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推进及实践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以优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进入到一个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义务教育不均衡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办学条件例,我国东、中、西部学校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图书、仪器设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一些城市优质学校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平板电脑教学等,而落后地区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电脑设备都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助推应试教育和择校风、危及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等,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相关政策之一,得到各地积极相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但是,该政策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梳理,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的教育扶贫之路为例,对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推进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在教育总体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强调要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资源的辐射和带头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 在中央层面,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优质学校在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辐射作用的重视。 在地方,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并积极实践,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例如,为了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早在2004年市教育大会主旨文件《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了“名校办分校”政策。《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学校托管、优质管理输出、教师特派等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北京一些名校以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模式,通过名校的资源辐射,带动原有学校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整体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秋启动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迄今已实施了四轮托管,大部分被委托管理的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了提升,推动了上海教育的均衡发展。又如,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破解城区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2010年以来,江西省教育厅在全省19个城区和1个县开展了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工作,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实现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2014年8月,江西省教育厅又印发了《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城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改革,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各地的积极推动下,优质学校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需要的地区或学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经验——以人大附中为例 在众多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人大附中是贡献比较突出的一所学校,其在2014年10月17日首个扶贫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人大附中的教育扶贫之路始于2002年,十多年来,其在刘彭芝校长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坚持向薄弱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了“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让更多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宏伟目标。在实践探索中,人大附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帮扶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帮助教育薄弱地区、薄弱校提升办学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一直不均衡。人大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异地联合办学、区域内托管帮扶等方式帮助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1.异地联合办学 2002年,人大附中与河南新密市政府合作创办人大附中郑州分校。2004年8月,人大附中郑州分校正式挂牌。人大附中先后派出6名校领导和专家常驻新密指导办学,将人大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带到了郑州分校,并结合新密的市情、分校的校情,推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刘彭芝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多次到郑州分校指导工作,还派出100余人次干部、骨干教师、外籍教师赴郑州分校讲学。同时,人大附中多次邀请新密市主管教育的领导,郑州分校干部、教师、学生代表以及新密市其他学校的干部、教师来人大附中参加各种研讨活动,进行学习、培训、交流。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克服重重困难,这所新生的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质量较高、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学校。如今,虽然人大附中与郑州分校解除了合作办学关系,但人大附中继续运用网络、远程教学等方式向其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其提升办学水平。 2002年是人大附中帮助教育薄弱地区提升办学水平的开始,在此之后,人大附中又先后派优秀教师到北京延庆中学支教,与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合作办学,与恒大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广东清远的恒大皇马足球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广的辐射。 2.区域内托管帮扶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关键是要办出更多的好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大附中逐渐认识到,优质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有效、可持续方式是在区域内通过帮扶托管,提升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此理念指引下,人大附中先后对区域内一些薄弱学校进行接管、帮扶,如2003年,人大附中合并接管海淀区西颐中学,成立人大附中分校;2006年对北航附中进行帮扶、托管;2009年12月对蓝靛厂中学进行委托管理,并于2010年7月将这所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2009年成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海淀西北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配套学校);2014年4月,翠微中学、卫国中学由人大附中正式承办,两校合并更名为“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等。人大附中的接管和帮扶使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人大附中形成了一条重要经验,即向区域内基础薄弱校输送干部教师。从2003年向河南新密派出干部开始,人大附中陆续向北京周边学校输送了几十位优秀的干部和教师,他们中间有副校长、校长助理、年级组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这正如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优质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是培养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这样才能办出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 《决定》提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无疑是一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人大附中很早就意识到了信息化手段在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中的作用,多年来,其以信息技术为推手,努力架起跨区域、跨校际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追求优质学校社会责任的最大化。 2005年9月,在刘彭芝校长倡导下,人大附中、教育部科技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该联盟以网络为基础,将优质教育资源上传到网上,任何学校和个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联盟会员,使用网上全部教育资源。目前,该联盟已经辐射到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在内的4200多所学校,联盟网站注册教师和学生人数已达到60多万人,审核通过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6万余条。联盟的创建,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开拓出一条无限延伸的绿色通道。 