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运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唐莉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运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合格率各项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属于常见代谢性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机体胰岛素分泌量较少,进而导致代谢异常,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下降[1]。在治疗中,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与治疗知识的缺乏,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效果不良等问题。因此治疗期间针对患者个人情况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4.9±5.2)岁;病程时长为3至15年,平均年龄为(8.4±3.1)年;其中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29例,冠心病者12例,肾病者22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6.3±6.7)岁;病程时长为4至17年,平均年龄为(8.7±4.3)年;其中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25例,冠心病者14例,肾病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个性化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护理

要综合分析患者性格、年龄、病情和社会支持等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后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针对性的心理安抚与调试。多与患者做积极沟通,监测患者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为下一步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1.2.2 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上,要积极的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规范合理用药,避免药物随意的增减、停用或者更换,让患者做好定期复诊检查,提升用药的针对合理状态(不通顺),良好发挥药物血糖控制作用。在用药方面,要积极向患者普及用药常识,包括用药方式、剂量、频次、不良反应情况等了解,提升患者用药的自我监护能力[2]。同时发放专业的健康手册,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有更多的认识,充分调动家属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弱,因此容易忘服或者错服药物,家属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辅佐用药的作用。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3]。当药物效果得到稳固后可以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多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咨询服务,加大家属对患者的关爱与辅助,提升患者家庭环境中的疾病应对能力。

1.2.3运动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的参与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控制体重,提高身体抵抗力和调整肺功能,此外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疾病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依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经济能力提供合适的活动方式建议与指导,例如散步、柔和性健康操、太极拳等。为防止发生低血糖风险,要避免患者在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后的效果高峰期时间运动,一般以餐后1h内运动为宜,时长为半小时,同时运动时最好携带糖果。

1.2.4血糖监护指导

日常要做好血糖监控以便了解药物效果和身体状态,以及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可以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购买家庭血糖检测设备,同时告知必要的血糖监测注意事项和方式,提升血糖监测的规范性,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来复诊,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对监测设备做一定矫正。

1.2.5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依据老年患者个人饮食情况做适度的饮食建议,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好替代性饮食指导,少食多餐,营养搭配合理,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依据血糖水平、体重等个人情况做对应的饮食方案调整,尽可能的详尽明确,提升患者可执行性。同时加大家属对患者饮食生活的指导与监护。

1.3评估观察[4]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主要集中在用药、运动、饮食和心理状态的合格率上,其中心理状态评估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以50分作为诊断标准,抑郁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血糖水平采用空腹与餐后2h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合格率对比【n(%)】

注:两组对比,D<0.05

在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合格率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情况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和生活管理来控制病情,并且由于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无法有效治愈,同时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在治疗上缺乏良好依从性,进而无法保证治疗效果[5]因此除了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可以进行定期健康宣教来提升患者在不同季节、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疾病控制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提升自身治疗的专业性。同时针对个体情况做对应的心理调适方式,电话随访、面对面交流、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跟踪进行。注意在沟通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与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韩爱清.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9:118-119

[2]李锡红.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9:59-60.

[3]耿默.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234-235

[4]王天芳.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7(2):166-166

[5]林芳.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36(1)142-144

论文作者:唐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运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唐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