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川、深圳两地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及其互补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补性论文,经济合作论文,深圳论文,两地论文,比较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409(2001)02-0042-05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358.6万人。1999年,四川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711亿元,人均4340元;工业总产值4538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5.4%、41.9%、32.7%;进出口贸易额为2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69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达9721万美元。总体上看,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与深圳相比,则差距更大。
深圳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36.5亿元,人均35908元;工业总产值2025.7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1.2%、50.5%、48.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5%;进出口总额为504.34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37.2%),连续七年在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利用外资27.54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工业和以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除了要有效充分利用四川自身的优势之外,还必须加大四川的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强四川对内对外的经济、科技、人才合作,变四川的人才优势为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为经济优势。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西部大开发,四川要发展,加强四川与深圳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对将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四川、深圳两地的比较优势
(一)四川的比较优势
与深圳相比,四川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四川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优势尤其突出。(1)能源资源方面,四川的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年发电量4017亿千瓦时,三项指标均占全国的1/4,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容量仅1026万千瓦,不到总量的10%”。1999年,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2)矿产资源方面,四川和矿产资源不仅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征明显,地域组合好,而且共生伴生矿多,综合开发利用效益高。四川现已发现矿产13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为90多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9.52%。(3)旅游资源方面,四川是全国风景名胜最多的省份,现有66个主要风景名胜区,1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6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有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有现已向联合国申请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有代表巴蜀文化的三星堆文明;有世界上母系家庭形态保留最为典型的摩梭文化;有直至20世纪50年代尚存的、也是世界唯一的凉山彝族奴隶制文化;有直至20世纪50年代尚存的四川藏区封建领主制文化。(4)动植物资源方面,四川的植物种类占全国的30%以上,脊椎动物种类占全国的40%以上,四川有全国水生高等植物科、属、种的66.7%、55.0、41.7%,中药材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产量都名列全国前茅,已利用和已知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多达5500种以上。
2.区位优势
四川位于中国西部的腹心地带,人口约占西部12个省区市的2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西部12个省区市的23%。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与7个省区市接壤,是联系西南、西北的桥梁,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四川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利用外资总额、全社会存贷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居西部12个省区市之首,是西部的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以及西南地区的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如果说四川通过加强与深圳的合作,可以利用深圳的桥梁优势加强四川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那么,加强与四川的经济合作,则是深圳加强与西部地区合作,开发西部资源和市场的有效途径。因此,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
3.政策优势
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不仅有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有来自于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资金信贷政策、利用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外汇平衡政策和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改善西部人才结构的优惠政策。为发展四川经济,四川省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税收政策、用地政策、投资保障政策,以吸引境内、境外资金。
4.科技和人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不仅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学科门类配套齐全的各种专业科研机构,而且专业技术人员众多、层次较高、分布较为集中。1999年,全省有普通高等院校4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院校11所;有科研机构和情报文献机构996个,其中大专院校科研机构129个,大中型技术开发机构573个。初步建成了有相当规模、结构较为合理、多层次、多形式、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研体系。全省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9.38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204万人,拥有的院士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居全国第四。科技进步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0%。四川还拥有成都、绵阳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区不仅成为四川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而且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核技术、激光、机电一体化、中成药科技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相对的科技优势。
5.市场优势
四川全省现有总人口8358.6万人。199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77元,农民人均收入2697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85.19亿元,不仅有巨大的生活消费市场潜力,而且,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丰富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科技教育的振兴和人才的培养,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提供众多的投资机会,成为基础性项目、竞争性项目、公益性项目投资建设的良好场所。
6.产业优势
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时期的大型重工业项目重点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巨大发展,四川已积累起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基础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生产技术存量,成为我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省区。1999年全省工业实现总产值4538亿元。199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四川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及生物制品、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1999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48%,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深圳的比较优势
1.制度创新优势
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成功范例,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监督、服务体系;以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险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以间接调控为主、面向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2.金融市场和金融支持优势
从金融资产、资本的集中度或金融机构的密集度以及金融业务量的大小看,深圳已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资金集散中心和金融中心。1998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8.9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48.16亿元。现有国外金融机构100多家,其中,外资金额机构1999年为55家。深圳拥有全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和全国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1998年,外汇存贷款余额居全国第三,1997年,股票交易额占全国股票交易额的55%,1999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从而使深圳逐步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外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主体、品种齐全、运作有序、调控有力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资金供应比较充足的金融市场。与此同时,深圳还率先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投资管理体制,使企业逐步成为独立市场化的投资主体。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改革,为企业风险投资体制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人才、技术、产业优势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和移民城市,深圳不仅拥有一批熟练劳动力,同时还拥有一支年青化、高学历、开拓能力强、市场意识浓、懂得国际惯例、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家队伍、经济管理人才和科技大军。深圳是我国干部队伍最为年青化的城市,现已有75%以上的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万人。深圳作为技术“窗口”,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覆盖生物技术、新材料、激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199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5%。1999年1-7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出口集中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信息通信、广播视听产品、光学仪器等四个领域的出口总额占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6.25%。深圳已成为世界IT产业的一个加工基地,成为欧、美大公司高新技术产品配套生产的场所。为了拓宽企业的技术供给和人才供给来源,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与合作机制,深圳还与全国130多所大学、100多所科研院所和300多家军工企业进行科技、人才合作,以进一步发挥其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
