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建文

陈建文

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研究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10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心肺复苏的各种原因。结果:100例患者,有31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有69例患者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1.00%;有3例患者脑复苏成功,有97例患者脑复苏失败,脑复苏成功率3.00%。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初始复苏时间、早期除颤、第一时间气管插管有关。

【关键词】:各种原因;心肺复苏;

若患者发生心搏骤停,而在心搏骤停发生后不能给予及时的心肺复苏抢救,该患者的相关身体组织(如人体脑部以及其他相关的器官组织)便会在5分钟后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1]。在临床急诊中,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是一个医院急诊急救最直接的体现。相关报道显示,国内医院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10%,较发达国家相比较低[2]。因此,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成为急诊医生的一大难题。为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10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10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37±4.7)岁。病因:有40例患者为心血管疾病,有19例患者为呼吸系统疾病,有17例患者为外伤患者,有10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有14例患者为中毒。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前通过诊断,确诊为心脏骤停。诊断标准为:患者的大动脉和心音波动消失;患者的呼吸断续或停止;患者的瞳孔固定或散大;患者的皮肤发钳。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急救措施包括: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应控制在100次/min左右);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当患者心室出现颤动时,对患者采取持续性心电检测,并实施除颤(电除颤:除颤使用的能量分别为200J、360J);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并给予相应的复苏药物,复苏药物有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

1.3疗效评价[3]

心脏和肺部复苏的标准如下:患者心跳恢复至往常状态,其脸色出现红润状,瞳孔缩回至往常状态。

脑复苏的标准如下:具有一定意识,可按照指令进行相应的运动,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2结果

2.1结果

100例患者,有31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有69例患者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1.00%;有3例患者脑复苏成功,有97例患者脑复苏失败,脑复苏成功率3.00%。

2.2开始复苏时间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复苏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大。详见下表1

 

3讨论

3.1病因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4]。临床报道显示,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预防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5]。目前,我国居民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不够,具有片面性。因此,指导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和对患者实施规范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

3.2复苏开始时间

当患者在医院外发生心跳骤停时,初始复苏时间是决定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关键[6]。美国急诊医学会对心肺复苏提出“生存链”的新概念,即为“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患者,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除颤,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实施高级生命支持”。按照国际规定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应在6min左右。各类心肺复苏研究报道表示,患者的初始复苏时间越早,患者的存活就越高;当患者开始复苏时间为4min以内时,其复苏成功率为50%左右;当患者开始复苏时间为4~10min时,其复苏成功率为10%左右;当患者开始复苏时间为>10min时,其复苏成功率<10%,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应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人工复苏。

3.3早期除颤

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心肌室颤是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以电除颤最为常见,患者复苏的成功率会随着除颤时间的延迟而逐渐减少。各类心肺复苏研究报道表示,对患者进行除颤时间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就降低3~4%;在出现心脏骤停后一分钟内,对患者实施除颤,患者存活率达到90%。在研究中,可以得到有效证实。

3.4心脏骤停并不意味患者机体死亡

当患者心脏骤停后,其机体组织功能并不会立马停止,大部分机体细胞组织仍然会在短暂的时间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能够对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患者有存活的可能。各类心肺复苏研究报道表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时,应以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基础生命支持。

3.5普及急救知识

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但是在抢救心脏骤停中,多数人并不能正确的掌握,只能在手足失措后拨打急救电话,从而错过对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降低复苏的成功。因此,普及急救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3.6总结

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并在一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除颤,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易梦秋,王秀芳,张艳梅等.生脉注射液在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385-5386.

[2]贾玉荣,王佩瑶.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医护配合[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46-2547.

[3]赵维.267例院内心肺复苏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85.

[4]廖伟.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3):40-41.

[5]潘永兴,张卫娟,施克文等.人工通气在早期心肺复苏中价值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7(4):324-325,337.

[6]白文.急诊室实施心肺复苏术21例的护理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52-353,487

论文作者:陈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