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与文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发展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正在大踏步迈向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它将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将取代工业经济和工业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将产生巨大的变革。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空前的。
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是信息通讯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大飞跃;而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则是由印刷机所导致的,也就是由机械技术应用于信息通讯领域而形成的。它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孕育并促进了尔后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西方进入了发达的工业社会。而今,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而发生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将远比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影响要巨大而深远得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拉里·斯马尔认为:“这是自从古腾堡以来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这种相互连结的网络基本上是时空的破坏者,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这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都坐在一间屋里,这对科研方式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当然,受它冲击的远不止科研方式,而是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
本文仅就信息高速公路将对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
为了阐明信息高速公路可能造成的文化影响,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进步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印刷术尤其是印刷机的发明导致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11世纪,中国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并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欧洲,对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因印刷机的发明而导致的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欧洲文艺革命的先导,孕育并促成了尔后的科学革命,铺设了西方文明之路。
公元1450年,德国金匠古腾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刷书籍。在此之前,书籍是手抄的,既昂贵又费时且很稀少,一般人无法得到,只有富人、王公贵族和大学才能拥有。那时全球只有一、两座真正像样的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但珍藏的都是手抄本。手抄书籍中错误甚多,许多错误以讹传讹,后人难以辨别。那个时代的人,由于缺少文字交流,生活很少变化。大多数人只知道他们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东西。正如一位作家所指出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经历都是亲身的:视野太窄,社会太内向。外部世界存在的东西仅仅是一些道听途说而已”[1]。古腾堡的发明,改变了这种落后闭塞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书籍就是有了一种简便的通信工具,而且它使人们从面对面谈话这种同步通信改变为异步通信,从而大大促进了人们的交往,正因为这种通信方式的变革,使“学术的基础得以扩大,教育团体大量增加。学者的观点和发现可以迅速地为别的学者所知。学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孤立地活动,开始合作进行工作。未知的领域就可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一致行动而突破。科学家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肩并肩地进行战斗。印刷术并没有立即带来科学革命。还得等待一百年,但它必然导致这场革命。反过来看,如果没有印刷术,这场科学革命也许是不可能的。”[2]
马克思对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3]
印刷术的一个直接的巨大贡献就是它导致了宗教改革,促进了文艺复兴。古腾堡用他的印刷机首先印刷出版了三百本“古腾堡圣经”。这些圣经可供教徒直接阅读和研究,从而发现以往教主们把持圣经并进行任意解释中的问题,开展对教会的批判,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印刷术变为新教的工具”了。
新的信息技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了宗教改革,促进了文艺复兴。罗素说:“随着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扩展了新思想的传播范围,结果有助于去挖传统权威的墙脚。因为用方言翻译出来的《圣经》印刷成书,很容易到手,教会不能再用花言巧语来继续维持它在信仰方面事务的监护人身份。至于一般学术,也出于同样原因的促动而回到现世主义。印刷术不仅给批评旧秩序的新政治理论提供了传播工具,而且还使人文主义学者们得以重新出版古代人的著作,随之促进了经典原著的广泛研究,有助于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4]
印刷文字大大促进了人们的交往,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也打破了少数人垄断知识的格局。人们的视界开阔了,交流方便了。通过教育,大量人才成长了。其时,人们的创造力不断爆发出来。他们起来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文化,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也便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世界。
如果说,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导致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这场新的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跃进到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和知识将代替金钱和权力而成为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基本资源。社会范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知识价值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这种社会新格局的出现是由新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造成的,它肇始于计算机应用于通信领域。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期这段时间内,通信领域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领域仍沿用印刷术的成果,用纸张印刷,由物质运输设备传送;另一个领域则是通过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技术发明——电话、电报、无线电、电视、编码的图像和声音信息,等等[5]。20世纪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逐渐成为通信网络中的转换装置,电子通信设施成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固有要素,数据处理与通信之间的差别已不复存在。这就形成了通信的新模式,哈佛大学教授欧廷格(Anthony Oettinger)称之为“计算机通信”(Compunication)的新模式。
