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内蒙古标准化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攻坚阶段,在农业现代化、国际化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维护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促进“三农”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坚实桥梁、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不仅是“十三五”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引言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1.1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
中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
1.2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
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
1.3标准体系不完善,贯彻实施力度不强
一是现行农业标准的技术含量较低,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农业标准推广不到位,农业标准知识没有得到普及。
2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2.1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农业是一个开放和巨大的复杂系统,既涉及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环节,又具有多样性、区域性、差异性的特点。中国农业的现状与特点决定在加速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才、投入、管理、协作以及观念等因素。冷静分析,科学推理,在弄清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共性,制定出既切合当前中国农业实际,又能够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农业标准来。农业标准要从系统角度出发,按照中国农业许多特性,以标准要求的模式对农业全程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各关键环节上的质与量,弄清这些质与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科学反映农业运作实质,逐步产生和完善各个环节标准,进而达到体系水平上的标准。
2.2实行“农业标准化+互联网”,加快建设标准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深入到各行各业。农业标准化需要互联网来推广普及,标准的制定和修正更需要互联网的协助和支持。一项标准从立项、起草、发布到实施,每一步都要与时俱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标准需要被人使用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国标准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时候是使用者没有收到及时发布的信息、查阅标准的渠道有限等问题,都给标准使用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解决目前农业标准化在推广、普及、查阅、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加快信息化标准服务平台的构建,为广大使用者提供免费便捷的标准查询服务。
2.3加强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农业标准化离不开标准使用主体,更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资金短缺、政策变革等影响,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民在增加成本而又不能确保盈利的情况下拒绝按照“标准”操作,这也给标准使用率的提高带来一定难度。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的管理观念和领导方式也不应一成不变。在意识到农业标准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政府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是为其服务的,而不是强硬的领导。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支持,整合资源,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2.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的出现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设一批有影响力、有带动力、有竞争力的优秀标准化示范园区。
2.5搞好宣传培训,提高生产者标准化主体意识
一是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发放宣传材料、赶大集等多种形式,宣传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及典型经验,增强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二是要加大标准化工作培训力度,将培训面尽可能的扩大到基层农民,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种养业户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三是要注重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点,通过试点建设,与非标准化地区进行对比,凸显农业标准化节本、增产、提质的效用,依靠市场机制推动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2.6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用“倒逼”机制规范生产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可以将质量不好的农产品挡在市场之外,消除其流通的可能,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关键举措。首先应建立有效的农产品检测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质量检验,特别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要运用技术监督手段来规范市场准入,将优势农产品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引导消费。其次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农产品经营单位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和索证制度,明确其对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责任。再次是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执法部门要及时、有效地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并追究其责任。
2.7做优品质推广生态种养技术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减量施肥、秸秆还田,鼓励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法和“猪-沼-菜(林)”生态养殖模式;加强产地环境监控,建立污染源定点监控点,严格产品追溯制度,对水稻、葡萄标准化示范园区农户实行“五户联保”的质量安全编码,出园产品在基地检测室接受自律检测,并实行统一包装,加贴标识。
结束语:借助农业标准化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依据和不二选择。在国际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对于我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把握每一个机会,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其在农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长华,殷剑美.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37~238.
[2]刘薇.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科技成果纵横,2009,(6):34~35.
[3]彭成圆,蒋和平,刘学瑜,等.我国推进农业标准化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3):22~26.
论文作者:李耀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农业论文; 标准论文; 农产品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质量论文; 互联网论文; 劳动力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论文;