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与汤显祖师承关系的文献考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承论文,文献论文,关系论文,汤显祖论文,吴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梅村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汤显祖去世时,吴梅村虚龄八岁,前者是江西临川人,后者是江苏太仓人,而且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自遂昌弃官归家后,再也没有到过吴地,在汤显祖生前,吴梅村应该没见过他,两人似乎联系不到一起去,但两人之间却有师承关系,即汤显祖是吴梅村的师祖,这其中有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李明睿。李明睿是汤显祖的学生,又是吴梅村的老师。一个人求学,一生可能有很多老师,古今皆然,如果泛泛地讲师承关系,意义似乎不大,但汤显祖与李明睿的师生关系、李明睿与吴梅村的师生关系,都非比寻常,吴梅村虽然没见到汤显祖,但了解他和汤显祖的这层关系,对深入研究吴梅村其人、其文应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汤显祖与李明睿的师生关系。
李明睿(1585-1671),字太虚,号阆翁,江西南昌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末官左中允,升右春坊右庶子,李自成兵临京师之际,首议南迁而未果,入清,官礼部左侍郎,任职仅半年,因朝参时,“行礼不恭,命革职为民”(《清世祖实录》卷十一)①。据光绪《南昌县志》卷五十二“艺文”载,李明睿的著述有《孝经笺注》、《阆园四部稿》、《白鹿洞稿》②,我们今天所能看到李明睿的诗文集有两种,一种是明崇祯六年夏云鼎辑、清康熙二十一年季正爵重刻《前八大家诗选》所收《大椿堂集》;另一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李明睿《阆园山人四部稿》,此书残存八册③。《阆园山人四部稿》由于是残本,其具体内容有多少,现不得而知。黎元宽所作《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前翰林院学士阆翁李公墓志铭》说:“师著述之富,无冬无夏,月可得诗文百叶,或复倍之,《四部稿》过于弇山。”④谓其创作规模超过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可惜我们现在难见到完帙。其中第八册有施闰章选《萧江集》,是李明睿和友人赠答之作,内中收吴梅村《阆园诗十首》,诗署“辛卯初夏望日门人吴伟业谨识”,辛卯是顺治八年(1651);第七册中有李明睿诗《闻钱虞山讣》,钱谦益卒于康熙三年(1664),这已经是李明睿晚年之作了。另外,《阆园山人四部稿》有“门人湘江赵开心、娄江吴伟业梓”,它是由赵开心、吴伟业刊刻于康熙初年。
《阆园山人四部稿》第四册有清初钱塘倪粲《跋黎博庵先辈序今文四部稿后》一文,文中倪粲回忆李明睿对他所说的一番话:
先生又为予言:当其始学于玉茗堂也,临川曰:“子来迟,何不早见吾明德师?”时作古文学七子,临川曰:“未也。”时文学近贤,临川曰:“未也。”如是者三月不敢出声,茫然无得,徘徊俯仰。一夕,临川从窗户间问曰:“子读何书而旁皇若是?”予于是奭然以惊,长跪请益,临川曰:“徐之,学未至也,次年元日语女于兰省堂。”兰省堂者,临川读书之左个也。如是者又三年,始别去。临川见予貌怡而色颇有得,执手言曰:“子得无?谓我言不信,后十年思我未晚。”先生每述之,辄叹古人好学深思,不可几及如此。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明睿是汤显祖的亲传弟子,他就住在汤显祖家里,在汤显祖身边问学至少也有四年。李明睿深受汤显祖的器重,黎元宽所作墓志中称:“师雅从汤临川先生游,其从游临川者多有人,临川独心醉于师,授之文诀,玉茗堂赠句,今脍炙焉。”在汤显祖的尺牍中也有《柬门人李太虚》:“雪中屏去杂累,读书寒舍,足称男子矣。不佞得太虚,固前有光而后有辉。太虚得不佞,犹欲日有就而月有将也。夜间口占以似:‘少年豪气几时成,断酒辞家向此行。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灯火读书声。’”⑤若干年后,李明睿还有诗回忆乃师:
临川汤师问业多年,芙蓉馆是其藏修之地。
光照临川日已曛,纵横彩笔赋凌云。
芙蓉馆内春风盎,玉茗堂前淑气氲。
七岁熟精骚选理,经年常缬雪霜文。
晚于道眼饶窥破,香沁瞿昙齿颊芬。⑥
