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探讨
姜冬妹 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收入与成本配比(简称配比原则)是保证收入与成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科学核算净收益,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科学会计手段,现如今在各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并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广。配比原则对于具备投资资金规模庞大、成本发生环节多且覆盖面广、风险大等特点的EPC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而言具有重要助益和价值。因此,探索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现状,并思考强化对策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配比原则;EPC总承包;财务管理;运用现状;强化对策
EPC总承包项目囊括流程和专业部门众多,运行资金数额庞大,风险因素多且识别难度大,但能够实现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有效控制,以确保最优的投资效益。鉴于EPC从其运作特性来看,贯穿了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包括了工程项目的全部流程。因此,在EPC项目中,收入与成本配比通过强调收入与成本经济性质上的因果关系和时间上的一致性,为成本核算提供正确引导,最大化提高净收益的精准性,是具有现实客观条件的。与此同时,对规避财务风险大有助益。加强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对项目经营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缺少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难以有效运用
多数情况下,EPC总承包单位是由多个企业合作形成的企业团体,以共同承接完成某个工程,即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由总承包单位对项目进行分解,分包给企业团体的各个企业,多个环节同时施工,从而缩短工期,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团体中各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均存在差异,会计水平不一,但是总承包单位并未构建统一的会计体系以解决以上问题。也因此,各环节之间必然存在会计信息不统一、不对称、不共享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或提前,或滞后,或失效,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重存疑。这违背了收入与成本配比“经济上的因果关系”和“时间上的一致性”等具体原则,不利于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二)项目财务管理相对粗放,收入与成本配比不当
EPC总承包单位通常由设计类单位或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型施工企业转型而来,一些EPC总承包单位同样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设计、施工等环节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本,而忽视了项目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相对粗放。一些单位始终执行最初的预算结果或以合同签订初期的预算方案为依据来分配资源,然而EPC总承包项目通常要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在此期间,市场转入机制、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税收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一味按照初期预算结果分配资源显然是不符合项目实际的,缺少对预算的宏观调整与施工流程中的细节把控,将导致费用支出与产生的收益无法有效对应,即收入与成本配比严重不合理。
(三)会计从业人才综合素养不足,降低了配比原则运用的实效性
一些EPC总承包单位会计统计与核算方式落后,会计准确性不足,缺少正确评判收入与成本配比是否合理的有效依据或标准,而相关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无法有效应用新的会计工具或理论;加上缺少培训,业务能力长期停滞不前,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也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足,或消极怠工,并未严格按照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进行会计统计与核算;或投机取巧,将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费用支出强行纳入成本核算,频繁发生错算、漏算等不良行为,严重违背了配比原则,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
二、加强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构建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促进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有效运用
EPC总承包单位应该在项目承包伊始就着手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构建会计体系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检测,以确保和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EPC总承包项目的业主要充分行使监督权,监督敦促EPC总承包单位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并且一定程度上为EPC总承包单位构建会计核算体系提供指导和建议;助力其会计核算体系优化完善,提高会计核算精准度和及时性,为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运用奠定基础,为净收益核算提供依据与支撑,以切实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
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文明的风险一般是不被感知的,并且只出现在物理和化学方程式中。在完全由化学、生物和技术术语引导的对环境问题的讨论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即不知不觉地把人仅仅归结为一个有机物。”[6]贝克恰如其分地刻绘了一种场景,即人创造了技术,但技术却最终让人忘记了自我。也正如马尔库塞所揭示的技术意识形态意义,技术进步正是奴役的开始。[7]
(二)加强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保障收入与成本合理配比
EPC总包方要引进先进会计核算方法与工具助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例如,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或作业成本法,合理界定收入与成本配比对先进会计核算工具的渗透点,确保配比原则与先进会计核算工具有效融合与渗透应用;EPC总承包单位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为其收入与成本配比运用及执行会计任务提供充分的道德约束;促进会计人员加强自我约束,在职权范围内有效落实实施收入与配比原则,严格遵循收入与成本在经济性质上的因果关系与时间上的一致性,以加强对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和净收益提升。
(三)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才综合素养,强化配比原则在EPC总承包项目中运用
EPC总承包单位应该及时扭转财务管理理念或思路,由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发展为现下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快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为收入与成本配比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有效运用做好铺垫。EPC总承包单位应该适当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正视因财务处理不当触发的经济风险,尤其是因为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导致的成本核算失效或成本核算科学性不足等问题,真正加强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和探索,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在切实运用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对应EPC总承包项目的净收益。EPC总承包单位要对该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部门进行全面联系与协调,尽可能使所有部门达成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共识;着重强调将收入与成本配比切实运用于各部门的财务活动控制当中,将精细化与配比原则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有效运用和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快速提升。
3.科技含量提升,发展前景良好。科技含量的提升必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由于普通加工方式中所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新型的科技来融入,对其进行弥补,纠正现存问题,促进其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同时这种科技含量的提升,不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该科技的融入,拓宽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得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由于当今国际贸易往来的高度发展,所以,融入了高科技的小麦加工不但科技含量会得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也会得以加强。这样一来,不单单是在小麦加工的领域,甚至在经济领域或是其他领域,都将拥有更高的竞争力,进而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效益,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总承包方应加强整合设计与管理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既要对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负责,更要对最后的工程项目产品负全部责任,因此其组织成员都是利益共同体。为确保工程进度与项目整体效益的实现,总承包方要统筹安排项目的进度、收益与现金流平衡。这既包括对外的业主方协调,包括对自身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也包括对分包方的协调,例如对内有供应商、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需要做大量工作去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归属关系,以期达到各方资源的协同使用和共同管理目的。实际工作中,总承包方设计部门难与对项目的具体设施过程起到全程跟踪的作用,使得预期设计人员的主导型作用有所下降。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当面临进度和成本结算不一致时,有时经常先垫资出去,后期等工程进度完工了再结算回款,这样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际过程中没有进行收入和成本配比,往往款付过了头或者导致工程结算完工才发现项目不仅贴了税点或出现亏损状况。这就需要总包方要积极主动的从合同上把关好,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计算,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成本采购与工程款收取进度等合理统筹,要从源头把控好工程进度和工程付款同步进行,做到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此外,除了成本收入配比外,还要综合考虑增值税销项与进项发生的合理匹配,做到“三流”平衡,减少涉税风险。
三、结语
收入与成本配比是重要的会计管理原则,并且已经广泛运用于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就EPC总承包项目而言,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配比原则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是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经营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短板,则EPC总承包企业或单位应该针对现存不足,思考妥善改进优化对策,加强配比原则的实际运用,助力EPC总承包项目净收益提升。
第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使合作项目受限。三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财政对高校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北京市中心开展的一些师资培训项目中,北京市教委或高校给予了全额的资金拨付,津冀两地的项目开展则会采取部分财政支持部分自付或者完全自付的方式,全额资金支持比例较低。这就造成在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培训项目上,由于资金配套不足而只能有限合作,影响了师资培训项目的开展和师资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琚保同.收入与成本配比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 (07):146+148.
[2]林玉静.EPC总承包项目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39.
[3]王博.企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 (08):216-217.
标签:配比原则论文; EPC总承包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运用现状论文; 强化对策论文; 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