随着第二个领域通信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个领域用印刷在纸张上的通信日益减弱,以致到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将进入无纸通信的时代。这意味着用电子信号代替写在纸上的记录进行通信,它更便利于人们快速地贮存、共享和复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丰富的电子文件能做到纸张所难以做到的事情。信息高速公路所具备的强大数据库技术允许人们使用交互探索的方法给文件建立索引并进行检索,它们的传播变得极其简单和便宜。印刷机教会我们用文字交往,而信息高速公路则允许我们利用电子和光电子使通信更快速、更方便,范围更加宽广,真正实现超越时空限制的交往。过去传递一个信息需要花费几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几乎可以瞬时完成。时间被大大缩短了,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三A”革命正在加速;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办公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人们从大量繁琐的、沉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通过周到而多样的电子服务方式,支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场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和产业中的文化革命。
中国电子专家罗沛霖院士特别强调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文化蕴涵。他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所导致的信息革命,实质就是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文化领域以电子技术为立足点的新产业革命将形成一个先进的文化信息技术系统[6]。一般地说,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及它所影响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出现,总会导致新的文化要素的产生。物质产品乃至生产过程中的文化蕴涵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由量到质再到艺术这样一个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发展过程。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的出现,将大大推进这一趋势。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要素中许多都是文化产业的产品,如交互式电视、多媒体、光盘、摄像机,乃至电子图书馆等等。它们是熔物质产品与文化(或精神)消费品为一炉的。而且,在这场空前的产业革命中,文化产业的革命占有巨大的分量,是信息产业革命深层次的内核。当这个系统实现时,它能按照人类的习惯,提供各个感官所能接受的多种属性的信息,如通过磁带、磁盘、光盘等信息存储体,通过电话、电传、电视等信息传输设备,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等信息加工装置,向人类提供声、图、文集成一体的并能进行动态交互作用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人类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方式下,都可以通过从巨型到便携的综合视听终端(多媒体)获得满意的服务。例如远程教育:这种教育将代替相当部分的正规学校教育,学生可任选课程,由最优秀的教师讲课和解疑;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会见亲友、研讨交流,其逼真度、色彩分辨率和实时性都远比现在的可视电话好得多;电子印刷出版和发行:实现手稿、声音的自动识别输入和计算机翻译及辅助翻译;以及远距医疗、远距购物等等。总之,前景广阔的电子文化信息系统将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类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信息高速公路将给文化领域带来哪些基本变化呢?
1.信息高速公路是用来生产、处理、传输信息的,而有序的信息就是知识。怎样使信息变成知识,并充分理解其意义及有效使用,这要靠人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人把信息社会称为“知识社会”[7],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造成管理革命。而“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8]。在网络和多媒体上,智慧的创造更是一个大综合,需要综合利用科学、审美技术和艺术鉴赏力。“虽然网络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共享信息与关系,它还可以由单纯的转移变成创造与交换知识。由于网中每个人都接触到新的信息,因此他们可以进行综合,然后得到其它新的观念”[9]。
2.文化生活大大丰富。人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国内有人译成灵境技术)使人如身临其境,它为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运用虚拟实在技术,人们可以做航空航天的模拟试验,医学院学生可以练习做人体解剖试验,化学系的学生可以钻到分子的空间里将几个原子连接起来,……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实在技术将丰富的想像力变成现实。迪斯尼乐园和环球电影公司成功地制作的“体内大战”、“星际旅行”和“回到未来”等使人身临其境的节目,都是虚拟实在技术的成就,展示出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广阔天地和灿烂前景。
3.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数字化的光缆通信使艺术产品以光速传播。许多外国人赞美中国的古典诗词,认为“短短几十个单词不仅能表达一个复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和环境,还无比深刻地抒发了人的感情,这真是一种奇妙的艺术”。他们问:“为什么不把它介绍到全世界去呢?”[10]这是因为交往和理解有困难。但不久的将来,当汉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网以后,我们相信,这种“奇妙的艺术”将会赢得不同民族的人,并将成为世界性财富。因为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人们能把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使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从而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
4.信息高速公路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进智能的倍增。在Internet和其它网络中已形成了一个与物理空间不同的信息交流空间,被称为“电脑空间”(Cyberspace)[11]。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进行跨国界跨民族间的交往,从而在情感上相互参与而加深;在社会层次上促进了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毕竟大家都是地球村的居民!
