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洁

陈洁(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 212400)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1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早产儿60 例,随机将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俯卧组,对照组为仰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情况、呼吸和心率变化的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消化不良、呼吸暂停以及心率过缓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心率和呼吸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俯卧位开展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值得广泛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早产儿;俯卧位;呼吸功能;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98-02

我院主要采用俯卧位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医院于2011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1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早产儿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早产儿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胎龄为32 周至35 周,平均时间为(33.94±0.43)周。对照组30 早产儿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胎龄为33 周至36 周,平均时间为(34.08±0.67)周。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早产儿为俯卧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 2.1 分娩前准备(1)因为产妇还没有达到孕龄期,所以早产儿的心肺等各项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来说相对较差。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严密监察早产儿心肺功能发育情况,一般可取地塞米松行静滴方式,辅助早产儿心肺成熟。(2) 提前准备好保暖箱,并将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到适合温度。

1.2. 2.2 分娩时准备早产儿娩出后,应尽早将早产儿放入保暖箱内,并使早产儿姿势呈俯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可以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使早产儿能够正常呼吸。如果早产儿呼吸道里面存在分泌物,应当尽早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观察指标,观察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状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情况,两组早产儿消化不良、呼吸暂停以及心率过缓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孕龄为< 37 的产妇分娩的早产儿,因为心肺功能发育不成熟、体重较轻、适应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早产儿的存活率较低。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早产儿的病死率高达21%。所以必须加强对早产儿护理干预。国外相关研究表明[2],采用俯卧位能够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体位护理是早期护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早产儿的体位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传统的体位护理以仰卧位为主,但是该体位很难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进行清理,清理时动作应当轻柔,避免造成暴力损伤呼吸道。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每2 小时1 次的频率给早产儿更换体位。

1.2. 2.3 严密监察生命体征鉴于早产儿的心肺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当严密监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观察其呼吸状况,若早产儿出现呼吸停止状况的时候,应当及时轻拍早产儿的背部,改善早产儿的呼吸不畅症状,还可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纯氧吸入。增强早产儿的营养。进行喂养前,应先观察早产儿胃肠系统的发育情况候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喂养,加强早产儿饮食后观察,了解早产儿的消化情况,以此来避免出现残奶量过多的的现象。

1.2.2 对照组对照组为仰卧组,将早产儿放入保暖箱时,并使早产儿姿势成仰卧位,同时按照每2 小时1 次的频率帮助早产儿更换体位,其他护理方法同于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1)观察护理后早产儿的呼吸情况指标变化情况;(2)记录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并行X2 检验和t 检验,P < 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能够提高生存几率。目前,很多文献均表明[3],早产儿的心肺功能发育不成熟,采用俯卧位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早产儿肋弓内陷程度,可减少对肺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加大早产儿的肺容量,可以有效避免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薛辛东等学者[4] 采用肺功能监测仪观察体位不同的早产儿呼吸状况后发现俯卧位发生呼吸暂停的几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采用俯卧位对早产儿进行体位干预,能够促使其消化,对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研究结果从侧面证明了该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俯卧位对早产儿进行体位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早产儿正常呼吸,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生存几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 李神美.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D]. 广西医科大学,2011.[2] 吴芸, 杨春凤. 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02):146-147.[3] 杨春凤. 体位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研究,2010(08):664-665.[4] 朱慧娟. 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 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1(03):1026.[5] 刘志芳.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18-2019.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俯卧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