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苏笑悦[1](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廉志强[2](2020)在《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文中认为基于田野考察,本文针对一所中部地区高中图书馆以叙事探究为方法进行了个案研究,最终讨论了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田野资料被分成了3个部分。首先,在2017-2019年,本文发现该校图书馆在学校中呈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向,并面对着关于与学校课堂教育之间关系的广泛困惑。经过探究,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由历史延续而来的长期存在的、关于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远困惑。第二部分,本文发现在20世纪初,该校图书馆也存在与学校教育过程相互融洽的良性发展时期,并随之追溯了在中外历史上学校图书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似关系的案例,证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非宿命式的相互排斥,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对该校图书馆过去数十年内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可以见出图书馆的变迁是对学校教育形态变迁的回应。结合相关史实,本文提出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由教与学的矛盾关系而决定的,学校图书馆由于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强调而与以教师教学为重心的传统分科教育构成矛盾,学校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它所在的教育环境如何认识和实践教和学的矛盾性。本文结论称,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了生存困难,其背后隐藏着智识上关于学校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处境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价值的衰落;自夸美纽斯开始的现代课堂教学是现代性的表征,因而具有社会本质上的主导性,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被隐喻为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尹博[3](2020)在《面向未来的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 ——以合肥六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合肥六中新校区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着力于研究面向未来的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策略。首先,依据《中国未来学习白皮书》为纲领,从未来教育理念,未来学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和学生的行为模式等方面,梳理出其对于未来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其次,以影响因素为问题导向,在未来中学图书馆设计理念方面,结合课程资源理论、“一站式服务”理论、沉浸式学习理论和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提出了课程式、一站式、沉浸式设计理念。以设计理念为出发点,提出图书馆建筑设计策略:第一,总体布局主要分为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两种,其中集中式布局主要方式有组团布局、串联布局和综合体式布局,分散式布局主要方式有与教学空间的复合和与生活空间的复合。第二,在功能空间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和问卷调查,对图书馆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功能空间类型设计策略,包括有主入口空间、阅览空间、藏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教室空间等。第三,在环境设计方面,主要包括有室内外融合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两个方面。最后,将未来中学图书馆设计策略尝试运用到“合肥六中新校区图书馆建设项目”中进行验证分析,论述该设计策略能够较好的符合未来中学图书馆建设需要,为今后的中学图书馆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徐丹[4](2018)在《中学校园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文中认为根据对我国中学图书馆使用现状和资料的研究,反映出一系列图书馆建设不平衡、使用率低、图书馆空间浪费以及使用矛盾等问题,尽管国家下发政策大力发展我国中学图书馆建设,但由于其覆盖范围不广以及中学生面对应试教育压力等现状情况导致种种发展问题。尽管目前我国有些城市中学校园图书馆设施建设完善,但由于其空间组织、功能布局、规划选址等不到位,致使图书馆空间使用率并不高,存在空间浪费的问题;此外有些经济落后、偏远城市的中学校园图书馆由于校方的不重视,建设时一是为了满足规范要求,二是为了应付检查、评估等“面子”原因,这就导致图书馆存在建设功能不全面,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有些学校甚至都不能满足学生基本阅览需求,其存在形同虚设。然而,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学校园中的图书馆空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学校图书馆是校园内不可缺少的建筑,也是素质教育中必备的“学习中心”,因此如何在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空间对中学校园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在对学校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内外图书馆建设发展及空间构成演变历程,基于现有的中学图书馆建设现行规范及标准和对利用率低的中学校园图书馆空间实例调研分析,提出了中学校园图书馆空间的复合化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梳理了优秀中学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的实例研究,并对其空间构成、功能布局、规模布局做了重点分析。整个研究过程中,基于对国内外教育发展以及图书馆建设的理论知识和资料的整理、搜集,结合现场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学图书馆现状研究分析,采用对场地进行数据测量、和师生交流使用现状以及问卷调查反馈等研究方法,总结和对比了不同案例的现状情况,进而为中学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最后结合前期理论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基于对当下中学校园图书馆读者行为模式的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学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通过对复合化设计策略的提出,希望在今后能够对已建设的中学图书馆提供改造策略和方法,对未建成的中学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建设策略。此外,也希望对未来中学图书空间更深入的研究做理论基础,也能为今后在该方面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杜厚英[5](2017)在《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在中学图书馆开展的几种方法》文中提出开展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图书馆又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值得中学图书馆从业人员深入地研究。中学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是进行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中学图书馆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读书活动并使其服务于素质教育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中学素质教育概述1.1素质教育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王婷婷[6](2017)在《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教育的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学图书馆俨然已经成为重要的阵地之一。中学图书馆是广大青少年获取知识、学习各种文化技能的重要教育阵地。其建设发展程度的高低将会极大地影响广大中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使得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笔者首先简要地介绍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建设现状;接着,从馆藏资源建设情况、馆舍条件情况、经费投入情况、馆员队伍情况、信息服务情况等五个方面对其整体发展水平开展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优秀中学图书馆案例的基础之上,总结归纳可供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分别是:加强领导的主导作用;提供法律的有力保障;加强图书馆硬件软件资源的建设;深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的服务;注重馆员队伍的建设等共六个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甚至是其他区域中学图书馆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价值,促进图书馆学界对于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实现推动中学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目的。
