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疆南供电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44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与自动化的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电气工程效率的提升,技术的进步。对此,本文围绕电气和自动化的融合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根据具体应用现状提出有关建议,为电气工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融合分析
传统电气工程项目中,电气与自动化是2种领域项目,全部要由技术人员协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将电气与自动化进行了融合并广泛应用在电气工程中,经过实践证明,电气与自动化的融合应用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电气与自动化特征
以往电气工程发展中,主要依靠有关独立构件达到计量、控制作用,利用不同构件的融合和关联,以此达到有关要求。自动化控制是利用硬件与软件的连接,展开设备的管理与控制。电气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立足于用户角度分析,掌握设备荷载需求、位置等状况进行有效中低压变配电系统设置。此外,也要根据用户用电要求与系统管理入手进行二次保护、计量、控制设计,根据自动化程序与技术管理需求,利用电气设备进行配电系统设计。在进行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求对设计要求有全面的掌握,掌握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进而展开自动化设计。另一方面,要求做好设备的检测信号与控制调整,防止出现交叉干扰问题。
二、电气与自动化融合应用问题
现对于传统设备,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效率更高、任务执行更迅速、精准高效,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故障判断与解决,确保电网顺利运行。此外,电气自动化代替了传统人工检测形式,达到了自动管理模式,节省了人力资源与工作压力。GPS技术能够在故障问题后发出警报,同时进行电气系统保护。尽管优势众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种影响因素限制使得电气与自动化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解决。
第一,电气自动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用时间短、一些环节仍然不成熟。在进行继电保护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电气自动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尤其对外环境电压要求而不得不增加经济投入,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经济压力。第三,电子自动化设备问题也体现在防雷击与电磁干扰上,制约着功效果功能的发挥。
三、电气工程中电气和自动化的融合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效果显著。在今后发展中,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但其电网结构也逐渐趋于繁杂化,各环节有着较大影响与作用,需要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升自动化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作为一项体系,主要针对屏幕、服务终端、工作站、微机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是利用发电厂管理装置与电网调度等有关设备对调度范围的链接。所以,电气工程中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的结合效果显著。在实际工作时,若电力无法达到实际要求,则可以通过自动化进行数据信息的融合满足电力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真实反映出现系统运行情况。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工程的结合,主要针对发电工作的有效调节进而节省成本投入。在具体融合阶段,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达到效率的提升。
(二)分散测控系统应用
发电厂分散测控由以太网、工作站、分布架构、层级架构数据通讯高速网组成。控制单元在具体应用中,有关数据需要离开主控模输送传送至有效位置,最后传输至输入、出模板内。在具体工作中具有信号接收、目标操作等功能;其中涉及操作内容众多;例如:开光量、变送器、热电阻等。在执行相关目标后进行系统数值评估,并完整的展现进行表格制作、打印等。所以,在融合阶段有关单位需要主动进行设备连接、检测、修复等,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三)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企业与电网调度工作中,变电站自动化成为组成部分。自动化的应用能够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并且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电站自动化全微式取缔电磁设备信号输送进行设备运行状态控制。全微式模式能够对有效范围进行监控,工作内容更为详细。在数据输送阶段,选择的电缆为微机系统,确保数据计算精准性对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
(四)电气管理自动化
如今,电气自动化融合已经扩展各领域中,例如:公路隧道供配电包含:消防、监控、照明灯系统。科学合理的配电是确保系统有效应用的前提根本,低压配电自动化中,低压元件发挥着主要作用。一般而言,电气管理自动包含:远程控制、监测、调节等。在进行隧道电气管理自动化中需要应用有效联网形式;根据通讯状况分析,联网形式包含:远程覆盖、现场总线、构建合理的通讯形式。第一技术在具体应用阶段为设备覆盖,距离要求较近。所以,进行设备远程监控具较大难度,无法达到设备要求。现场总线通常使用ISO中OSI七层构成的三层网络,物理层、信息链接、应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技术人员按照具体状态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作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电气与自动化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运行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为电气工程稳定性提供保证。因此,有待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玫熹.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J].科技展望,2015(01).
[2]许宇纯.电气工程中电气和自动化的融合运用剖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
[3]蒋波.电气工程中电气和自动化的融合运用剖析[J].四川水泥,2016(09).
论文作者:赵坤1,刘敏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电气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效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