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展的进一步加快,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愈趋于频繁;虽然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商虽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而其产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做好混凝土的选材,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检测的方法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本文在此从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现状;质量
前言: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加快提高施工的进度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加强施工的质量等优势也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因此,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是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商品混凝土质量现状分析
1、不按照规定进行混凝土生产
当前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有着比较严格的标准,但是多数的单位都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混凝土的生产检测过程。首先是取样的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取样检测,在取样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员,一般是让农民工进行取样,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检测的过程;其次是混凝土的养护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没有设置相应的标养室,一般是临时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相关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受到自然气候影响很大,没有标准的养护环境将对混凝土的强度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2、商品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中出现裂缝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商品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大面积楼板出现裂缝现象,着主要的会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前;还有就是出现在建筑梁板的交接处以及梁板钢筋的上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当前,许多施工单位会认为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比现场进行搅拌混凝土高,这种想法是比较片面的,在建筑上出现相应的裂缝,要准确的进行判断其实施工所致,还是相应自然条件所引发的,准确的进行判断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有效策略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1.1水泥
水泥要选用规模较大的正规水泥厂家生产的,水泥的复验批量的划分符合GB50204标准,对进场水泥应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优先选用C3A 含量低的中、低热的普通水泥或复合、矿渣水泥等,水运工程严禁使用烧粘土质的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和混凝土等级应相匹配,一般C25 以下混凝土宜选32.5 级水泥,C30 以上混凝土宜选42.5 级水泥,但水泥品种不能混用,不同产家、不同品种即是同一水泥等级也不能混用,同厂家、同品种不同批号的水泥原则上也不能混用。
1.2粗骨料
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骨架的作用,并且对胶凝材料的收缩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要求集料级配良好,最大颗粒粒径不大于80mm,不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不大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4/5。每次申请混凝土前对进场集料进行复验,对集料中氯离子含量有怀疑时或有氯离子含量要求时,检验氯离子的含量。
1.3细骨料
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以2.92左右为宜。泵送砼宜采用中砂并靠上限,0.315mm筛孔筛余量不应少于15%。细骨料的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海水环境工程中严禁采用碱活性细骨料。
1.4外加剂和掺合料控制
在预拌商品混凝土中,一般会添加减水剂、早强剂、泵送剂、抗冻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以及防水剂等外加剂,粉煤灰和矿粉则是最主要的外掺和剂。在选择外加剂以及掺合料的时候,除了考虑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强度等级外,还要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条件、环境气候以及运输距离和泵送高度等因素,此外,在满足抗冻、抗渗以及抗腐蚀和耐久性要求的情况下要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为达到设计要求而制定的各种原材料的比例,所设计配合比必须能达到结构设计和施工进度所要求的强度,并确定混凝土有足够的耐久性,它直接关系到所生产的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水平。
设计配合比关键是水灰比与砂率。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水灰比愈大强度愈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不得超过0.7,道面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5。根据工程施工部位要求确定适合的砂率。砂率太大,骨料总表面积与孔隙率均加大,水泥浆不足以起到充分填充、包裹、润滑骨料作用;砂率太小又不能保证骨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混凝土流动性,容易造成分层离析,而且会给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3、生产过程的控制
注意保护和维修搅拌站生产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测计量设备,计量的准确与否。这是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的关键环节。
随时检测骨料的含水率,据此调整用砂、石及水的用量。混凝土开盘时检测坍落度,使坍落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坍落度控制好了,既保证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施工浇筑现场的控制。这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管理的最后环节,混凝土送达时应携带相关技术资料,其中明确原材料的厂家、已检验的质量数据、掺和料的性能与掺量等,必要时应派出技术人员做现场技术指导。
4、商品混凝土质量检测
4.1坍落度的质量检测
在进行较远距离的运送时,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出料口混凝土坍落度的进行检测,并要检查离析及凝固过早的问题,以确保混凝土坍落度得到有效地控制。二是要根据运送距离采取措施。根据长距离的运送,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制度,严防混凝土出现离析及过早凝固的现象。如掺入缓凝剂,或是在施工现场加水拌合,从而确保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4.2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原材料是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确保原材料质量,才能够使商品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为此,要切实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现场抽样检测及现场检测,并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取样检测。商品混凝土含砂率必须达到质量要求,确保砂石的粒径、级配等均符合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检测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以确保质量。
4.3外加剂的质量检测
外加剂的种类繁多,其功能也是不尽相同的,且让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过程中,因此,应该对外加剂品种、掺量比例进行全面了解,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应该对外加剂进行现场检测。从减水剂来看,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温条件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化,在夏季各个时段施工的温差较大,拌合物的坍落度很容易受到影响。故此,要对出料口的混凝土进行密切关注,在必要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减水剂的掺量。
4.4强度统计标准差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商品混凝土要按照月或季度进行强度标准差的统计。为了强化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要切实注意这一重要参数,这一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95%以上,因此,要根据实际统计值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动态化管理,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抓起,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和养护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达到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乃泉,强音.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4,(07).
【2】蒋建荣.浅论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
论文作者:蓝英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商品论文; 质量论文; 骨料论文; 水灰比论文; 水泥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