所有这些预示出高技术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如罗沛霖院士所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标志不只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简单增长,而且也是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后者更集中地体现人类的进步。因为文化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中的一个永恒目标。在物质需求、衣食住行等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消费倾向必然出现重点向文化的转移。现在人们分配给文化、教育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已比前大大增多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将不断增多。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文化工具的生产与运作也必将占有社会劳动中日益增多的份额,最终将有可能占据产业的绝大部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消费已占消费总额的25%以上,而且还将不断增长。消费重点从物质向文化的转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化。可以肯定地说,这场文化领域产业革命的展开,不仅将牵引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并且必将大大有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它也有二重性,即它不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利用网络犯罪,制造虚伪信息、色情信息腐蚀人们等。这种负面影响亦需要我们充分估计,予以正确的引导并加强适当的管理。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地参与,使之为人类造福。
二、促进全球文明 保护民族文化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电子图书馆、电子出版物、远程教育等手段和工具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迅速扩大。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统一性和共通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全球网络的互联有可能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和忽视。如果这些国家不采用高技术手段保护和宣传本国的文化艺术,那么就要在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有些民族语言和文化甚至有可能消失。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艰巨任务。
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由于信息在全球传播,西方文化在许多国家获得立足之地。50年后,可能会形成全球性的单一文化,世界市场可能会流行相同的产品、相同的音乐、相同的娱乐节目和相同的时装,其他一些非西方文化和哲学将会消失。
另一种看法是,各种文化在全球复兴,每个部落都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根。正如我们今天努力保存生物多样性一样,有一天我们也会努力保存文化多样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文化多样性也许会变得比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重要。本民族及其价值观对人们来说意义最为重大,人们将不会在意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好”还是“更糟”,重要的将是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特性。
代表前一种看法的,例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观的共享。”[12]“当人们更多地注意全球问题或全球文化,而减少对传统的、地区性问题或文化的关心时,也许有些文化就会感到面临着威胁。”[13]《信息高速公路透视》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沙利文—特雷诺也认为:“我们在将来肯定会实现一种同一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单一的世界性的知识之上。……两种文化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偏见和长期对立可以通过对相互差异的了解而得到解决。通过一种中立的文化媒介,我们能清楚、简单地与其他人沟通,我们能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动机。这样的话,整个世界将能向和平共处迈进一大步”[14]。
上述说法中有许多含糊之处。其中有两点,我们需要在这里指出。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交往已扩大到全球范围,形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把世界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当然也包括碰撞。它正在为人类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走向团结,文化走向融合,从而为避免或减少彼此间的对立和冲突提供现实基础。
但是,各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全是由于彼此隔绝造成的,它们之间有利益的冲突,有语言、信仰、价值观念等等的差异。而这种冲突和差异,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之中才能了解,才有可能寻求逐渐消除的解决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只是表明全球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它本身并不意味着冲突的解决。要使可能成为现实,还要走漫长的路。
第二,就文化本身而言,有一个形式和内容问题。就形式来说,全球可以用电子出版物取代原来的印刷书刊,光盘在全世界可以通用;但从内容上说,问题就复杂得多了。许多人原以为自然科学的定律、理论和事实是全人类普遍适用的,但科学哲学的新近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科学也是受文化传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影响的,社会科学的理论就更不用说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开出的奇葩么!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否定文化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关于这一点,在有些同志的作品中已作了详细的论述[15],我们就不再在此展开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和谐统一决不意味着无矛盾的统一,决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同一。
实际上,上述所谓全球单一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所倡导的文化。这种格局是历史造成的。如目前称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60年代诞生于美国,使用的自然是英语,加上长期以来英语一直在科技界和工商界,甚至文化娱乐业中据主导地位,再加上美国少数人还有独霸世界的欲望,所以,这种状况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美国大力倡导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决不仅仅是为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宁可停了‘星球大战计划’而重点来搞信息高速公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信息不同于工业化产品,信息高速公路流通的大量信息,必然地会带有明显的政治和文化色彩”[16]。当美国老板在莫斯科开设第一家麦当劳店时宣称,“我们正在使俄国人麦当劳化”,美国人的“文化渗透”意图已于此昭然若揭了。国外早已有人把麦当劳、迪斯尼、好莱坞作为美国生活方式和文化侵略的先锋。
我们这里引录一个题为《卫星电视对印度社会形成冲击》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我有一双蓝色眼睛/我应该怎样做/我有一张红色嘴唇/我应该怎样做/性感,性感/人们都说我性感”。 这便是当今印度最“火”的一首电影歌曲。……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东方国家,在开放经济的同时,欲保持原有的传统和社会道德观念。在这个男女忌讳公开触摸对方的社会里,现在连学前儿童在家里都哼着“性感,性感”的歌曲。这只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猛烈碰撞的最新插曲。新德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库马里说:“我们的社会正进入一个大规模的转型阶段,事情变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
