的价值与作用的问题。这些研究主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社会现实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配合,获得“应用性”的成果。这种“应用性”包括“工程式”的应用,如以“对策”和政策性建议为指向的研究,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和旅游开发及实施的研究;也包括“启蒙式”的研究,即通过一些研究使人们认识少数民族体育的价值、意义,使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社会关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对同一主题能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同一主题进行研究,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围绕同一主题从各方面展开研究的例子。例如,吉首大学对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的多角度研究;云南大学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等。对少数民族体育社会价值和功能的探讨,由过去笼统的讨论到深入某方面价值功能的探讨也是这种进步的表现。

3.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研究群体自成特色。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由过去的边缘化逐渐去边缘化以致成为研究热点,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研究力量,且研究者队伍不断扩大,力量不断加强。各研究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如前所述,在国内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领域,吉首大学处于领先地位。其突出特点在于,已形成相当稳定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一种团队力量。他们的研究几乎涉及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所有方向。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另一领军团队,多年来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科研成果颇丰。研究吉首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两校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科研的成果,基本上即可窥探我国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脉络。云南大学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后起之秀,他们凭借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取得明显优势的有利条件,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云南民族体育产业化研究的特色;中央民族大学形成了少数民族体育与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的渊源与发展的研究特色;西藏民族学院则形成了藏族传统体育研究特色。

4.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交叉点上的科学往往会有惊人的突破性进展,学科交叉提高创新能力。文献分析表明,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已打破体育行业的限制,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术领域。例如,由于少数民族体育本身的魅力,其所蕴涵的学术与人文的巨大意义以及当今的实用性,除了引起体育科学研究者的兴趣之外,还引起许多其它学科研究者的兴趣,使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加入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也有许多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论文被非体育类的核心期刊录用刊载(表1)。云南大学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研究方面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校管理学院研究者的参与;中央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方面以对少数民族体育与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的研究见长,也得益于该校艺术学院研究者的参与;广西师大体育学院关于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课题,吸收了该校旅游研究专家和民俗学研究专家的参与。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上多学科交叉融通,给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于提升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水平以至我国体育科学的研究水平都将很有意义。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努力创造合作的机会,使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2某些不足

在对近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论文剖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存在的某些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研究层次上,近年来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多为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开发研究,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比例似乎有些失衡(表2和图1)。众多的研究使人感觉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紧跟时代的脉搏。但理性的思考则不难发现,其中不乏急功近利之作,也不乏空谈。宏观的发展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应该以深入的实证研究作基础,否则便是空谈。一门学科的发展,依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深入实地、朴实严谨地工作。希望我国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能够学习我国社会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优秀学者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2.对当今少数民族体育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深。当今少数民族体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由于受现代体育和娱乐方式的强力冲击,少数民族民族体育一定程度上表现萎缩;学校体育中,虽然有鼓励开展区域性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政策,但在操作中仍是清一色的现代体育,甚至一些难以开展现代体育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未能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民族传统体育来开展;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除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意义外,并未促成以运动会为周期性高潮的群众性活动;地方政府为繁荣地方经济和文化而刻意组织的文体活动往往只是一种表层的人为造设,实际上与民间生活脱节,民族传统体育并未出现真正的繁荣和复兴[1]。

3.缺乏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置于社会及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的专门研究。当今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不断深化的改革,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涉及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利益分配、人员流动、文化冲突等方面的社会变迁,无不反映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当中。以少数民族体育仪式或活动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及文化变迁的背景进行调查分析,将能使我们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进入社会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主流研究领域,对学科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4.研究方法需要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领域有深度的研究不多,除了理论上的欠缺之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研究方法上的欠缺。要加深研究,需要通过调查实践,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宗教学等的基本方法都可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所用。把各学科的基本方法汇集、结合在一起,根据研究专题的具体情况,把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分析等各种方法都加以利用,兼收并蓄一切可用、有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少数民族体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几点思考

