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俗中的喜庆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萨克族论文,喜庆论文,民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哈萨克族历史悠久,以牧业为主,享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活习俗,与其他民族有很多不同。每个哈萨克人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属于自己的喜事。
一、“喜丽达汉娜”是婴儿出生之日通霄达旦举行的文娱赛歌习俗。
哈萨克族每一名婴儿来到人间时,便向他(她)父母(或爷爷、奶奶)报喜,报喜人便可领取为他准备的礼物(或钱),称之为“喜引取”。以牧业为基础并游牧生活的哈萨克族中有很多富有经验的接生婆,孕妇生孩子时,身边的接生婆(有时是男人)将剪断婴儿的脐带。哈萨克人为产妇尽快恢复体力而宰羊,这叫做“哈力加”。
婴儿出生后的三天内将举行“喜丽达汉娜”仪式,这是庆贺又有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间,同时又可以避免产妇受惊。参加“喜丽达汉娜”仪式的都是近邻“阿吾勒”的少妇、姑娘和小伙子们,他们娱乐赛歌,歌颂小孩的未来。他们吃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肉并品尝产妇从怀孕开始准备和积蓄的好吃食品,如:奶油,“杰恩特”,奶酪等食品,最后为“哈力加”而宰的羊脖子挂在门上满四十天为止,其目的是使婴儿的脖子象此羊脖骨一样硬起来。
这种仪式在有些富有的家族举行的较为隆重,而盼了很久才能盼到的或独生儿女的“喜丽达汉娜”仪式更为隆重。此时全部落人(或同一个阿吾勒的人)应邀参加,并进行刁羊等大型娱乐活动。
二、“别斯克吐依”(摇篮仪式)。
婴儿出生后的数月之内将举行“别斯克吐依”仪式,此仪式范围很小,应邀参加的都是同一个“阿吾勒”的年纪大的妇女们。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或是威信高的)亲手将婴儿首先放在为婴儿准备的摇篮上。在此之前,婴儿家人在新的摇篮上用毡制的便盆上放一些包装好的小孩爱吃的零食,如:酸酪、糖等,这称之为“特什特玛”(这表示婴儿能够与别的小孩儿一样快快长大)。婴儿放入摇篮后起名。起名者在婴儿耳边连续三遍大喊婴儿的名字。哈萨克人的起名比较实在。出于对客人的尊重,有时请到来的客人给婴儿起名。
三、“讨四十”、“吐沙吾克叶素”和“骑马”等仪式。
1、“过四十”。婴儿出生后的四十天将举行小小的仪式,此仪式象“别斯克吐依”一样,其规模也很小,应邀参加的是同一个“阿吾勒”或邻居的妇女们。有些人宰只羊将仪式搞得较为隆重。婴儿满四十天后,将理第一次头发。
2、“吐沙吾克叶素”是在婴儿从爬行走路到刚刚蹒跚学步时进行,以表示父母对孩子尽快学会走路的良好祝愿。
3、“骑马”仪式。以牧业为基础的哈萨克族人民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几乎每个哈萨克族人都称得上骑手。所以,每当小孩能够独立自主地骑马时,将举行“骑马”仪式。哈萨克妇女在迁徙时,将婴儿放在摇篮里一起骑马,甚至就在马背上直接喂奶,小孩一、二周岁时坐在大人前面一起骑马,这样,当小孩四、五岁便可以单独骑马。此时,小孩儿的父母为纪念小孩第一次独立自主地骑马将举行“骑马”仪式。
四、割礼仪式。
伊斯兰男性教徒在童年时期切除生殖器的包皮,就叫做割礼。按照伊斯兰教圣训,割礼是每一个穆斯林的一种责任。此仪式是自伊斯兰教传播哈萨克族后才开始进行的。割礼是在男孩儿的奇数年龄(一般是3岁、5岁甚至7岁时)进行。哈萨克族将割礼仪式举行的较为隆重。而有些哈萨克族对其独生子举行的割礼仪式更为隆重。此时,除了进行赛马以外,还进行刁羊、摔跤等大型娱乐仪式,并配备夺冠者数额可观的奖励。所以,哈萨克喜事当中继结婚大喜之后,割礼仪式要属第二大喜事。
五、哈萨克婚俗。
哈萨克族最隆重、最壮观的盛会要属结婚之喜。一般,男婚女嫁结为夫妻前后有好几个礼节。如,到女方家要做的“吾克塔合吾”、“吾孜阿吐”。而男方将做的“吉尔特斯吐依”、“克叶勒尼吐依”等等礼节。这些礼节的范围大小将由成亲的双方根据各自经济能力而定。有钱的家族将利用这一机会显示自己的富有,将这些礼节搞得很气派。
哈萨克族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婚姻习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吾克塔合吾”。这是男女双方家人表示愿意成亲之意图后,由男方家带一些见面礼到女方家进行的小小仪式。这时男方家给过门姑娘订亲物。这叫“吾克塔合吾”。