最大的冲击波来自卫星电视。三年前,香港卫视首先将西方的MTV传入印度。MTV的最大影响是它把西方音乐和价值观传到新德里和孟买等大城市以后,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小城镇。……新德里一家报纸的专栏作家最近撰文将西方的MTV比喻为“蚕食我们传统价值的白蚁”。
到1991年,印度仅有国家电视台印度电视台控制的两个频道,随着推进经济改革,印度如今已有12个频道,节目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全国共有4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并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美国电视网络南亚办公室主任拉伊说:“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印度不久便可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自由市场。”
香港一些传媒学者对卫星电视在印度引起文化冲击作如是观:跨国界的卫星电视是一个文化实体,印度本土文化是另一个文化实体,当两个不同的文化实体接触时引起文化震荡是不可避免的。卫星广播电视导致一个国家丧失本土文化自然是负面的影响,但就其正面影响而言,则可开阔一个国家的人民的世界视野和包容度[17]。
欧洲国家也同样担心自己的民族文化会淹没在美国的信息产品之中。法国和加拿大曾多次表示要防止美国文化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占领它们的国内市场。法国一直非常关注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中的多元文化原则。法国总理希拉克提出:“要确保莫里哀和卡缪的语言不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漏掉。”法国文化部提出,如果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缺乏适当的规范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国家文化的丧失和对所有用户而言不平等的入网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规范,培养和保护各地区的文化语言差异。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积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以抵制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袭。前总理李光耀强调,新加坡意识到了将来它不得不通过审查制度以外的其它方式来继续维护一种牺牲了某些西方式自由但换取了强烈集体感的文化。新加坡政府一方面积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努力实现“智慧岛计划”,对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做贡献;另一方面,珍重自己独立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传统的文化,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我们相信,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后,各民族的文化都应有权得到发展,共同为人类文化繁荣做贡献。为了保护各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环境,使它们在相互竞争、相互推动下共同发展。我们的口号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而不是“多个世界,一种声音”。
三、抓住机遇 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保护民族文化,不是像对待一件古代文物那样把它与周围世界隔绝开来。相反,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它需要在与外部环境、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中得到锤炼、得到发展,亦即在发展中生存,在发展中繁荣。
当今世界正大踏步迈向信息时代。这种势头已不可逆转,中国别无选择。她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等都将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洪流而滚滚向前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她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辉煌的贡献。今天,在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中,她同样面临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突、竞争。这种冲突、竞争不仅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且很多方面是以文化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从现实的冲突到真正的和谐相处还有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优点和特点,而且可以说,所谓“东亚文化”,其核心乃是中华传统文化。正像一位新加坡的学者所说,“……面对世上其他地区的挑战,新加坡希望能依靠中国,以使自己成为一个重量级选手。”[18]
这里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从历史上说,并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她在逻辑上也与之无直接的连续性,那么,她对人类当代文明和未来文明进步能否做出新的贡献呢?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概述如下:
1.一个民族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调节自身(或重组、或顺应),以适应文化领域内的生存竞争规律。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不绝,除了各种其他原因以外,这种文化本身具有自组织能力,即生命力和凝聚力,不能不说是一个基本原因。一些海外华人不惜出巨资来广东、福建等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也可以说是这种文化的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2.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所凝聚的基本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等,可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我曾在哈佛大学博物馆、波士顿市立博物馆中看到中国古代画卷和绘画作品受到不同肤色的人啧啧赞赏的情景,它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也倍增了对祖国的恋情。李鹏程说得很对,他说:“在今天,几种通行于世界各民族之间进行交往的语言,已经越来越超出它源出的那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越来越具有了更多的国际文化内容;原来只属于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财富,或者在如今的经济交往的普遍程序中已经成为其他民族的日用,或者早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19]这里我们所期盼的是,能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目前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有更多更引人入胜的中国文化信息出现,为中华民族争得更多世界性的荣誉。
3.如同解释学家所说,人们对一些古老的或外来的文化或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语境”或文化背景出发去解读它们。这些被解读的文本,由于读者的参与而被理解和解释,由此生成新的意义或启发性,可以说,它们也就由此而获得新生命。例如,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近代科学之产生,毕达哥拉斯哲学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对现代物理学之发展(汤川秀澍、普里高津等人的工作)所具有的贡献。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生成新的意义或启发性”也许背离这些思想、文化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条件,甚至它们的功能、目的和文本的“本来意义”,但正是由于它们而激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取得了世界性的卓越成就。这些古老思想和文化功不可没。