陈卫姿[7](2015)在《浅谈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讲述中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阐述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作用,深刻认识图书馆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田梅[8](2015)在《中学图书馆管理与素质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图书馆是中学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场所。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所以加强我国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中学图书馆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剖析现阶段我国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乔晓宏[9](2014)在《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研究 ——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中等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就成为必然选择。近些年,中学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学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高。怎样做才能使图书馆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离不开的场所呢?这需要以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图书馆不仅有资源优势,还有空间优势、多样性优势。图书馆不仅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还提供文化熏陶、娱乐空间、社交场所,甚至是实现读者创意的实验室。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的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中选择“作为第三空间的中学图书馆”这一研究起点,通过中学图书馆情况的宏观调研,选择样本学校进行实证研究及分析,总结出中学图书馆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论文阐述了构建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的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要满足丰富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平等性这四个前提条件,要以平台的三大特性来维持运行,即吸引用户利用、培养并洞悉用户需求、促进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互动,最后还给出了三条实施要点,包括馆员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物理空间与虚拟平台的改造建议、上级部门的鼎力配合。
李云[10](2013)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改进中学图书馆工作》文中指出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素质教育下如何改进中学图书馆工作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改进中学图书馆工作,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服务。
二、中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
1.2 研究边界 |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
1.2.5 时间语境:当代 |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
1.3 研究内容 |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
1.4 研究综述 |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
1.4.4 总体研究评述 |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
1.5.3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 |
1.6.1 跨学科研究 |
1.6.2 比较研究 |
1.6.3 类型学研究 |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
1.6.5 文献研究 |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
1.7 研究框架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
北美洲 |
2.1 美国 |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
欧洲 |
2.2 芬兰 |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
2.3 英国 |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
2.4 法国 |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
2.5 德国 |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
大洋洲 |
2.6 澳大利亚 |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
亚洲 |
2.7 日本 |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
2.8 韩国 |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
2.9 新加坡 |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
2.11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
3.5.2 深圳荔湾小学 |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
4.2.1 影响因素纳入 |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
4.3.1 行政班制教学 |
4.3.2 包班制教学 |
4.3.3 走班制教学 |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
4.3.5 研究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
5.2.1 “做中学”理论 |
5.2.2 建构主义理论 |
5.2.3 问题求解理论 |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5.2.5 学校城市理论 |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
5.6 本章小结 |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6.1.1 教学空间集 |
6.1.2 组成要素 |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
6.4.1 串联组合 |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
7.1.1 教学中心 |
7.1.2 技术路线 |
7.2 设计原则 |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
7.18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
8.1.1 概念与分类 |
8.1.2 技术路线 |
8.2 设计原则 |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
8.3 室内开放空间 |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
8.4 校园景观 |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背景和意义 |
三、重要概念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方案 |
六、研究参与者介绍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国内相关文献 |