在此基础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人大附中、友成基金会三方共同发起“双师教学”,这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公益性的、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目前,它利用网络把人大附中的优质课堂同步直播到广西、重庆、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百所试点学校,并在人大附中教师远程主讲课程结束后,由当地老师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教学。未来,“双师教学”将采用慕课(MOOCs)教学模式,进一步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网络平台上推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课程,让更多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教育公平”的梦想逐步成真。 (三)培训优秀校长、教师 通过培训更多的优秀校长、教师来提升学校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人大附中一贯坚持的理念。多年来,人大附中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校长、教师。 第一,建立“双卓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优秀校长、骨干教师。促进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更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校长,让这些校长成为教育家。“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简称“双卓基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创建的,它为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和教师搭建起一个高端的发展平台。2009年4月,应上海市教委和北京市教委的需要和委托,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北京市普教系统“先锋校长培养基地”在人大附中落户。“双卓基地”在此基础上集聚了北京、上海和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培养了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长。这种培训模式在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二,承办“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外省市高中骨干教师。人大附中从2010年开始承担“国培计划”研修项目,每次培训都聘请各相关领域专家和一线名师等组成重量级的团队,精心设计各种课程,以参与式、浸润式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跟踪指导等多样化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四年来,人大附中共培训来自20多个省市的近四百名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受到学员和教育部的高度认可。通过成功承办“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逐步探索出一套依托优质学校实地培训培育“种子教师”,进而帮扶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根本”的、“造血式”的帮扶,能够催生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优质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 第三,对外地学校干部、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多年来,人大附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对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发挥了优质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例如,2004年3月,人大附中与河南平顶山二中开始定期培训合作,形式为一对一拜师指导。2007年9月,人大附中与深圳宝安区教委达成协议,接受宝安区后备校长、后备副校长到人大附中挂职学习培训。2008年起,人大附中每年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到腾冲县进行交流指导,举办专题讲座;与此同时,腾冲县每年派教师到人大附中接受培训,一对一拜师,参加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以及进修等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第四,利用“三高”基地开展“西部百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人大附中“三高”足球训练基地是人大附中进行体教结合的探索场所,为爱好体育特别是足球运动的孩子搭建的发展平台,它是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中一个独特而响亮的品牌。为了践行刘彭芝校长“优质学校不能只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的理念,“三高”足球训练基地为促进中西部体育教育,特别是足球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同时,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直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让边远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开阔眼界,人大附中还接收外地、外校学生到学校“留学”。 从人大附中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帮助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人大附中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真正发挥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其无愧于“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的称号。 在政策的推进下,像人大附中这样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的学校还有很多,且大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在以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中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以更好地发挥优质校的辐射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第一,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中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当前,我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这已构成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以,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中首先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顶层设计。例如,建立义务教育政府责任标准,改革政绩评价体制,促进决策行动科学化;制订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标准,以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教师培训;制订合理的、易操作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制订相应的支撑性政策,以促进优质校和薄弱校共同发展等。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才能得到科学的实施,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才能得到适当、有效的发挥,薄弱校也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二,要对优质校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所作所为及其作用进行深刻反思。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是比较紧缺的,而且优质校资源优势的发挥需要天时(政策支持和时间积累)、地利(空间布局合理)、人合(校长和教师的认同和合作)的条件,缺少了这样的条件,所谓的带动和辐射也只能是表面作秀[1]。所以,我们不能过于夸大优质校的品牌辐射效应。从现有条件来看,各地应以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人才引进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给予其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采取多条途径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问题。人大附中的实践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注重所帮扶学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模式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提升薄弱学校的“软实力”;建立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制度等。这些都有助于优质校教育资源辐射作用的发挥,使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第三,在对薄弱学校提供帮扶的同时要注重其自身的发展意愿和能力。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外因是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所以,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要创设良好的外部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有自主办学的意识、精神、能力和实践。当前,虽然政府能够在制度安排上给予薄弱学校一定的倾斜和重视,优质学校愿意将自身的教育资源与薄弱学校共享,帮助其提升教育质量,但是这种方式更多注重外在力量的拉动,忽略了薄弱学校自身在学校改造中的作用。这不利于薄弱学校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和能力。因此,薄弱学校改造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外在的教育投入及设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何使外在拉动成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行动,如何提高薄弱学校的自我发展意愿和能力。[2]这就要求薄弱学校转变教育发展观念,树立主动发展理念,在协作中主动发展,在改革中自主提高,促进学校自主变革和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优质学校。优质学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促进与实践思考_教育论文
优质学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促进与实践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