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荣 程茜 李会琴 张庆玲* (通讯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造成儿童认知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阅读2010年重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依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综合干预及指导策略,为改变儿童认知、行为、心理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指南;儿童;认知行为;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
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疾病【1】。本文进行文献回顾找出2-14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共同规避变应性鼻炎对儿童的不良影响,让变应性鼻炎儿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其认知、行为、心理各方面健康发展。
1.儿童变应性鼻炎分类及其影响
1.1根据指南分类: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将治疗前后的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进行效果评定。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两类:间歇性症状表现<4d/w或<连续4w;持续性症状表现≥4d/w或≥连续4d/w。护士了解分类情况并根据分类特点分别给予干预。
1.2儿童变应性鼻炎分度与生活质量影响内容的相关性: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症状较轻,对学习、文体活动、行为、睡眠无明显影响;中-重度症状明显,对学习、问文体活动、行为、睡眠造成影响。其中中重度症状中鼻部炎症引起鼻腔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此类症状对患者的影响,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及口腔的护理保健。
3.变应性鼻炎早期治疗对儿童行为影响
3.1不同药物根据不同症状在不同季节使用,起到预防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的出现或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及治疗并发症的伴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疾病发生、发展,改善儿童因疾病发生、发展所导致的并发症及一系列的行为改变。
3.2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组织胺药、减充血剂的使用和鼻腔冲洗;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但必须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该治疗适应于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主要由尘螨过敏导致的变应性鼻炎,由于治疗过程较长,患儿家长需理解治疗的风险和局限性。通过运用逐步增加剂量的特异性的变应原疫苗,减轻由于变应原暴露引发的症状,使患儿实现临床和免疫耐受,避免患儿产生因疾病症状引发的不良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控制由于长时间的疾病困扰导致的儿童认知、行为、心理改变,阻止变应性疾病进展,具备远期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免疫治疗可出现局部和全身的迟发和速发的不良反应,为此,医护人员需掌握免疫治疗的禁忌症,如合并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同时发作、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剂、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5岁以下的儿童禁用此方法。
4、儿童变应性鼻炎综合干预策略
4.1认知干预: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1-3个月开始起效,部分病人起效稍晚,过敏症状未能及时改善,儿童家属认为疗效不佳可能产生停药的念头。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家属变应性鼻炎认知不足或缺陷,指导训练改变患者的认知思维模式来影响患者行为水平的各种主动措施。使患者家属知晓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正确方法,理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以达到让患者概念重建的目的。①药物正常使用干预:对于季节性发病的患儿,需提示家长在季节前2-3周预防性用药。当使用鼻喷和糖皮质激素时,初始治疗应使用针对各类疾病的常规推荐剂量,观察联合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禁止儿童使用含萘甲唑啉的制剂;鼻腔盐水冲洗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间护理人员可使用生理盐水或1%-2%的高渗盐水冲洗改善鼻部症状、清洁鼻腔、恢复鼻腔黏膜功能;关注患儿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告知医师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了解家属及患儿对服药方案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了解来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服药交待后的理解,药物作用基本原理、注意事项、效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护理人员采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络“过敏之家qq群”、微信、语音方式每天随访1次【2】。②个性化干预:干预时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文化背景、交流习惯、职业、婚姻状态及患者本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段、合适的语言,保证交流的时效性。③特殊现况干预: 对认知干预过程中患者陈述的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须询问具体的症状,如出现不良反应仅为局部皮疹、口唇瘙痒等轻微症状,无需剂量调整,持续3-7天后症状自行缓解,如出现过敏症状加重的,立即汇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在加用缓解症状药物的同时,减少免疫滴剂的用药量,待耐受后再递增;强调勿自行停止免疫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延长疗程。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局部症状控制速度,让家长了解该类疾病的慢性和反复过程对孩子生活质量,行为、认知、心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4.2心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在考虑使用方法的同时,充分评估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从而制定实施计划,向患者明确讲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计划实施内容和用途及中断后的后果,强调在执行时护理人员适时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提醒,希望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接受,并从患者家属处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1)提供全程人文关怀:营造温馨活泼的治疗环境,提供过敏性鼻炎发病机理、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方法、效果统计图表;提供小儿患者喜爱的各类玩具、图书、糖果、礼品等;⑵掌握患儿及家属心理动态:安排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对由于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影响患者学习和生活焦虑患者,积极引导并举例说明过敏性鼻炎治疗前景和多种途径,帮助家属及患儿建立适当的期望值,继而减少用药过程的脱落现象,保证用药效果。(3)建立治疗期间不间断的心理咨询:治疗期间由护理人员建立患者个人脱敏治疗档案,在每天进行认知干预的同时,启发推动患者从心理上积极应对治疗,发现问题及患者的诉求及时处理记录、追踪,减少患者不必要复查及用药意外所发生的相关问题,减少患者及家属对药物使用的疑虑,树立治疗的信心。
4.3行为干预方式:由于过敏性鼻炎与环境、饮食关系密切,为此患儿的行为干预尤为重要。(1)帮助患者家属认识行为干预的重要性:举例及通过宣传图卡告知患者家属或患儿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患儿正向行为强化。(2)仔细分析确定可能引起或需要强化的稳定、结构化的干预环境。①环境刺激干预:室内环境清洁干净、勿使用地毯,室内安装纱窗,房间勿喷洒香水,床底及使用中的空调过滤网每天清洁1次,地板采取湿式清扫,清扫时过敏者戴防尘罩或暂避室外;床上用品套上双层棉质外套,勤洗勤晒,勿使用羽毛、绒毛等易诱发过敏材料填充的枕芯被芯,毛绒玩具清洗后暴晒放入密封的塑料袋。②避免食物过敏:告知患者避免进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食物。并根据过敏原测试的结果进行防范。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生活规律,增强免疫力,避免及减少接触过敏原,可减轻过敏症状,缩短病程。④干预手段及方法:护理人员通过认知干预时建立的档案,每天通过电话随访、信息提醒晨练、环境接触及食物接触易致刺激过敏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强化,保证患儿的行为后果对疾病控制的改善效果。
建设性的运用指南,了解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制定相关综合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实践,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变患儿认知、行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梅、高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要点.中华耳鼻咽喉外科杂志[J].2011,46(1):10-11.
[2]俞桃英.护士对出院患儿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论文作者:张惠荣 程茜 李会琴 张庆玲*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9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鼻炎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儿童论文; 患儿论文; 认知论文; 家属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9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