(一)图书馆建设、业务问题 |
(二)课程支持与图书馆课程建设 |
(三)语文学习与阅读素养 |
(四)学校图书馆与学业水平 |
(五)对文献的评论 |
二、国外相关文献 |
(一)国际规范文件 |
(二)相关研究成果 |
(三)对文献的评论 |
第三章 走近:H市一中图书馆(2017-2019) |
一、现实:跌落的图书馆理念 |
(一)图书馆精神 |
(二)“失望”的开始 |
二、冲突与困惑:学校场域中的图书馆实践 |
(一)冲突:图书馆如何定位 |
(二)困惑:图书馆与教育(1) |
三、学校图书馆员:身份与命运 |
(一)专业与资本 |
(二)职业与职称 |
第四章 追忆:H市一中图书馆(2000年前后) |
一、回忆:遗失的“净土” |
二、亲离:图书馆与教育(2) |
第五章 变迁:H市一中图书馆(1982-2017) |
一、一个现实的归途:学校图书馆背后的中学教育变迁 |
二、一个远洋的参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的学校图书馆 |
三、联结:图书馆与教育(3)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着生存困难,其背后是关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智识上的困惑 |
二、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经历了价值衰落 |
三、学校图书馆与课堂教育之间构成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附录一 章馆长的迎督总结 |
附录二 田野资料概况 |
后记 |
(3)面向未来的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 ——以合肥六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范围 |
1.2.1 中学 |
1.2.2 面向未来 |
1.2.3 图书馆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未来教学方式对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 |
2.1 教育理念的影响 |
2.2 学习方式的影响 |
2.2.1 班级授课式 |
2.2.2 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 |
2.2.3 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 |
2.2.4 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 |
2.2.5 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 |
2.3 管理方式的影响 |
2.4 行为模式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未来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
3.1 设计理念类型 |
3.1.1 课程式 |
3.1.2 一站式 |
3.1.3 沉浸式 |
3.2 总体空间布局 |
3.2.1 总体布局类型 |
3.2.2 集中式布局 |
3.2.3 分散式布局 |
3.3 功能与空间 |
3.3.1 功能需求 |
3.3.2 功能分区 |
3.3.3 功能关系图 |
3.3.4 空间设计 |
3.3.5 家具选择 |
3.4 环境设计 |
3.4.1 室内外空间融合设计 |
3.4.2 室外空间绿化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实践:合肥六中新校区图书馆 |
4.1 项目概述 |
4.2 建筑设计 |
4.2.1 设计构思 |
4.2.2 总体布局 |
4.2.3 平面布局 |
4.2.4 交通流线 |
4.2.5 剖面设计 |
4.2.6 立面设计 |
4.3 景观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原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中学校园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概念及范围界定 |
1.4.1 中学 |
1.4.2 图书空间 |
1.4.3 复合化设计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6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6.1 文献资料收集分析 |
1.6.2 实地调查 |
1.6.3 观察记录 |
1.6.4 问卷调查 |
1.7 本章小结 |
2 中学校园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与现行规范标准 |
2.1 学校教育理念发展历程 |
2.1.1 国内学校教育理念发展历程 |
2.1.2 国外学校教育理念发展历程 |
2.2 中学校园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及空间构成演变 |
2.2.1 中学校园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概述 |
2.2.2 中学校园图书馆建筑空间构成演变 |
2.3 中学校园图书馆建设现行政策及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3 对我国中学校园的图书馆现状调研及分析 |
3.1 调研概况 |
3.2 调研目的 |
3.3 调研方法 |
3.3.1 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
3.3.2 观察调查 |
3.3.3 调查问卷 |
3.3.4 对比分析 |
3.4 中学校园图书馆建设现状 |
3.4.1 中学校园内图书馆的量化指标现状 |
3.4.2 中学校园内图书馆建筑的空间构成现状 |
3.4.3 中学校园内图书馆空间使用矛盾 |
3.5 实地调研 |
3.5.1 HXDY中学案例分析 |
3.5.2 BJCL中学案例分析 |
3.5.3 BJFH中学案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复合化图书空间理论及中学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现状调研分析 |
4.1 复合化图书空间理论研究 |
4.1.1 复合化图书空间概念 |
4.1.2 复合化图书空间功能构成与分析 |
4.1.3 复合化图书空间的现状及发展 |
4.2 中学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现状调研分析 |
4.2.1 开放式图书空间 |
4.2.2 功能置换式图书空间 |
4.2.3 分散布局式图书空间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学校园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
5.1 影响中学校园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的读者行为模式探索 |
5.1.1 中学校园读者行为模式研究 |
5.1.2 开放式的图书空间读者行为模式 |
5.1.3 功能置换式图书空间读者行为模式 |
5.1.4 分散布局式图书空间读者行为模式 |
5.2 中学校园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
5.2.1 中学校园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原则 |
5.2.2 开放式的图书空间 |
5.2.3 功能置换式图书空间 |
5.2.4 分散布局式图书空间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图目录 |
2 表目录 |
3 调研问卷 |
致谢 |
(6)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本文创新之处 |
1 中学图书馆概述 |
1.1 概念界定 |
1.2 中学图书馆的职能 |
本章小结 |
2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现状 |
2.1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建设概况 |
2.2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特点 |
2.2.1 学生读者的特殊性 |
2.2.2 对学校发展的依赖性 |
2.2.3 开馆服务的阶段性 |
本章小结 |
3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
3.1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 |
3.1.1 馆藏资源总量不足 |
3.1.2 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不高 |
3.1.3 特色馆藏资源匮乏 |
3.2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
3.2.1 服务方式、内容比较单 |
3.2.2 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
3.3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馆舍条件 |
3.3.1 馆舍面积狭小,阅览室座位数量较少 |
3.3.2 馆舍陈旧,结构布局不合理 |
3.3.3 配套设施方面有待改善 |
3.4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经费投入 |
3.4.1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足 |
3.4.2 公立中学图书馆的建设经费缺乏制度保障 |
3.4.3 私立中学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来源单 |
3.5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的馆员队伍 |
3.5.1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不强,且学历水平较低 |
3.5.2 馆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呈老龄化 |
