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陈银屏论文_陈银屏

陈银屏

(浙江省长兴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湖州 313103)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等,统计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中,变态反应占比>消化系统占比>心血管系统占比>呼吸系统占比>其他占比>泌尿系统占比;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占比以及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占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当明确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而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给药方式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150-02

近年来,临床中的病原菌种类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使得抗菌药物亦逐渐增加,临床中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较为理想的抗菌效果,但是用药时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不仅对预后存在不良影响,且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详细研究内容见正文所阐述。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在本院接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选取80例(2017年5月—2018年5月)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占45例,女性患者例数占35例;年龄平均值为(48.89±8.86)岁;体重平均值为(55.85±1.73)kg。

纳入标准:未有凝血功能障碍存在的患者;依从性较高且可以对自身感受完整表达的患者;未有语言交流障碍和听力障碍存在的患者。

排除标准:无法定监护人的患者;有较大诊疗风险存在的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损伤存在的患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存在的患者。

1.2 方法

详细分析以上8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症状找出,并且记录好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对药物种类以及给药方式等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并且汇总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占比以及药物种类占比、给药方式占比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间比对采用χ2检验。若研究中相关数据比对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分析表1数据,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当中,变态反应占比最高,泌尿系统占比最低。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属于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药物,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随着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而逐渐于临床中普及,使得药物本身所致的不良反应愈发明显[2]。临床相关研究指出[3],于耐药菌株合并感染的患者人群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然而在疾病治疗过程当中,药物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肾脏系统与血液系统。

临床中常通过口服、静脉滴注以及肌内注射等途径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静脉滴注为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4]。但是静脉滴注具有药量把握准确度高、药效发挥快等优势,为此在临床中属于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静脉给药时药物当中的毒素含量、药物滴注速度过快以及药物中的pH等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5]。本次研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经静脉滴注途径用药不良反应占比明显高于口服用药和肌内注射用药。分析其原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同升高药溶pH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将内源性聚酶物聚合速度加快,进而提升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之外,静脉给药途径下,机体可快速吸收药物,若不良反应发生,可导致病情发生变化。为此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为患者治疗,应遵守先口服、后静脉用药的原则,通过把握好给药途径,避免不良反应或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占比明显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目前医院临床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获得广泛的应用,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药品更新换代以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结果指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当中,变态反应占比最高,此外亦可导致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患者一旦有不良反应症状出现,应当尽早停止用药并且实施积极有效的对症干预。

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等,医务人员应当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以及具体剂量、给药途径等,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应首选口服用药治疗,若病情较为严重,则开展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的病情一旦稳定,及时停止静脉滴注治疗并改为口服用药治疗;将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自身条件明确,对疾病治疗方案合理的选择,并且选择药物之前应当开展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的力度,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为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时应当及时更换输液器,以提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广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是患者用药期间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为此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掌握患者不良反应的特征,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孔珊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207-209.

[2]岑俊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193-195.

[3]康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3-5.

[4]苏昆.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3):14-16.

[5]曹蓉,刘春娥.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19-120.

[6]王梅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92-193.

论文作者:陈银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陈银屏论文_陈银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