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江
(巩义市人民医院 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 目的:研究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在临床中的体会。方法:将2013-2015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BIPAP无创通气治疗。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1.79%,优良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6%,8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O2以及PEF在治疗后迅速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BIPAP;无创通气;难治性;哮喘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51-02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38.7±16.0)岁。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以下可能:1、慢性代谢疾病和肺部其他疾病的患者;2、患有心脏等脏器疾病的患者;3、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7.8±17.2)岁,男27例,女1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9.6±14.8)岁,男21例,女18例。两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推注足量的激素,同时推注抗生素以及化痰药物。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后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用适合患者的面罩连接BIPAP呼吸机,选定S/T模式,IPAP:6~8cm(H2O),EPAP:4cmH2O,使IPAP-EPAP>4cmH2O,保持通气压力的稳定。将氧流量调整至5Ll/min左右,使患者的SaO2或PaO2达90%或60mmhg以上。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水平。通气时间为2次/天,1次2小时(若患者情况需要则持续通气),连续治疗3天。
1.3 疗效评价
通过以下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优”为患者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减轻,情况稳定。“良”为患者哮喘情况得以控制,且基本稳定。“差”为患者哮喘病情在治疗后无明显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 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x-±s)加以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无创通气在早期主要用于睡眠呼吸综合征,在近10余年里,该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呼吸衰竭。在无创通气时,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并进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1]。BIPAP呼吸机具有体积小的特点,是适合无创正压通气的一种呼吸机,其的使用简便安全,操作灵活,疗效可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进步,BIPAP呼吸机开始大规模地被基层医院采用 [2]。
本文研究表明,在疗效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同时,在治疗前后,患者PH,PaO2,SaO2和PEF等各项指标均出现变化,但观察组的SaO2以及PEF在治疗后迅速提升,改善了呼吸困难等肺功能。较对照组而言,接受了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稳定且更接近健康值,与张小冬的报道相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BIPAP呼吸机采用涡轮供气方式,在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帮助患者克服气道的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吸气肌负荷,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和耗氧量,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气时机器自动转换至一个较低的呼气压相当于呼气末正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作用,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增加通气量,增大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
综上所述,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疗效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志华,马展成.BiPAP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发作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998-999.
[2] 张海清,孙建新,郭汉强,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12-713.
论文作者:李露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重症论文; 正压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