3.5.3 馆员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普遍处于劣势地位 |
3.5.4 馆员业务培训形式单 |
3.6 公私立中学图书馆之间的差距 |
本章小结 |
4 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发展的对策 |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1.1 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法律 |
4.1.2 强化政府的统筹作用 |
4.2 重视馆藏资源的建设 |
4.2.1 注重纸质文献的建设 |
4.2.2 加强数据库建设 |
4.3 深化信息资源的服务 |
4.3.1 延长服务时间 |
4.3.2 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 |
4.3.3 加强宣传推广 |
4.4.4 丰富活动内容 |
4.4 加强图书馆硬软件设施的建设 |
4.4.1 加快改造馆舍,改善办馆面貌 |
4.4.2 增添信息化管理设施,跟上时代步伐 |
4.5 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
4.5.1 提高任用标准,提升待遇水平 |
4.5.2 加强馆员业务培训 |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浅谈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面临的现状 |
2 中学图书馆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
2.1 塑造阅读个性 |
2.2 提升阅读行为 |
3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 |
3.1 有助于中学生培养健康完美的人格 |
3.2 有助于中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
(8)中学图书馆管理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图书馆对于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
(一) 中学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图书资源。 |
(二) 中学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早期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
(三) 中学图书馆有助于中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
二、现阶段我国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
(一)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
(二) 图书资源老旧、贫瘠, 没有及时得到更新。 |
(三) 中学图书馆环境嘈杂, 卫生条件有待加强。 |
(四)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 |
三、改善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与提高中学生素质的措施 |
(一) 提高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
(二) 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 |
(三) 改善中学图书馆的学习环境。 |
(四) 根据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适当增加相关的图书。 |
四、总结 |
(9)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研究 ——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关于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的研究现状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内容 |
第2章 当今图书馆发展概述 |
2.1 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难 |
2.2 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
2.3 作为第三空间的中学图书馆 |
2.3.1 第三空间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 |
2.3.2 中学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必然 |
2.4 当今图书馆发展概述总结 |
第3章 中学图书馆发展情况实证研究 |
3.1 中学图书馆基本情况介绍 |
3.1.1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
3.1.2 中学图书馆的资金来源 |
3.1.3 中学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
3.1.4 小结 |
3.2 中学图书馆用户实证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3.2.1 实证研究设计 |
3.2.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3.2.3 小结 |
3.3 中学图书馆的优劣分析 |
3.3.1 中学图书馆的有利条件 |
3.3.2 中学图书馆的不利条件 |
3.4 中学图书馆发展情况总结 |
第4章 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的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的构建 |
4.1 创建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的前提条件 |
4.1.1 馆藏类型和图书馆服务的丰富性 |
4.1.2 自主性 |
4.1.3 开放性 |
4.1.4 平等性 |
4.2 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的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的运行模式 |
4.2.1 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首先要吸引用户利用 |
4.2.2 成员外部性决定了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要培养并洞悉用户的需求 |
4.2.3 用途外部性即各种互动是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改进工作、扩大影响的重要方式 |
4.3 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实施的要点 |
4.3.1 包容性平台理念促使馆员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
4.3.2 包容性平台理念下物理空间和虚拟平台的改造建议 |
4.3.3 上级领导部门的认识必须一致,鼎力配合尤为重要 |
4.4 总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A:在校生调查问卷 |
附录B:新生调查问卷 |
附录C:毕业生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素质教育下如何改进中学图书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中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 |
二、加大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投入, 优化馆藏结构 |
三、建立良好的图书阅读环境 |
四、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功能 |
五、图书馆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提高素质教育 |
六、采用科学化的图书管理制度 |
七、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
四、中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D]. 廉志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面向未来的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 ——以合肥六中为例[D]. 尹博.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学校园图书空间复合化设计[D]. 徐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5]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在中学图书馆开展的几种方法[J]. 杜厚英.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04)
- [6]江苏省仪征市中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婷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7]浅谈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陈卫姿. 科技视界, 2015(29)
- [8]中学图书馆管理与素质教育[J]. 田梅. 办公室业务, 2015(11)
- [9]中学图书馆包容性平台研究 ——基于第三空间的应用[D]. 乔晓宏. 山东大学, 2014(04)
- [10]素质教育下如何改进中学图书馆工作[J]. 李云. 参花(下),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