2、订亲仪式。这是“吾克塔合吾”后,双方约定日期后进行的一种礼节。订亲时必须有双方亲属参加。男方带上彩礼(彩礼包括牲畜、衣物等物品)到女方家。女方家将十分地热情接待客人。有时如果双方同意的话,“吾克塔合吾”和“订亲”同时完成,这在哈萨克族习俗中也称之为“吾勒特尔”。订亲这一天按照习俗宰“白黄头大尾羊”(不许有黑色)。白色象征双方象白羊一样洁白纯净的友情。将煮熟的羊尾和羊肝切成小块与酸奶搅拌后恭敬来客。临行前,为表示回报,女方家也向男方家送衣物。
3、“吉尔特斯吐依”。这一礼节由男方进行。订亲之后,男方将请自己的亲戚、亲家、亲朋好友和邻居举行“吉尔特斯叶依”仪式。来客这时就送自己为婚礼准备的东西,同时与主人一起商量给女方送的“吉尔特斯”(除彩礼以外,给女方送的布料、家饰等物品)。若觉得男方准备的不充足可以建议补充。
4、送“吉尔特斯”或“吾热恩克叶鲁”。这一礼节在“吉尔特斯吐依”仪式之后,在女方家进行。由男方准备的“吉尔特斯”送到女方家就称之为送“吉尔特斯”。女婿随同送“吉尔特斯”的人员一起到女方家,也是第一次正式去岳父母家,这叫做“吾热恩克叶鲁”。富有的家族送“吉尔特斯”的同时给女方家很贵的稀有珍品。如:马蹄金(银)、元宝、狼皮大衣、狐皮大衣等。新郎快到岳父母家时(大概距离有300—500米时)下马跟伴郎步行去岳母父家。前来迎接他们的是“阿吾勒”的少妇、姑娘(尤其是新娘的亲嫂嫂)等人,他们当中的一个骑新郎的马率先到“阿吾勒”通报新郎的到来。新郎和伴郎一到阿吾勒由新娘的奶奶或母亲撒“恰数”。这一天从男方家来的客人受到特别的招待。送来的“吉尔特斯”不立刻打开,等到第二天才被阿吾勒的主妇们来打开并评议送来的“吉尔特斯”和彩礼是否称心,若不称心可以提出更换。新郎和新娘等被安排专门毡房里。出于礼貌他们不会大声喧闹。晚上客人们都休息后将新郎单独留在一间屋里,然后由新娘的嫂嫂再把新娘“偷出来”(这是比喻,确切地讲,按照哈萨克古老的风俗这是应该的),并“交”给新郎。而新郎为嫂嫂的这一功劳送红包。
5、“克孜吾扎吐吐依”。举行“克孜吾扎吐吐依”之前,出嫁姑娘的嫂嫂或朋友带着她到亲戚家串门问候道别,并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在哈萨克人中这一礼节,称之为“介绍姑娘”。哈萨克人很讲究这种“介绍姑娘”礼俗,此时姑娘骑最好的马,穿最漂亮的衣服。每到一家她都被很好地接待,并尽量满足姑娘的愿望,给她看上的东西。“克孜吾扎吐吐依”不仅仅是女方家忙忙碌碌,整个“阿吾勒”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聚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将这一仪式搞得热热闹闹,并选出一位主婚人,所有人听他指挥。“克孜吾扎吐吐依”仪式的进行使所有人充满欢乐,人们唱歌、吟诗。此种仪式是培养哈萨克人的“阿肯”(诗人)和唱歌能手的极好场所。此时出嫁的姑娘也加入唱歌行列,并唱出自己所有的往事。仪式当天举行盛大的宴席,主持婚礼的人给来访的客人按辈份(年龄大小)送羊头、羊胯等为主的大盘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马奶子和奶茶更不用说了。宴席之后,便开始唱“阿吾加尔”歌,“阿吾加尔”由“沙热恩”、“加尔—加尔”、“生什麻”和“库热斯”等四部分组成。“阿吾加尔”歌在我国哈萨克族人民当中,不仅在牧区广为流传,在城市居住的居民中也很流行。女方家凭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男方的彩礼情况给女儿陪嫁。
出嫁的晚上,按照伊斯兰礼节,进行“尼叶克叶哈依吾”仪式。在阿訇主持的婚礼上把放有戒指的糖水敬给新郎、新娘及其双方父母,祝愿生活美满幸福。但这并没有改变哈萨克族人民古老的“吾勒特尔”、“吾热恩克叶鲁”等风俗习惯。
6、“克叶林吐素热吾”仪式(也就是媳妇过门仪式),也是从成亲开始一连串的礼节中的最后一关。新娘的母亲、嫂子、弟妹们将陪伴着新娘一起来到男方家,新娘提前到家报喜,派家人将出门迎接娘家客人和媳妇。丈母娘将为来客撒“恰数”,象征媳妇已过门。新娘的两俩嫂子(妯娌)扶新娘进入婆家,手抓彩鞭的小伙子唱“别特阿夏尔”歌,然后揭开新娘的面纱。“别特阿夏尔”是由讲道义和笑话混为一体的一种富有幽默的歌词组成。唱“别特阿夏尔”歌的小伙子通过其歌词给新娘向她公公、婆婆等长辈们举躬问候。然后往提前加好的火上倒数滴油,当火旺时在坐的人将高声欢呼:“火母亲,油母亲”。根据研究人员证实,信从火习俗是从恭敬月亮、太阳、上帝遗留下来的习惯。
媳妇进入公婆家的第一年戴头巾,这说明她是刚过门的媳妇。一年之后,更新衣服,戴头巾变为套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