4.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两地陆地边界27.5公里,水上交界109公里,往来的通道有9个,与香港和国际市场交往便利。深圳既是内地与香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也是我国的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与世界市场双向流动的通道。从经济联系上看,深圳与香港在经济、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联系密切。港商在深圳设立的“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达20000家左右。深圳外贸的80%以上是通过香港转口,港商在深圳的投资占外商在深圳投资总额的65%以上,深圳出口额的90%和进口额的75%以上都是通过香港进行的。深圳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作为四川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可以促进四川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深圳的“桥梁”作用,将四川的制造能力、科技力量、人才和劳动力优势与深圳的资金、信息、市场、管理优势相结合,将四川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形成两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5.交通优势
深圳是我国大陆仅有的几个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之一,交通运输优势十分突出。港口方面,深圳有蛇口、盐田、赤湾、妈湾四个深水港,是我国华南地区的枢纽港,1999年,深圳港口以298.6万标准箱的年吞吐量跃居全国第2、世界第11大集装箱港;航空方面,深圳机场的年客、货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铁路方面,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汇集深圳,使深圳成为内地与香港联系的“咽喉”和纽带;公路方面,深圳与广深、深汕、深惠、盐田港高速公路相连,通过高速公路与周边区域联成一片。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优势使深圳成为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年出入境旅客占全国的60%以上,年出入境车辆占全国的80%以上。
二、四川、深圳两地优势的互补性
1.四川的自然资源与深圳的加工工业互补
四川有丰富的水能、矿产、中药材、水果、石材等资源,深圳有发达的加工工业。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求特点看,四川和深圳的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彼此之间在工业原材料和消费品供求方面呈现显著差异。深圳加工工业发达,能源和工业原料不能满足生产所需,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主要靠从中西部大量购入或进口。对四川而言,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加工工业相对薄弱,对能源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明显低于深圳,加之四川加工工业的技术、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落后,对原材料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极大。四川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地区,按照比较成本原理,将四川的资源优势与深圳的加工工业优势相结合,不但可以将四川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2.产业结构互补
由于四川和深圳各自的技术基础、市场背景、资源条件、经济优势不同,因而两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有所不同。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信息、交通枢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水电、电子信息、机械冶金、旅游、医药化工和饮料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深圳作为我国南方的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和制造中心,产业发展重点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硬件制造、互联网站、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的研究和生产。两地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3.市场互补
四川由于人口众多,因此,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具有低成本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四川的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将上一个新台阶,收入的增加将使人口众多的四川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消费市场潜力。同时,四川丰富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科技教育的振兴和人才的培养,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提供众多的投资机会。深圳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有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资金相对丰裕、融资环境和融资条件相对宽松。两地不同的市场优势为开展彼此之间的市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科技、技术、和人才互补
四川在科技研究、拥有的科研机构和技术人才等方面实力雄厚,但一些基础研究成果尚未能转化为商业用途,而深圳在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方面占有优势,两地在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彼此相辅相成。加强两地的科技和人才合作不但有助于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高效发展,而且还可以节省和替代能源和原材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附加价值。
三、四川、深圳开展合作的基本思路
四川和深圳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劳动力成本、不同的资源禀赋状况、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以及不同的区位优势,为两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地经济技术合作应当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合作。因此,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两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
1.资源开发合作
两地可以有选择地合作开发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潜力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在四川建立原料和能源基地;另一方面,两地可利用四川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中药材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合作兴办加工企业,发挥深圳加工工业优势,提高四川资源和产品的市场化率。同时,深圳还可利用背靠香港和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优势,与香港合作开发四川的旅游资源。
2.产业技术合作
两地产业发展互补大于竞争,合作优于单干。对四川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深圳资本市场融资,并通过深圳与国外跨国公司、大财团合作,以推动自身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圳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利用深圳与香港的密切联系通过香港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四川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对深圳而言,则可利用四川的科技力量,开发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包括电子、通信技术等。这一方面可提高深圳自身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四川科技成果转化也会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提高两地出口产品竞争力。四川可与深圳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和产品,共同创办新企业,合作引进智力和技术,或委托科研技术力量强大的企业代为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选择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适当投入资金,加强管理,使之成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3.市场合作
深圳可利用四川的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一方面选择在当地投资高效农业和建筑材料、中药材生产,通过深港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方式,将资源产品化、将产品市场化;另一方面,深圳可利用其在资金、信息、市场推广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在四川组织货源,然后通过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货运中心的地位,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四川则可充分利用深圳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以弥补开发、建设资金的不足。
4.对外经贸合作
深圳的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高,与国际经贸联系密切,拥有一大批熟悉国际惯例、懂得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和具有良好管理经验的外向型人才。四川可以利用深圳外贸出口渠道多、口岸多、境外客商多、市场信息灵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四川产品出口,在时空上缩短四川与世界的距离。
5.科研、技术和人才交流与合作
深圳可以合作或独立的形式在四川建立科技中心、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区,四川则可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和深圳的企业集团合作,通过与深圳形成相关利益纽带来促进资源与技术的交流与互补。
由于四川合作的愿望和要求强于深圳,因此,开展四川、深圳两地合作,对四川而言,在坚持互惠互利、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两地合作,推进四川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政府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的运行机制;加快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四川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竞争能力,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
收稿日期:20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