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 247100
摘 要:在《香菱学诗》这篇文章中,林黛玉的教学艺术可谓是高明之极。概括起来讲,就是她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探究、创新;重视能力的培养;并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香菱学诗 黛玉 教学艺术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娇小姐,但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的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约也还教得起你。”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下去。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的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她讲述“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取法其上”的重要性。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黛玉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讲,就是与香菱的五次关于“如何写诗”的对话。第一次是香菱前来潇湘馆拜黛玉为师,黛玉“论诗”;第二是“一日”香菱还是到潇湘馆拜黛玉为师,黛玉“论诗”;第二次是“一日”香菱还是到潇湘馆“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与香菱一起“品诗”;后来三次是香菱拿了写好的诗请黛玉点评。假如我们把这五次对话看成一个完整的教习诗歌的过程的话,我们蓦然发现,黛玉的教学艺术还真是高明。
一、第一次对话——论诗
黛玉说写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转承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对于香菱这个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但香菱跟随薛宝钗到了大观园后,尤其是“诗社”对她已经有了写诗的启蒙,黛玉体察出了香菱已有的学习经验,于是指出“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让香菱恍悟:“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诗句新奇为上。”但黛玉没有就此打住,她进一步澄清香菱的认识,使她明白“第一立意要紧。”如何去“立意”?这是林黛玉在这节课中教给香菱的第二个内容。林黛玉的做法是一一开列书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开列,其针对性十分明显,香菱喜爱“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类浅近诗句,黛玉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首先,要求香菱把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其次,再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最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返璞归真”,培养诗的个性与想象力。这样的安排,注意基础,全面落实,重视朗读和感悟,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再杂列出其他人的诗歌。有了这些“底子”从感性上习得“立意”,再去写,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二、第二次对话——品诗
说是在“品诗”,得加个主语是“香菱”在“品”,在“领略”诗的“滋味”。黛玉的高明之处不是与香菱一同去“品”,而是着眼于第一次对话所提出的“立意”高度,发现香菱在今后创作中可能出现初学者常有的问题——简单模仿,及时提出了应对策略。“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恍然大悟:“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化用”是写诗最常用的手法,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方法。黛玉揭秘“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上”字是由陶渊明诗中“依依”两字点化而来,意在帮助香菱跨越“东施”时代直接进入“点化”“雅化”阶段。用心之准,令我辈汗颜。
三、第三次对话——评诗
第一首,黛玉说“措诗不雅”,具体说来是香菱把古人写月亮的诗句用词堆砌了一下,尤其是没有蕴含情感,“月桂”“玉镜”“冰盘”辞藻陈腐,黛玉说是“被他缚住了”即是这个意思。有了这个准确的点评,第二道果然有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令好“还得另作”。
两次评诗,直奔要害,第三首,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结合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立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三评”,黛玉其实未评,而是借别人之口加以评述:“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是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并且请她“入社”。林老师的教艺真高明也。
综合来看,林黛玉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探究、创新;重视能力的培养。她深谙教学的原理,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林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老师,一个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生机与活力的好老师。
论文作者:唐家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黛玉论文; 林黛玉论文; 立意论文; 是一个论文; 重视论文; 尤其是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