汤显祖晚年家境日窘,明清易代,汤氏后人愈加沦落,李明睿不忘师恩,对他们亦有帮助。《西江诗话》卷九“汤开先”条载:“(汤开先)字季云,临川季子也。……季云溺于诗,前后五百馀首,自谓五言尤工。丧乱后稿皆散失,所存《壬午草》四十五首,南昌李太虚藏笥中,以授陈伯玑允衡,更删一首为《潭庵集》,编入《诗慰》,傅平叔序而传之。”⑦从现在留存下来不多的材料看,李明睿和汤显祖的师生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若能寻得李明睿的全部作品,相信会有更多关于汤显祖的记载。
关于李明睿和吴梅村的师生关系,叶君远《吴梅村评传》、《吴梅村年谱》中多有论述,综合叶著所引程穆衡《娄东耆旧传》之《吴伟业传》及钮绣《觚剩》卷一《吴觚上·酒芝》可知,李明睿曾与吴梅村之父吴琨一同在太仓王在晋家教授私塾,其时,吴梅村约十二岁左右,随父就读王家,他和王家的几个小儿子一起受教于李明睿。崇祯四年,吴梅村参加会试,他的房师恰巧又是李明睿,吴梅村会试被取为第一名,也有李明睿的一份功劳。这次会试,吴梅村与李明睿之间还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时书商为了谋利,会试一结束,就会将试稿中上乘之作编刻出版,而刻稿一般都要由房师作序。这一年和吴梅村同中进士的还有张溥,而吴梅村又是张溥的入室弟子,由于张溥的名气很大,会元稿破例由张溥作序,使得李明睿勃然大怒,申称要削去吴梅村的门人资格,后经调解,加上吴梅村诚恳认错,事情才算了结⑧。当然这件事情对此后李、吴二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影响,吴梅村一直非常尊重李明睿,而且两人间的感情非常之深,从吴梅村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如《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八首》其八有云:“海内论知己,天涯复几人?”⑨另外,吴梅村对李明睿的崇敬从上文提到的《阆园山人四部稿》中可以看得更清楚,吴梅村不仅给自己的老师刻集,而且对老师的学问大加揄扬。《阆园山人四部稿》第一、二、三册是《四部稿》的“今文部”,即李明睿所作的制义文字,每篇后面都有他人评语,以艾南英的评语最多,有些文章后也有吴梅村的评语。李学颖集评标校的《吴梅村全集》、叶君远著《吴梅村年谱》都辑有数量不少的吴梅村佚文,但未收入吴梅村的这些八股文评语,评语中充满了吴梅村对自己老师的赞美之词。
汤显祖——李明睿——吴梅村构成了一个师生的链条,有了这种联系,我们也可以对汤显祖和吴梅村两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师承关系作一些探讨,因为这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是影响深远的人物,这里着重探讨一下汤显祖在戏曲方面对吴梅村的影响。吴梅村以诗称道,但他也是个曲家,传世的曲作有《秣陵春》传奇及《临春阁》、《通天台》杂剧两种,而汤显祖更是以“临川四梦”名闻于世,吴梅村的戏曲创作——尤其是他的传奇《秣陵春》受汤显祖《牡丹亭》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秣陵春》剧中写黄展娘与徐适在宝镜与玉杯中分别看到各自的身影,黄展娘也是一灵咬住,魂魄离开躯体,寻到徐适而成亲,两人被冲散后,展娘归家还魂,从如幻如梦中苏醒,后二人终成连理,此剧乃“吸收前代戏剧如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还魂记》的艺术技巧,凭借想象编造出来的”⑩,所以人们在评论吴梅村的戏曲时,总是将其与汤显祖相比,如梅村友人冒襄说:“先生寄托遥深,词场独擅,前有元四家,后与临川作劲敌矣。”(11)乾嘉时期文人郭麐(字祥伯)《灵芬馆词话》卷二有:“(梅村)于曲独工,曩见《秣陵春》传奇,以为玉茗之后殆无其偶。”(12)近代曲学大师吴梅也说:“梅村乐府,嗣响临川。南部梦华,记诸幻影。艳思哀韵,感人深矣。”(13)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吴梅所收藏的《秣陵春》传奇,其中有很多吴梅的跋语及评点文字,在这些评点文字中,吴梅对《秣陵春》吸收、借鉴《牡丹亭》的文辞、技法方面有不少揭示,如《秣陵春》第五出《揽镜》[仙吕入双调过曲步步娇]上批:“此套逼真《还魂》。”(14)考察吴梅的意思,是说此出颇似《牡丹亭》(即《还魂记》)第十二出《寻梦》);第九出《杯影》[南吕过曲香满遍]上有批语:“此折全仿《幽媾》。”(15)吴梅是从宫调、曲牌方面着眼作此议论,《杯影》所用南吕宫的曲牌连套是[香满遍][懒画眉][梧桐树犯][浣溪沙][刘泼帽][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尾],这是截用《牡丹亭》第二十八出《幽媾》中的南吕宫曲牌连套(16)。透过吴梅的这些评点,可以看出吴梅村对他师祖的这部名著曾仔细研读并颇有心得。