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成果主要地是被“资本主义式地应用”的,以科技为核心的近现代西方理性也是片面发展的。这种片面性尤其表现为过分崇尚工具理性,对物质占有和享受的无止境追求,以及把自然作为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这不是说“科学理性”或“科学文化”错了,而是说,人类理性中科学部分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人文部分,以致使二者失去平衡,由此造成西方社会中的各种现代病症。于是,一些西方的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东方,试图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中寻找到导引人们走出当代“人类困境”的启发性思想。当然,我们对这一趋向需有清醒认识。首先,这一“转向”,并不意味着“科学文化”失败了,需要用古老的中华文化取代它。而是说,它可以作为一种制衡剂(或可说是“解毒剂”)而发挥作用。进而,在这两种文化的碰撞、相互作用和交融中,有可能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前景。其二,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放到当代世界性交往和文化发展的坐标中来估量其地位和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树立民族的自信心、自尊性。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全人类文化中的辉煌的一部分。其三,我们不可以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来谈论这个问题。我们是在对西方理性之片面性予以补充,以致在碰撞融合中产生新的文化方向这一角度来谈论其意义的。因而,这只意味着开放、宽容而不可再投入到封闭的、愚昧落后的环境中。因为单有中华传统文化是不可能造就出现代文明的。在当前,我们着重需要的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吸收建设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西方文明的成果,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其整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对所在群体或社区的义务和责任感、归属感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今天由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造成的网络文化或“电脑空间”文化,把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每个人都是地球村中的一个居民,都应当建立起整体意识和群体意识,通过网络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一个秩序井然的网络社会,每个人都应对其负责,并受其规范所约束。
第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修身养性、道德自律。信息时代是科技高度发达、人类能力充分发展的时代,它需要人们理性地运用这种能力,更要求人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全球网络或电脑空间是一个交流知识的场所,这种交流要求人们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自觉地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现在有些犯罪分子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去窃取和操纵一些重要数据,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对全球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他们有高超的技术,同时促使他们犯罪的诱惑力又很大,常规办法难以制止他们的犯罪活动,以致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制止犯罪唯一真正有帮助的力量是个人的良心和个人的价值准则。由此可见,在法制、规范之外,强化道德观念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应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并且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起推动作用。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有两件事是必须赶快做的:
第一,我们必须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地用自己开发的文化信息资源去逐步占领国内阵地并向国际扩展,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信息资源送上国际网络,以吸引更多的人产生对东方文化的兴趣。
第二,要尽快突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努力解决中文的文字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突破,对全球汉字文化圈20多亿人口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世界上1/3的人进入全球信息网络,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全球各个角落都被信息高速公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又互相竞争,就会使国际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人类也将由此萌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在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发明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并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展示中华民族智慧的空间正在以光的速度展开,高扬中华传统文化造福于人类的又一次新机会已经到来。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朱葆伟副研究员作过多次讨论,得到他的许多启发帮助,特此致谢。
注释:
[1]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2]I·阿西摩夫:《古腾堡》,载《古今科技名人辞典》,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3]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7页。
[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223页。
[5]丹尼尔·贝尔:《信息社会》,载汤姆·福雷斯特编《微电子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6]罗沛霖:《文化消费产业革命与信息高速公路》,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4期。
[7]Peter F.Drucker,The Rise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Wilson Quarterly,Vol.17,P.52,1993.
[8]厉以宁:《我看英特尔》序,三联书店1995年版。
[9]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0页。
[10]吴季松:《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页。
[11] Cyberspace也有译为“在线空间”、“赛伯空间”、“信息空间”等,似都不甚确切,此处暂采用此译名。
[12][13]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7、326页。
[14]迈克尔·沙利文—特雷诺:《信息高速公路透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15]参见陈筠泉、刘奔主编《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页。
[16]徐如镜:《发展信息产业事关国家命运》,载《信息论坛》论文集(一),计算机世界报社1995年版,第230页。
[17]门文:“卫星电视对印度社会形成冲击”,载《新闻与传播革命》1994年第4期。
[18]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等1996年版,第49-50页。
[19]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