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评级实践_资产证券化论文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与评级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现状论文,资产证券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某个时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交由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该特殊目的载体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分离与重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将资产转化为可自由流通的证券,实现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融通。

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情况介绍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开始考虑引入资产证券化技术处理不良资产,但限于法制和金融环境,直到2005年我国才正式启动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以下称“旧办法”)。至2008年中,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总规模突破一千亿元,成为债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打断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进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产证券化产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过度使用,使得风险大量积聚在金融系统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年底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停滞。

次贷危机过后,美国深刻反思了金融监管的失败并迅速启动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2010)为纲要的一揽子金融监管改革,国内也意识到了只要监管得当,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是应该推行下去。人民银行在《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发展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于2012年适时重启证券化市场。

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于2012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停滞4年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重启。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为500亿元。2012年8月3日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推广由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这是我国以融资票据形式推进资产支持证券业务的又一创新。

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至今,国开行、交行、上汽通用汽车等发行人以信用、保证类公司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等作为基础资产,共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6单,发行总额合计约230亿元。资产收益凭证共发行2单,总额为31.8亿元。ABN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浦东路桥、南京公用、宁波城建等先后发行ABN共计57亿元,5单均为私募,且与前两类产品不同,ABN没有明确设置风险隔离。由于ABN没有净资产的限制,对主体发行资格要求较低,所以发行人中以城投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居多。

(二)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发起人的角度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可以将银行的风险资本快速变现,将风险资本从表内移至表外,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证券化产品能产生较高的收益,拓宽金融市场投资渠道。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信贷存量。目前,我国存量信贷庞大,但由于金融及财政资源错配,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借新还旧严重等原因,金融资源“空转”情况较普遍,而资产证券化能将流通性较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具有良好流通性的证券,从而增加资本的良性循环,达到改善流动性、盘活存量的目的。

如上所述,证券化可以实现存量资产上的资金供需调节,为银行提供新的融资途径,避免货币超量投入带来的通胀风险;而且,证券化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非进入虚拟经济助推泡沫),促成资金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为此,我国有必要发展属于间接融资的证券化技术,引导资本市场资金进入信贷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将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降至最低。

(三)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的创新,还是金融体制及金融市场的创新。然而,在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衍生工具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远大于原生市场的规模,从而可能脱离原生市场大规模扩张发展,影响实体经济问题发展。

二是流动性风险,其风险在于资产交易中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应偿付投资者的现金流出量的错配而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被偿付本金和利息。

三是法律风险,这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因为交易双方的资质问题,交易合约内容及所依据的法规条款的变化等因素加重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此外,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规的不明确也加大了法律风险。

四是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能及时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受交易主体动机、基础资产评级、交易及结算方式等影响,每一环节的发展都具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渗透并贯穿整个过程。

过度的资产证券化还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复杂,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以及在原始证券化产品的基础上实施再证券化甚至多重证券化,隐含在抵押贷款中的信用风险被转移了,并在不断的证券化的过程中被迅速扩散,由此导致了系统性风险。

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仅896.37亿元。国外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等。而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大多集中在基金公司、财务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等机构投资者中。受相关法律缺失、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也难免产生顾虑。

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实践

(一)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必要性

从流程来说,证券化提供了风险批量转移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风险转移,促进金融系统稳定。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融资主体与投资者等各方的风险和收益,因此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评级等级评定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公平、公正的信用评级可以为资产证券化过程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增加交易的透明度,促进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其融资属性延长了信用链条并加大了风险的集中和联动,挑战了部门分工下形成的碎片式金融监管体系的效率。除了加强市场参与者的自我责任约束,完善证券化各环节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还应提高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降低信息不对称。

(二)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功能及证券化产品的增级方法

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反映资产证券化资产的质量信息。信用评级首先对资产池中资产进行详细分析,并测算出资产池的预期违约率和预期损失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分层设计作为一种内部增级方式,在已发行产品中广泛运用。通过分档设置,资产证券化产品被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从资产池回收的资金只有在优先证券被偿付之后才用于偿付次级证券,次级证券以较高的利率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

通常,证券化产品的增级方法主要通过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

1.内部增级方法

内部增级方法除优先/次级证券结构以外,主要有超额利差、超额抵押、现金储备账户等。超额利差主要是由于资产池的利率水平高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利率水平,这样使用超额利息收入可以加速资产支持证券本金的偿还速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遭受资金池资产违约的风险。超额抵押是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将资产价值超过资产支持证券票面价值的差额作为信用保证的一种增级方式,但这种方式通常会增加发起人的负担,所以在实践中并不常使用。现金储备账户是由发起人设置的一个特别的现金储备账户,当证券化资产现金流不足时,用于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2.外部增级方法

外部增级主要分为第三方担保和原始权益人担保。第三方担保通常由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公司或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担保或者差额支付承诺。而原始权益人担保则由原始权益人对债权资产或者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担保或者差额支付承诺,从而增强其信用等级。

2012年发行的三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所采用的内外部增级方式略有差异,均运用分层设计,按对价支付。

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复杂和链条较长等原因,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只有发起人和信用评级公司了解资产池中的资产情况,而发起人通常面临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评级公司对资产池中资产的考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评级机构要充分估计资产证券化风险,要认清分层技术存在的风险并谨慎评估,建立完善的针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体系。同时,评级公司作为市场的中立机构向投资者传达资产信息的唯一渠道,应尽可能揭露风险,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在资本市场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信用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针对资产池及现金流,从资产基础信用、交易结构、参与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例,由于其主要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公司贷款为基础资产池,评级机构对此类基础资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信用质量、资产池行业、地区集中度、单一借款人占比、每笔贷款的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已偿还期限、贷款本息偿还方式、利率及其调整方式、贷款性质、贷款早偿或逾期情况等。具体操作方面,评级机构首先综合每笔贷款所涉及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及贷款担保状况确定每笔贷款的信用等级,并根据每笔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占比可得出资产池的加权平均信用等级。这一信用等级反映了资产池整体的信用状况,即基础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

此后,评级机构需从多方面综合考察资产池性质,并测算资产池预期违约率等指标,为资产池实施结构化重组(结构分层)提供依据。目前,评级机构普遍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每笔贷款的信用级别、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及资产池间每笔贷款的违约相关性,再经过上百万次的模拟测算出资产池违约分布情况。

(四)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评级尚需进一步改善

就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来说,当前国内的评级公司运作还很不完善,信用评级结果无法得到广大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技术和规范运作,信用评级机构才能得出相对透明、准确、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结果,消除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助力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标签:;  ;  ;  ;  

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评级实践_资产证券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