从曲学的角度看,吴梅村对汤显祖有继承,也有扬弃。明清传奇也被称为南北曲,因为曲家在创作中既会用到南曲,也会用到北曲,明代万历以后,随着昆曲的兴盛,戏曲家在创作方面,对南曲的把握与运用要胜于北曲,但是,汤显祖是个例外,他在北曲上造诣应该超过南曲,这一方面与他大量阅读元杂剧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乐失求诸戎”的曲学观念有关。他的“以北词法作南曲”(吴梅语)使得“四梦”用昆曲演唱时,在曲律上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也颇遭非议。而这一点上,吴梅村显然有所规避,他的传奇和杂剧分别显示了其在南曲和北曲上良好的修养,时人评价《秣陵春》“审节宫羽,稳妥阴阳,不骋才情,并不用学问,而字字敲打,如出莺喉燕吭间,无不歌诵妥溜,妙会谐丝竹者”(17),而他的两种杂剧纯用北曲宫调制成,如《临春阁》第一折用的北仙吕宫,第二折合用北中吕宫与北正宫(此乃仿元人孟汉卿《魔合罗》杂剧第四折之联套方式),第三折用北双调,第四折用北越调;《通天台》只两折,分别用北仙吕宫、北双调。王渔洋对梅村杂剧的评价也很高,他说:“元曲之本色当行者不必论,近如徐文长《渔阳三弄》、《木兰从军》,沈君庸之《灞亭秋》,梅村先生之《通天台》,尤悔庵之《黑白卫》、《李白登科》,激昂慷慨,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不敢以小道目之。”(18)而徐轨之言:“吴祭酒梅村《秣陵春》、《通天台》杂剧,直夺汤临川之座。”(19)虽有过誉之嫌,但他也看出了吴梅村与汤显祖在戏曲上的联系与差别。
另外,有两条关于汤显祖和吴梅村以戏曲教育学生作文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一则是贺贻孙《激书》卷二《涤习》记载汤显祖的事:
近世黄君辅之学举子业也,揣摩十年,自谓守溪昆湖之复见矣。乃游汤义仍先生之门。先生方为《牡丹》填词,与君辅言,即鄙之,每进所业,辄掷之地,曰:“汝不足教也。汝笔无锋刃,墨无烟云,砚无波涛,纸无香泽。四友不灵,虽勤无益也。”君辅涕泣求教益虔。先生乃曰:“汝能焚所为文,澄怀荡胸,看吾填词乎?”君辅唯唯。乃授以《牡丹记》,君辅闭户展玩。久之,见其藻思绮合,丽情葩发,即啼即笑,即幻即真,忽悟曰:“先生教我文章变化在于是矣。若阆苑琼花,天孙雾绡,目睫空艳,不知何生;若桂月光浮,梅雪暗动,鼻端妙香,不知何自;若云中绿绮,天半紫箫,耳根幽籁,不知何来。先生填词之奇如此也,其举业亦如此矣。”由是文思泉涌,挥毫数纸,以呈先生。先生喜曰:“汝文成矣,锋刃具矣,烟云生矣,波涛动矣,香泽渥矣,畴昔臭恶化芳鲜矣。”趣归就试,遂捷秋场,称吉州名士。(20)
一则是钱元熙《过庭记闻》记载吴梅村的事:
旧传梅村先生训徒一生,倍极苦功而毫无进境。时有优人演剧于近寺者,命往观焉。生疑师戏己,不敢行。促之再三,始去,俄即来,呵之曰:“教去那便来?”挥出之。明日复来,复如之。生窃怪恨,竟纵游月馀,始赴塾试,一拈管,觉思风发而言泉涌笔墨,为之歌舞矣。盖用心太苦,则灵机反或有时而窒,古人藏修所以不废游息也。(21)
这两则记载虽属传闻,但汤、吴二人都是以戏曲来启迪学生思维,所用方法极其相似,不能说“纯属巧合”。在过去的时代,戏曲一直被视为小道,很多家规、家训中都告戒子弟不要看戏,而汤显祖和吴梅村却把读戏和看戏当成教学手段,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师承”的痕迹。
汤显祖和吴梅村两人都留下了戏曲作品,他们的“中间人”李明睿没有曲作问世,但在戏曲演出方面,李明睿却有值得一书的地方,他组建的昆曲家班在清朝初年很引人注目。《西江诗话》卷十“李明睿”载:“……归里构亭寥水,榜曰‘沧浪’。家有女乐一部,皆吴姬极选。……公尝于亭上演《牡丹亭》及新翻《抹(秣)陵春》二曲,名流毕集,竞为诗歌,以志其胜。”所录有朱徽、黎元宽、陈弘绪、李元鼎、孙枝蔚、归庄、靳应升、周令树等人之诗作,其中李元鼎《石园全集》卷八有《春暮偕熊雪堂少宰、黎博庵学宪宴集太虚宗伯沧浪亭,观女伎演〈牡丹〉剧,欢聚深宵,以门禁为严,未得入城,趋卧小舟。晓起步雪老前韵,得诗四首》、卷九有《冬夜同集沧浪亭,观女伎演〈秣陵春〉,次熊少宰韵十首》分别写这两次演出(22),李元鼎诗按作年先后编排,演《牡丹亭》在顺治十五年春,演《秣陵春》在顺治十六年冬,吴梅村知道《秣陵春》在沧浪亭演出后,还曾写信询问冒襄:“小词《秣陵春》近演于豫章沧浪亭,江右诸公皆有篇咏,不识曾见之否?”(23)李明睿的家班既演老师的剧作,也演弟子的剧作,也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的戏曲因缘。
汤显祖的创作除了戏曲之外,还“留下卷帙浩繁的诗文创作,包括二千二百首以上的诗和文、赋”(24),然而他的诗名亦为曲名所掩。从师承的角度看,汤显祖的诗歌创作对吴梅村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注释:
