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从目前教学现状看,由于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条理性较差,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的机械记忆和模仿,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几方面是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维过程是由问题而引起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思维就会积极活动起来,而学生能积极思维又是其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学用具操作,动静变化的幻灯投影或实际例子,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也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插图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必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全面、多向的反馈和鼓励,甚至给予思维活动方向上的指导,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保持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组织好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浅显的实例,揭示较深刻的道理。组织学生通过操作,完善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量一量平方厘米的边长,再说说怎样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再画1厘米的线段,然后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找一找近似1平方厘米的实例,大头针、大拇指指甲盖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相近。这样动手动脑使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直观演示知识内容。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对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内容十分有益。
3.通过大量的实例去概括总结适应内容。有一些知识的规律只用一个实例让学生总结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夹生饭”的由来便是如此。因此,有些知识特别是很抽象的知识,小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去概括总结,从而培养学生从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本身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学生对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其思维能力的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数学题仅是数学的一种手段,主要是在解数学题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通过典型例子,启发学生从哪里着手分析,引导学生怎样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思维方法。
五、加强感知,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学要给学生留出动口表示、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如概念教学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操作,形成表象,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计算教学让学生动脑思考,注意在研究算理的过程中熟悉算法。在应用算法计算时,加强对算术理论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借助学具或线段图,亲自动手操作,使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形成表象,然后通过说题意训练,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逐步把问题转化成为算式,使感性认识抽象概括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的逐步发展。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影响和有意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思维的广度、深度,语言清晰、简洁,板书条理、清楚、规范,准确地使用概念,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完整地驾驭课堂。这些都会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和程序上,要有意识地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设条件。
论文作者:庞小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