3.3.1 研究对象的划分

什么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该进行学理的探究,但对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对象的类别划分进行研讨,可能更有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例如,从少数民族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考虑划分为仪式化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和纯粹娱乐性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从功能性研究的角度,可考虑把娱乐性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划分为成人娱乐活动和儿童娱乐活动。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认为[2],对儿童游戏应当作专门研究,在他们的游戏中往往可以窥测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孩子们自发地创造了许多为成人不大理解的游戏,这正是民俗学应当认真探讨的课题。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张冀震的“西藏儿童游戏‘提格’及其文化内涵”[3]就是少数民族儿童体育游戏研究的一篇佳作;芦平生的“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群分类及其特征”[4]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3.3.2 历史与变迁维度的引入

应该扩大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视野。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理解少数民族体育,就必须关注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背景的中国社会的巨变过程。历史与变迁维度的引入,注重研究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变迁的动因、现状、过程和问题,不仅有助于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本身,而且可以藉此认识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动态过程。

3.3.3 关于研究单位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其它文化类型一样,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而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在现阶段明显地表现复兴和再造。如何深入地研究少数民族在具体的时空坐标中创造、传承与享用的民族体育文化,怎样去关注少数民族与其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就牵涉到基本的研究单位的问题。

“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在其发表的《乡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概念用来说明在较复杂的文明中,存在着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所谓大传统一般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贵族、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主流文化或者社会中的上层精英文化,而所谓的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5]。少数民族体育无疑属于“小传统”文化。对于“小传统”进行研究的单位是社区。著名学者吴文藻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他指出,“社区”最显著的场域特征是地域性,单位可大可小,小之如邻里、村落、市镇,大之如都会、国家、世界,这一切统统可称为社区[6]。在人类学看来,村落作为一个社区的研究是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的主要单位。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也应该将相关的体育活动置于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研究,而不是将许多属于不同生存空间的材料拼凑在一起,只研究体育活动而不研究进行活动创造与传承的人。民俗学博土刘晓春认为,“自然村落”是“小传统”的传承、创造和享用的基本社区[7-8]。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基本社区为何?也许不同的研究目的涉及的社区范围有所不同,这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和实践。

3.3.4 学习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我国的文化人类学界,传统社会资源与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民间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9]。研究者从仪式人手关注社会与文化变迁,在更广阔、更深厚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背景下探讨仪式与象征的问题。其研究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突破结构功能主义立场的局限,面对社会变迁的重大现实问题,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中描述与分析仪式的变化过程、仪式的角色与意义的改变,或通过仪式观察并呈现社会与文化的变异;二是超越乡土社会文化小传统的界限,关注民间文化与政治生活及国家权利的互动关系。这种研究的视野值得我们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中,尤其是仪式性质的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人类学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和近年来很受推崇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理论与表述方式,尤其值得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者学习和借鉴。关于“深描”,“解释人类学派”的创始人格尔兹的著作《文化的解释》[10]中专辟一章作了详细解释。“深描”的表述是力图获得对不同文化解释体系的“转译”与贯通,追求跨文化的理解。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深入,应该避免把视野局限于表面的描述与分析而力图做到“深描”。

少数民族体育属于民俗活动。然而,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者与我国民俗学界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没能充分利用国内民俗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高丙中教授关于民俗模式、民俗模式研究的概念体系[11],对于我们考察和了解少数民族体育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就很有意义。共同的概念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同时,与民俗学共同的概念体系也有利于我们与民俗学界的沟通与交流。

纵观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成果,可以感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春天已经来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已经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感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尚处于幼稚期,理论和方法都还很不成熟。然而,后发学科也有积极的一面,这就是,有许多学科成熟的理论、经验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加上少数民族体育本身的魅力吸引着许多相关学科的学者加入研究。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进取精神、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作风,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结合相关学科的方法,吸收国内外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把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少数民族体育学科一定会有大的突破和发展。

标签:;  ;  

近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分析_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