①李明睿的生卒年及字、号等,可参见其弟子黎元宽所作《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前翰林院学士阆翁李公墓志铭》(《进贤堂稿》卷二十二),生平细节参见施祖毓《李明睿钩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②(清)江召棠修,魏元旷等纂:[光绪]《南昌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③《阆园山人四部稿》由《阆园四部稿》、《阆园山人四部稿》、《四部稿诗选》几个部分拼合而成,这三种皆残,装订时卷次较乱,所以本文中提及作品不标卷数,而标册数,便于寻检。
④黎元宽:《进贤堂稿》卷二十二,《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6册。
⑤《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84页。《汤显祖全集》诗文卷十九有《示李微明》,徐朔方先生笺曰:“沈本(郑按:即沈际飞《独深居点定玉茗堂集》)题目作《示李太虚》。或为同一人作。”《示李微明》一诗内容即《柬门人李太虚》信中的最后四句诗,两者确为同一人。
⑥(明)夏云鼎辑:《前八大家诗选》卷五之六,《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38册。
⑦裘君弘辑:《西江诗话》,《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38册。
⑧参见叶君远:《吴梅村评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14页、第26-28页;《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第14-15页。
⑨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6页。
⑩叶君远:《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第97页。
(11)冒襄:《同人集》卷十《演〈秣陵春〉倡和诗·步和许漱雪先生观小优演吴梅村祭酒〈秣陵春〉十断句原韵》第九首诗自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5册。
(12)转引自徐江:《吴梅村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5页。
(13)王卫民编校:《吴梅全集·理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册第796页。
(14)(15)同上,第917页。
(16)《幽媾》完整的南吕宫曲牌连套是[夜行船][香满遍][懒画眉][二犯梧桐树][浣溪沙][刘泼帽][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隔尾][朝天懒][前腔][玩灯仙][红衲袄][前腔][宜春令][前腔][耍鲍儿][滴滴金][意不尽]。
(17)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下册第1496页。
(18)同上,第1523页。
(19)同上,第1522页。
(20)贺贻孙:《激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94册。徐朔方《汤显祖评传》中曾言,用这则材料证明《牡丹亭》的创作时间是不可靠的(《汤显祖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0-121页),钱钟书《谈艺录》中引这则材料说明八股文与戏曲的关系(《谈艺录》,三联书店,2001年,上卷第112页)。本文引之,亦同钱先生之意,用虚而不用实。
(21)钱元熙:《过庭记闻》一卷,(清)邵廷烈辑《娄东杂录》革集,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0年影印本。
(22)李元鼎:《石园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6册。
(23)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下册第1177页。
(24)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前言》,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